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家庭的特点,中国家庭的演变阶段

现代中国家庭的特点,中国家庭的演变阶段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不断发生着变化,而现代中国家庭,正在形成鲜明的特点,现在的中国家庭的特点正逐步趋于核心化,比如对子女的教育、赡养功能都逐步由社会取代,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模式特点,婚姻自由的前提下,离婚率也再逐步提高,全职妈妈,丧偶式带娃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反而更多的是体现了现代中国家庭的特点 。
现代中国家庭的特点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 。
二是家庭收入差距明显 。收入最多的20%的家庭和收入最少的20%的家庭相差19倍左右 。
三是家庭养老需求和医养结合的需求比较强烈 。
四是父亲在照料和教育儿童的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比较有限 。
五是计划生育家庭和非计划生育家庭比较而言,总体来讲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状况明显好于非计划生育家庭。
六是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 。
七是城乡针对家庭的社区公共服务差异明显 。
中国家庭的演变阶段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结构、文化观念、人口特征等方面的变化,给家庭带来剧烈震荡,使之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美国学者格利克(P. C. Glick)在1947年发表的“The Family Cycle”一文中,将家庭周期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这种划分更适合于生育率较高时期;在因人口转变、现代化进程、婚姻家庭观念变迁而导致严峻少子化的情境下,可将家庭演变周期合并为形成、扩展与稳定、收缩与空巢、解体四个阶段 。
家庭形成期:家庭组建时点后延
家庭的形成源于婚姻的缔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庭形成期不断向后推延,但整体而言,中国35岁后未婚者的占比并未出现明显增长,传统家庭形成模式依旧存续 。
家庭扩展与稳定期:
家庭扩展期缩短而稳定期延长
家庭扩展期始于一孩的诞生,终于最后一孩的出生;从最后一孩的诞生到第一孩结婚的阶段即家庭稳定期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初婚初育年龄间隔尽管有波动,但有缩小趋势;家庭扩展期缩短而稳定期延长,由此带来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 。
收缩与空巢期:
中老年空巢成为常见家庭形态
家庭收缩始于第一个孩子结婚、另立门户;当全部子女离家后,家庭就进入空巢阶段 。70年间,家庭收缩期缩短、空巢期延长,且两个阶段的间隔缩短甚至重合,中老年空巢成为常见家庭形态 。
家庭解体:家庭层面老化特征明显
家庭解体是指夫妇一方死亡至另一方死亡的时期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由此而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与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宏观层面的人口老龄化态势愈发严重、家庭层面的老化特征也更为明显 。
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养特点1、独生子女占绝大比例,家庭教育中情感因素冲淡理智因素 。
“四二一综合症”:
只知受爱,难知爱人;
依靠性太强,能力太弱;
生理发展提前,心理成熟滞后 。
2、家长望子(女)成才心切,但又不把握教育子(女)成才的规律和方法 。
期望值片面:盲目追求高学历;过渡教育病;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滥用奖励和惩罚 。
3、家长的教育意识增强,但时间精力不够 。
4、社会影响多而杂,家庭教育的可控性减少 。
社会信息鱼龙混杂;社会不良现象对孩子影响太大;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信息反差;家长的信息能力与教育要求不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