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纸上谈兵”之说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是指没有经实践检验过的理论 。
而孙武,自受伍子胥之邀入仕吴国后,亲身参与了吴国军队的整编、组织、训练,然后又经历了吴军伐楚之战,并参与指挥 。用“亲冒矢石、触蹈锋刃”八字形容之,亦不为过吧?孙武积累了大量的军队基层组织体制训练战斗的实践经验,后来,又总结了历代战争得失,并根据自身实践,又完善了自已的兵法所得,著成了《孙子兵法》并被后人奉为兵家圣典 。
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谁敢说其为纸上谈兵?理论既与实践结合,又经几千来,历代战争所验证,又怎么能叫纸上谈兵?
故而,说孙武子为纸上谈兵始祖者,实乃妄言!狂妄无知,不学无术辈也…!
教科书里都告诉我们“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然而事实上,纸上谈兵的这个成语出自明初年间,是个十足十的后代抹黑产物 。而和赵括结合在一起,则要到晚清了 。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文章插图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文章插图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文章插图
那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史记》中的“纸上谈兵”内容,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BUG,那就是战国时期,乃至司马迁写完《史记》的时候,我国都还没发明纸啊,怎么会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不仅如此,“纸上谈兵”也是对赵括的污蔑 。实际上当时赵国大将赵奢已死,名相蔺相如病重,赵王只能启用上了年纪的廉颇出战,结果廉颇初战失利,只能固守城墙 。不过这也并不能怪廉颇,因为在战国末期,秦国和赵国的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廉颇知道赵国固守或许有一命,出兵必败 。但是赵王则认为,等死不如寻找一线生机,最终决定启用赵括 。只是差距就是差距,赵括在不可能打赢的情况下,败的非常自然 。所以说,这失败怪赵括身上算是十足的冤枉 。
我们现在的人不知道,古人没有电视机的洗脑自然是知道真相的,所以并没有人说赵括的不是 。后来明朝的学者刘如孙,写了首《湘南杂咏》,里面有“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之句,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纸上兵”这三个词,但是并没有指的是赵括 。
直到清末的朱云锦,他说了一句话:“则尤为印板兵法 。无异赵括之读父书”,这才算正式开始抹黑赵括,后世才有了赵括“纸上谈兵”的说法、
谢邀 。
赵括指挥赵军与秦将白起在长平决战,全军覆没,使赵国直接走向了灭国的边缘,而唯一能阻止秦国统一六国的,也就是赵国,所以后人们把对秦始皇不满的怨气全部发到了赵括身上,说他是纸上谈兵,误了赵国 。
而实际情况呢?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六十万秦军,要下定决心拔掉赵国这颗钉在秦国门前的大钉子 。
赵国倾全国之力抽调五十万兵力由老将廉颇率领,与秦军对峙于长平 。
廉颇从一开始就采取守势,因为就单兵而论,赵国士兵打不过虎狼之师的秦兵,更何况秦军比赵军多出十万,是绝对优势的兵力,所以廉颇只能深沟高垒采取守势 。
谁知这一守就是三年,每日军需粮草消耗巨大,就连富裕强大的秦国都出现了“男当战、女当运、关中粮仓为之一空 。”的情况,更别说是国力弱于秦国的赵国 。
也就是赵国受不了这样旷日持久的消耗,赵王才决定换帅,也就是说,不管赵军统帅换成谁,都得指挥赵军进攻!
只可怜赵括担任了这个角色,而赵括的能力呢?打的六十万秦军伤亡惨重,打的秦将白起感叹:“此子(赵括)不死,必为秦国大患 。” 。
你说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的废物?
当然了,中国历来就是成王败寇,你赵括再有本事,但你打败了,打的全军覆没,那你就是纸上谈兵的废物!
人们往往用“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来形容那些夸夸其谈而又理论不联系实际的人,那么,这个典故是从哪里来的呢?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军事家,名叫赵括 。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赵奢机智善战,曾于公元前270年,大破秦军于阏与,使秦国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挫折,为赵国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封他为马服君 。赵括少年时代起,就熟读兵书,善谈兵法,连他的父亲也驳不倒,自认为天下无敌 。然而他的父亲却不认为他具有真正的指挥才能 。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他说:“战争系着国家命运的大事了必须以极为严肃和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而括却把它看得轻而易举,这就一定要坏事!”
当时正处在列国兼并剧烈的时期,秦国的势力最大 。秦国在打败了南方的劲敌楚国之后,将战争的重点点转向北方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取了韩国的野王地区,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彻底隔绝,韩国大为惊慌,最后决定请求赵国发兵取上党十七县,以抵制秦国 。赵国派遣大将廉颇,带大军驻守长平,秦国也派大军向长平进攻 。
面对强大的秦军,廉颇筑壁垒坚守,采取防御政策 。秦军屡次挑战,赵军都按兵不动 。两军在长平相持三年,不分胜负 。于是秦国采用反间计,派间谍携带千金贿赂赵国的权臣,并散布流言说:“秦国最怕由马服君的儿子赵括领兵,廉颇倒是容易对付的,而且他快要投降了 。”这时赵惠文王已死,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立 。昏愦的孝成王对廉颇的坚守政策早已不满,又听信了流言,于是马上撤换廉颇,以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他的职位 。
当时,赵奢早已死去 。赵括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去对赵王说,“请大王不要用赵括作将军,赵括和他的父亲完全不同 。他的父亲作将军时,很得军心,大家都拥护他,大王所赏赐的物品,他都分给部下同享,一旦接受命令,就一心为公,不再过问家事 。而今,赵括做了将军,马上变得趾髙气扬,盛气凌人,自以为了不起,两只眼睛尽往上瞧,对部下毫不关心,没有人敢接近他 。大王所赏赐的金帛,他全都搬到家里,并乘有利可图的时机,购买田宅,一心谋求个人的私利 。这种作风和他的父亲相比,哪里有半点相似之处!希望不要用他,以免耽误国家大事 。”赵王回答说,我的主意已定,不再改变了 。赵括的母亲又说然如此,将来赵括若有了不称职的地方,请不要连我一同问罪 。”赵王允许了 。
于是赵括走马上任,一到长平,就把廉颇原来的决定全部改变,将官全部调换,大举出兵进玫秦军 。
这时,秦王见赵王中计,暗自高兴,秘密派遣善战的白起为上将军 。白起先在正面佯败后退,另外又布置了两支奇兵,迂回抄袭赵军后路 。赵括不知是计,乘胜追击,直攻到秦军的壁垒之下 。秦军坚守阵地,赵军不能攻入,这时秦军的一支奇兵二万五千人已经断了赵军的后路,把赵军切为两段,使其前后不能呼应 。另一支奇兵五千人直捣赵军的壁垒,使赵军失去了根据地 。秦军又出轻兵进攻赵军,赵军屡战屡败,只得临时筑壁固守,以待援军 。
秦昭王说赵军粮道已断,亲自往河北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送往长平,阻绝赵国的救兵和粮饷 。赵军被困,断粮四十六日,饥饿的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分兵四队,轮番反攻不能突围 。最后,他亲自率精兵搏战,被秦军射死 。赵军失去主将,军心大乱,四十多万赵军投降秦国 。白起怕投降的赵兵寻机造反,仅把战俘中年幼的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其余的全部活埋 。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赵括只知道背诵兵书上的教条,空谈军事理论,而亳无实践经验,不懂随机应变,结果长平一役就断送了赵国四十五万大军,使赵国元气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