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概括 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孟子的主要思想,并作解释


孟子思想概括 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民本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他明确提出要“保民”,要“与民同乐”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种观点,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2、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
(1)养民:一要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必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的仁政就是要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 。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徭役 。孟子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就以“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滥捕乱伐,三要取民有制 。他主张薄税轻敛,不能滥征,不能搞苛捐杂税 。他把这看作是富民之道,还骂那些自称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的所谓“良臣”是“民贼” 。
(2)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 , 他屡屡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 。
3、王道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孟子认为民本与仁政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实现“王道”这一目标 。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正因为孟子把实现王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所以凡不以“王道”治国者,便都被他视为“罪人”,视为“独夫民贼”,遭到他的猛烈抨击 。
4、性善
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
首先,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性善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都有向善的能力 。
其次,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并非后天形成的 。
再次,“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 。
5、尽心知性
在孟子看来,“尽心知性”是成为“圣人”的一个必要途径 。
“尽心”即指把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
“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尽心”是前提条件 。
在孟子看来,只要在“寡欲”、“内省”、“养气”上下功夫,就可能实现“尽心知性” 。
6、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明人伦 。
强调:学习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和见解 。
教育方法:“存养式”,即保持并发展人的善性 。
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有:一、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 。二、仁政思想:主张统治者法先王、施行仁政 。三、民本思想: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四、道德修养论:以“大丈夫”作为理想人格 , 主张舍生取义的义利观 。
孟子的思想
孟子名轲 , 字子舆 , 华夏族 , 鲁国邹人 ,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
政治上 , 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 。学说上 , 他推崇孔子 , 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 又加入了自己对儒术的理解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 发展为仁政学说 ,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政治论 , 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 , 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包括:1、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 。2、仁政思想:主张统治者法先王、施行仁政 。3、民本思想: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4、道德修养论:以“大丈夫”作为理想人格 , 主张舍生取义的义利观 。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义、善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 发展为仁政学说 ,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政治论 , 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 , 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 , 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 , 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孟子的思想体系 , 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 , 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 , 是他的“性善论” , 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梁启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 , 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 ,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
孟子的教育思想 , 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 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 , 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 属儒家经典著作 。
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思想概括 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孟子的主要思想,并作解释】关于孟子的主要思想和孟子的主要思想,并作解释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 , 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