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算筹如何计数 算筹计数使用的什么进位制


小学数学中中国算筹计数法体现什么数学思想?
在算筹记数法里,是以纵横两种摆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 。其中一~五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如四作【四条杠(横)】或【四条杠(竖)】;六~九则用上面的筹以一当五,再加下面的筹来表示,如九记作【四条竖杠上面一条横杠】或【四条横杠上面一条竖杠】 。表示多位数时则是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又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如此纵横相间,遇零便置空,如8906记为 。这种记数方法,逢十进一,遵循十进位值制 。
用算筹计算就叫筹算 。筹算的加减法,先将位值对齐,即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自左而右,由高位算起 。乘法利用九九歌诀 。九九歌诀为中国所独创,体现中国语言的优越性,是外国所没有的 。用算筹进行乘法运算,方法与后世的珠算留头乘法相同 。除法是将商数、被除数和除数依次摆成上、中、下三层而作计算的 。筹算方法甚至可以求解一次方程组、高次方程和高次方程组 。


算筹1到100怎么摆
算筹1到100摆的方法:
古代算筹的功用大致和后来的算盘珠相仿,五以下数用几根筹表示几,6、7、8、9四个数目,用一根筹放在上边表示五,余下来每一根筹表示一,放在下边,用算筹表示数目时有纵、横两种方式 。
按从左到右:最右为个位,用纵式,1根横放在上,4根竖放在下,表示9;在左为十位,用横式,1根竖放在上,4根横放在下,表示90;连起来从左到右则为99 。
算筹计数法
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 。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
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 。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

古代用算筹的竖式怎么写
古代用算筹的竖式写法如下:
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到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到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 。
十进位制的算筹特点 。
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 。
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 。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 。

算筹计数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算筹规则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等等(到搜狗可以查)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
古代算筹如何计数
在算盘之前,算筹是中国古代的主要计算工具,一般由木棍、竹条或兽骨做成 。通过排列和摆放算筹可以施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也可用来求解方程 。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大都是以算筹为计算工具并使用筹算取得的 。
《汉书·律历志》记载: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 。20世纪的考古发掘中多次发现战国秦汉的算筹,一些算筹上还有红色漆斑,可能是用于负数计算的 。此外,人们用算筹还可以表记分数和小数 。算筹最迟在南宋演变为珠算,并在与珠算并用了二三百年后,在明中叶被珠算完全取代 。
古人也坐“计程车”吗?里程计是古代测量远距离路程长度的工具,通常为独轮车或两轮车的形式,需要由人力或畜力牵引 。里程计内部设置了啮合的垂直齿轮与水平齿轮,从而可以记录车轮转动的周数,得到车辆行走过的里程 。这种齿轮传动结构,多被后世机械计算器所沿用 。因此,里程计也被视为最早的机械计数装置 。
古代西方的里程计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最早记录里程计结构和用途的文献,是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中国古代的里程计被称为记里鼓车,同样可以自动报知里程,类似现代车辆的计数器 。记里鼓车内部设置了三级齿轮减速机构,通过齿轮的啮合将车轮的转动传递给车身上的木人,从而实现每隔一段距离击鼓和击镯 。

古代的“算筹”是怎么样计算的?
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 。而它们的发明,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
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 。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这种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 。
算筹的出现年代已经不可考,但据史料推测,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一直到算盘发明推广之前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计算工具 。
算筹的发明就是在以上这些记数方法的历史发展中逐渐产生的 。它最早出现在何时,现在已经不可查考了,但至迟到春秋战国;算筹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前面说过,算筹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那么怎样用这些小棍子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目呢?
那么为什么又要有纵式和横式两种不同的摆法呢?这就是因为十进位制的需要了 。所谓十进位制,又称十进位值制,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十进制",即每满十数进一个单位,十个一进为十,十个十进为百,十个百进为千……其二是"位值制,即每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这个数码本身,而且取决于它在记数中所处的位置 。如同样是一个数码"2",放在个位上表示2,放在十位上就表示20,放在百位上就表示200,放在千位上就表示2000……在我国商代的文字记数系统中,就已经有了十进位值制的荫芽,到了算筹记数和运算时,就更是标准的十进位值制了 。
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 。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
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 。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 。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 。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 。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确实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
【古代算筹如何计数 算筹计数使用的什么进位制】关于算筹计数和算筹计数使用的什么进位制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