通过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学到了哪些内容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主要措施


标准预防的定义是什么?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给病人,也强调疾病从病人传染给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或者相互之间的传染 。
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医务人员,又可以保护病人,这就是所谓的双向防护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是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建立的,比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等等 。
扩展资料:
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
4、隔离衣: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
5、可重复使用的用品和设备的消毒灭菌 。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7、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
标准预防是什么?(概念)标准预防是指医院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 。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的一种预防手段 。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
扩展资料
预防措施:
【通过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学到了哪些内容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主要措施】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 。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预防
通过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学到了哪些内容培训内容与方法
内容包括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培养、职业暴露危害性教育、护理职业标准预防知识及防护技能等 。培训方法采取理论授课、技能操作演示、现场教育等形式,并通过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调查职业暴露发生率,评价确定职业防护培训效果 。
3.2 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
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在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的同时促进护士群体的健康,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 。
3.3 护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大部分新护士对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了解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本院对新来院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中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并且有目的针对几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专门的防护知识培训[2] 。
(1)物理损伤所致的职业危害:针刺伤、刀、玻璃切割伤除对皮肤组织损伤外,还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
(2)生物损伤所致的职业危害: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中明确指出: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 。因此,护理人员直接接触病人体液和血液等污染物,均可通过皮肤或粘膜引起传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 。
(3)心理性损伤:由于生活、工作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年轻护士常被病人歧视,并且遭受人格侮辱等,均可导致心理性损伤 。
(4)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及防护技能培训 在强化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防护措施和技能方面的培训 。对针刺、切割等利器损伤,首先是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 。正确使用或处理各种利器物,如针类的使用和去除中可借助其他器械设备(如持针器、血管钳),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针头,并有准备、有计划地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不得手持针头或利器随意走动或徒手传递,不单手回套针帽 。在开启安瓿瓶及铝制瓶盖时,可用纱布保护或尽量应用新型开瓶工具,如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护士研制的国家专利产品药瓶开启器,即轻便又安全 。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时,首先应规范操作,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实施双向防护,应戴手套,接触前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 。佩带面罩、护目镜、口罩,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污染皮肤、粘膜,必要时穿隔离衣 。当发生意外暴露时,应及时正确处理,降低感染风险 。如皮肤意外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搓洗冲净;如病人的血液、体液溅入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皮肤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碘伏消毒伤口,用无菌敷贴包扎,伤后<48h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h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伤后立即采集血样作病毒血清检查,若确定被感染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尽早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 。在预防心理性损伤方面,主要是培养年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对待病人主动热情、理解包容,同时学会宽慰自己,这样能有效地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损伤 。
(5)护理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效果评价 经过理论讲课、操作演练,现场教育和临床实践,并经过考核、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下降(总暴露率从往年的47.25%下降至18.91%),达到预期目的 。
新冠额外预防的概念额外预防措施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情况,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采取的额外预防 。像是接触,空气以及飞沫隔离的方式 。
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

手卫生正确率如何计算?手卫生依从重率计算公式为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等于,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 。
手卫生依从率=医务人员实际进行手卫生次数/符合手卫生指征的要求次数*100% 。医疗卫生机构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80%,重点部门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100% 。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覆盖率10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0% 。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60%,手卫生正确率≥75%;重点部门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 。1.1、手卫生依从性较上月尚可,正确率相对下降,护理危重患者手卫生频次高,工作繁忙,手卫生重视不够 。1.2、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够完善:内二医生办公室没有洗手池,其他洗手区未及时补充干手设施 。1.3、医护人员未养成良好的手卫手卫生原因分析要从实际调查结果来进行分析 。可以从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依从性率,手卫生正确率来进行分析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而我国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 。医务人员在院内活动观察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要求如下: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2、对医院职工开展全员性培训, 使所有医务
标准预防强调保护什么人?保护的是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 。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
概念简介: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
相关延伸:
一级预防这一阶段疾病并未发生,但某些危险因素已经存在,如病原体的感染,精神过渡紧张、营养不良、平素缺乏锻炼、家庭发生变故等 。这些都会造成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提高,而在这一阶段的危险因素,有些是可以改变的,如抗感染、心理调整、加强营养等 。此阶段可称为易感染期 。
最关键、最有效的预防SARS方法只有两点:一是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二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
关于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标准预防的概念及主要措施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