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故事简介 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谁

《洛阳伽蓝记》:写的是寺院 说的是兴衰(子曰诗云)
北魏孝明帝时期(公元515年—528年) , 都城洛阳来了个波斯僧人菩提达摩 。当时洛阳城里寺庙很多 , 菩提达摩一时看花了眼 。当地人说 , 这算啥 , 你还没去永宁寺呢 。
闻听此言 , 菩提达摩立马赶去永宁寺 , 还没到近前 , 就被震惊了:“见金盘炫目 , 光照云表;宝铎含风 , 响出天外” 。那是寺中一座九层佛塔 , 高90丈 , 塔顶上有表刹 , 又高出10丈 。连装饰带佛塔 , 足足100丈高 , 妥妥的洛阳地标、彼时的摩天大厦 。佛塔上上下下挂着130个铜铃 , 风吹铃响 , 十几里外都能听到 。
佛塔北面有一座佛殿 , 殿中有一尊高大的饰金佛像、10尊和人体等高的佛像、两尊玉雕的佛像、3尊珍珠绣成的佛像、5尊金线编织成的佛像 , 制作精巧 , 冠绝当世 。
此外 , 还有寺僧的住房、华丽的楼台1000多间 , 无不雕梁画栋 , 难以言表 。至于绿化情况 , 更是松柏参天 , 香草护阶 。寺庙的碑文上写着:“须弥宝殿 , 兜率净宫 , 莫尚于斯也 。”意思是说 , 印度的宝殿、天界的宫室 , 没有一座能超过永宁寺 。
逛了一圈下来 , 菩提达摩赞叹道:“真是鬼斧神工啊!我游历过很多国家 , 几乎走遍天下 , 从未见过如此恢弘气派的寺院 , 任何佛教胜地都没有这么壮丽的建筑啊!”口念南无阿弥陀佛 , 双手合掌 , 一连好几天 , 赞颂不已 。
这个故事来自《洛阳伽蓝记》一书 。作者是杨衒之 , 正史里没有他的记载 。关于他的事迹 , 我们知道得很少 , 生卒年都不清楚 , 推测他的活动年代主要在北魏末年到东魏这一段时间 。
伽蓝 , 是梵文僧伽蓝摩的简称 , 指的是寺院内的土地和建筑物 , 代指寺院 。顾名思义 , 这本书介绍的是洛阳寺院的情况 。
我们都很熟悉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说的是南朝崇佛盛况 , 北朝其实也不遑多让 。
北魏时 , 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后 , 佛教大昌 。仅20多年间 , 北方寺院就增加到1.3万多所 , 京城洛阳内外 , 更是达到1000多所 。
后来 , 公元534年 ,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 , 杨衒之出差到洛阳 , 看到昔日繁华的都市 , 已成一片废墟 。野兽出没其中 , 众鸟在此安巢 。曾经金碧辉煌的寺庙楼塔 , 破败失修 , 长满了荆棘野草 。
【洛阳伽蓝记故事简介 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谁】曾经登临过永宁寺佛塔的杨衒之 , “感念废兴 , 因捃拾旧闻 , 追叙故迹” , 回忆过去的盛况 , 写下《洛阳伽蓝记》5卷 , 想着给后人留下一些历史资料 , 并表达自己对王朝兴衰的看法 。
之前洛阳佛教全盛之时 , 寺庙太多了 , 不能全写 , 所以杨衒之只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寺庙去写 , 先城内 , 后城外 , 城外又以东南西北为序 。在文章结构上 , 先写立寺人、方位、建筑、环境 , 再写与之有关的人和事、传说和逸闻 , 有条不紊 , 井然有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此评说:“体例绝为明晰 , 其文秾丽秀逸 , 烦而不厌 , 可与郦道元《水经注》肩随 。”
书中所写寺院 , 有数千字长文 , 也有百余字短章 。而所有记载和描述 , 又基本统一在“帝王迷信佛教导致国家衰亡”这样一个主题之下 。
比如全书开篇的永宁寺 , 通过描写其规模宏大 , 连外来的和尚为之倾倒 , 来说明“营建过度”的本质 , 而如此奢侈建寺 , 并未带来福报 。紧接着 , 书中就记载了与该寺有关的重大历史事变——将领的叛乱、皇帝的被杀、朝政的争夺 , 最后北魏分裂 。而所有的事件 , 都是从北魏君臣的佞佛建寺、鱼肉百姓发端的 。
唐代僧人释道宣认为 , 杨衒之写《洛阳伽蓝记》的目的 , 就在于揭露王公皇族建造了那么多寺庙佛塔 , 哪一样的背后不是“百姓卖儿贴妇钱”?
《洛阳伽蓝记》写了几十座寺庙 , 如果不在写法上用心 , 很容易写得雷同 。杨衒之精准地把握住了各座寺院的特征 , 有时只用淡淡的几笔就能勾勒出 。
永宁寺 , 极写浮屠之高 , 登顶后 , “下临云雨”;景乐寺 , 建筑一笔带过 , 却用不少篇幅描述寺中令人目乱睛迷的奇术、幻术;法云寺 , 是西域乌场国昙摩罗所立 , 特别点出“胡饰”特征;高阳王寺 , 描写了中国古典建筑最突出的特征 , 即“飞檐反宇”;大觉寺 , 突出写其形势紧要 , “实为胜地”……
《洛阳伽蓝记》为后世推重 , 还有一点 , 就是它提供了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外关系史的宝贵资料 。我们今天对法显和玄奘的西行求法故事很熟悉 , 但其实在他们之间 , 还有一位宋云 , 也做了同样的事 。
宋云是敦煌人 , 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年底 , 受朝廷委派 , 和惠生等人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他们从洛阳出发 , 一路西行 , 到达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 , 于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回国 , 带回大乘经典170部 , 并将沿途所见所闻和各国风土人情写成《宋云家纪》一书 。这是研究我国北魏时期与中亚、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诸国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民俗风情的宝贵文献 。可惜此书后来佚失了 , 幸赖《洛阳伽蓝记》的引用才保存了一个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