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擎是什么意思:菏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翻译是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擎是什么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 / 冬景》,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擎是什么意思:菏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

文章插图
《赠刘景文 / 冬景》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白话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 。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荷叶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目的 。一般来讲,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难免消沉颓唐,但对于读书人,尤其是对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又未尝不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所以,诗人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对友人譐譐嘱咐,勖勉有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作者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甚至晚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 。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 。“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指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橘树装点的初冬,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橘树,突出了诗人对橘树生命力(或高尚节操)的由衷赞美 。本诗也运用了比的(或比喻)手法,以荷、菊、橘三种植物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出处:北宋 · 苏轼《赠刘景文》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释义:荷尽,指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也,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翻译为现代汉语是: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仍然傲寒斗霜 。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擎是什么意思:菏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