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班定远终军请缨中的“君不见”出自哪里 终军请缨诵读


终军请缨这件事如何看待?
《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 。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后因以“终军请缨”为自告奋勇请战克敌之典 。唐 杜牧《东兵长句十韵》:“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陈深《送耕存大参使日本》诗:“陆贾初驰诏,终军已请缨 。”
【典源】《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 (终) 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天子大说 (悦) 。”
【今译】 汉时南越王与汉和亲交好,汉帝派终军出使南越,想说服南越王,使他入京都朝见,与内地诸侯相同 。终军自己请求:“希望能赐给我长带子,一定能将南越王缚来带到宫门下 。”于是终军前往劝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全国归附 。汉帝十分满意 。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立志报国,请命出征或出使 。
【典形】 长绳缚、长缨、长缨系越、请长缨、请缨、请缨系粤、系虏、系南越、执长缨、终军请缨、终童志、长缨系单于、请缨北阙、请缨手、请缨日、持长缨、挥长缨、终军愤,问长缨、吊终军、长缨请、南越书生 。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句诗用了什么艺术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这句诗用了用典的艺术方法,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 。
出自《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 。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 。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
全诗如下: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笳鼓 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译文如下: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
注释如下: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
扩展资料:
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 。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 。这是说防守的形势 。
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 。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 。
【君不见班定远终军请缨中的“君不见”出自哪里 终军请缨诵读】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 。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
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 。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 。
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 。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蓟门

君不见班定远终军请缨中的“君不见”出自哪里?
出自《知识青年从军歌》 。
歌词: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拓展资料
历史上的《知识青年从军歌》的词曲作者均不详,歌曲最早出自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歌词源自一名中国士兵在印度蓝姆伽基地训练师所作的诗,时任新一军副军长的国军名将孙立人曾对这首歌曲颇为赞赏 。
《知识青年从军歌》的最大亮点,在于其辞藻华丽、典故丰富的歌词内容,几乎每句歌词都有诗词典故,读起来琅琅上口 。
该歌曲歌词极富感染力,广泛应用历史典故,极富中国特色,使一名矢志精忠,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使听者顿觉血脉贲张,既唤起听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
又激起了听众建功军中,光耀门楣的渴望,但是,歌曲由于主要针对知识青年,字里行间无可避免的流露出知识青年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未免有些脱离实际,但是,瑕不掩瑜,这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抗战歌曲 。

终军请缨全文翻译
终军,字子云,是济南人 。年少好学,因为有口才博学擅长写文章在郡中闻名,他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 。太守听说他有特殊的才能,招他到郡府接受遣送,非常惊奇他的才能,想与他结交,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后就离开了 。终军到长安上书谈论国家大事,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与众不同,往命他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年间,博士徐偃被派出巡视风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在臆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 。回到朝中上奏,调任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极大,依法应判死罪 。徐偃认为按照春秋大义,大夫出疆公干,有关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独断专行 。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 。皇帝下诏让终军审问,终军责问徐偃:‘“古时候诸侯各国,国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时常有访问会盟的事情,国家的安危,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不受君令而便宜行事;现在天下统一 。各地风习都一样 。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说是出疆,这是为什么?况且盐铁 。那些郡都有积蓄,(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可让国家安定万民生存为借口,这更是为什么?又质问他:“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 。徐偃估计四郡的人口数目,田地数目,日常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吗?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来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个人名誉 。对这样的作为,皇常一定要加以惩罚 。”徐谣理屈词穷,承认有罪该死 。皇上十分高兴 。当初,终军从济南步行进函谷关,守关官吏给他一块布帛凭证 。终军问:“拿这东西有什么用?”那个官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回来时应该拿它合符 。”终军说::“大丈夫到国都游历,决不返回 。”丢下凭证就走了 。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利的事记录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十分高兴 。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主动请求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却能担任宫中侍卫,白吃了五年俸禄 。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上坚甲拿起利器,冒着流箭飞石,冲锋在前 。我愚钝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佐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 。我年轻才能低下,不熟悉位臣之职,不足以胜任使者之职,自己心中有难以承受的郁闷怨恨(对自己) 。”皇帝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升为谏议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 。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 。”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 。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 。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 。终年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
麻烦采纳,谢谢!
请缨的意思及造句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句子吧,借助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 。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请缨的意思及造句,欢迎大家分享 。
请缨拼音
【注音】: qing ying
请缨解释
【意思】:指请求杀敌 。
请缨造句
1、桑德伯格主动请缨监督这一项目的销售和运营 。
2、这项辛劳的工作交给了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并不是因为她主动请缨,而是这任务至关重要 。
3、作为队长,达利斯主动请缨去罚球 。
4、作为新人,公司可能会安排你在夜间或周末上班,对于老员工不太乐意接受的排班,你要主动请缨 。
5、当我来到阿根廷,阿根廷的全部球员都主动请缨上场,我们全部人都需要胜利 。
6、我希望,精明强干的你们中会有人主动请缨,完成任务 。
终军请缨的历史典故
典出《汉书·终军传》 。
汉武帝时,十八岁的终军便因才学出众入选为博士,并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谒者给事中 。当时,朝廷正要派使者出使匈奴 。终军向汉武帝上表,毛遂自荐说:
“臣愿意竭尽所能,担任此次出行的使者,向匈奴王单于阐明利害 。”
汉武帝见终军主动要求出使,便下诏问他有什么打算 。终军就把如何对单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利害关系,劝他归顺的设想,向武帝禀明 。武帝对他的设想非常欣赏,提升他为谏议大夫,专门执掌议论划策的'职务,但没派他出使匈奴 。
过了不久,南越(南方的古族,也称“南粤”,在今两广等地)请求与汉朝联姻 。汉武帝想说服越王归顺汉朝,但不知道该派哪位使者才能圆满地完成使命 。
终军向武帝自荐说:
“臣愿意拿一根长缨,把南越王收缚汉宫门下 。”
武帝见终军愿意出使,就派他南下 。
终军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来到南越,凭借自己的那张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越王,愿意举国归顺,在汉朝封侯 。
武帝见终军说服了越王,不由龙颜大悦,赐给南越王大臣的印绶,并在越境内用汉朝的礼法代替旧俗,还命终军作为特使留在当地安抚民众 。
没想到,南越的相国吕嘉居心叵测,拒绝归顺汉朝,发兵杀了越王,并且包围了汉使馆舍 。
汉朝的使者们寡不敌众,全部死于越兵刀下 。终军死的时候才二十几岁,世人称他为“终童” 。
后来,“终军请缨”这一典故,用来称立下降服强敌、建功报国的大志,多用于投军或出使 。
妇好请缨的故事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
妇好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女中豪杰,是远古时期的女将领 。她的传奇形象深入人心,但是你知道她,作为一个王后,一个女性,是怎样开始参军打仗的吗?
妇好请缨
原来古时候的商朝中期,也就是妇好丈夫武丁统治的时候,被后代称为武丁中兴 。所谓郎才女貌,武丁也是一位颇有宏图大略的君王,他年少流放民间,自小吃苦劳作,游历民间,培养出了治国才能 。
武丁的上一任君王盘庚结束王朝内乱把都成迁至殷城,盘庚励精图治,渐渐壮大了商朝的实力 。然而武丁才真正使得商朝兴旺起来 。武丁统治时期,为了拓宽王朝统治范围,南北征伐,兼并小国,发起了连年的战争 。有一次在和北方强敌对战的时候,战争陷入了瓶颈,两方僵持不下,武丁开始忧心焦虑起来 。深爱着武丁的王后妇好,本来就是部落首领出身,这时候看着武丁烦恼不已,恨不得马上为他分担忧愁,妇好坚定的对武丁要求,希望她能带兵到前方,亲自率兵攻打敌国 。
武丁面对妇好的请求非常吃惊,但是对妇好的优秀能力很认同,因此他请人占卜,看是否真正适合出行,结果天意如此,占卜结果是一个吉兆,武丁于是同意了王后的请求 。不久,前方传来胜利的消息,英勇善战的武后成功打败了敌军 。这就是妇好请战的故事,由此,武丁在之后的征战中常常重要王后,他们夫妻共同创造了商王朝的盛世 。
妇好的儿子
历史文献里有出现的武丁的儿子有两个,一个是祖己,一个是祖庚 。关于妇好是祖己的生母还是后母一直都争论不止 。
祖己很孝顺,是长子,武丁立他为太子 。因为太子孝顺,名声远扬,被群臣们喜爱,所以也称他为孝己 。武丁年幼的时候被父亲小乙流放民间,因此他也效仿父亲把自己的儿子祖己也流放出去 。可是祖己却和武丁不同,从小娇生惯养,无法适应民间艰苦生活,因此竟然在野外饿死了 。因为祖己孝顺,得到臣民爱戴,祖己死后,历史上留下武丁杀子的恶名 。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武丁之所以流放儿子,是因为听信宠妻的谗言 。妇好深得武丁宠爱是大家都认同的 。那么这个谗言商王毒害太子的妻子是妇好,还是妇好死后的后妻呢?因为妇好的优秀形象也深入人心,大家普遍认为妇好是祖己的生母 。因此是在妇好死后,商王听信了后妻的谗言,把太子流放出去的 。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疑点,可是具体是哪一个也不能确认 。虽然古代商朝上第一个有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但是也无法完全知晓当时发生的所有事情 。
有一种说法,祖己的后母是妇好,武丁宠爱自己的妻子,因此听信妻子的建议,把太子祖己流放到野外,结果太子饿死了 。妇好的儿子祖庚当上了太子,成为了下一代商王 。
可是史料记载有明确妇好是祖己引的母亲 。究竟真实情况如何,这又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谜 。

终军请缨的介绍
终军请缨,中国古代典故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西汉武帝朝,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割据政权尚未完全归附,他又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请缨”一词即典出于此) 。至南越后,他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 。死时年仅20余岁,世人称之为“终童” 。1后以此典故指主动担当重任,建功报国 。

关于终军请缨和终军请缨诵读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