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搞钱焦虑、睡不着觉、面容憔悴……疫情下,深圳老板涌入精神科( 三 )


他们来到深圳都是为了奋斗、为了赚钱 , 所以深圳才能在这么短时间里人均GDP增长300倍 。 这背后就意味着深圳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 , 拿我们医护举例 , 如果住在南山区 , 到坪山的通勤时间 , 和一个住在北京市通州区到市内上班的人是一样的 。 这种生活节奏 , 对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是很大的考验 。
而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比较产生的 。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同龄人之间无所不在的竞争就是年轻人焦虑的根源之一 。 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月平均收入9000元 , 那些每月赚五六千元的年轻人就会感受很大压力 。
比如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 , 我接诊过一个年轻人 。 陕西的小伙子 , 只有二十来岁 , 因为和同事产生了肢体冲突 , 对方报警之后才被送到康宁来 。
我一看就知道他肯定是患有重度焦虑 , 情绪非常不稳定 。 他跟我交谈过程中对我不信任 , 总是抬头看监控器 , 认为我和警察是一伙的 , 肯定不会向着他 。 而且觉得周围很多人要害他 , 上司也看不起他 , 扬言出了医院就要报复他们 。
仔细询问才知道他老家在农村 , 全家5口人就靠他一个人赚钱 。 他一个月工资也就四五千元 , 他自己要生活 , 还得给老家的父母寄钱 。 同时从小也缺乏亲人的关心 , 住院了都联系不上他父母 。 他一直不知道怎么排解自己的情绪 , 遇到挫折就会把其他人和事往最坏处想——每个人都要害他 ,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 被大家集体孤立 。
甚至成年人自身竞争的压力会传递给未成年人 。 最近经常有妈妈带着孩子来门诊找我 , 觉得孩子精神状态不好 , 情绪不稳定:一天到晚玩手机、打游戏 , 就是不好好学习;或者不服从学校管束 , 对任课老师、班主任乃至家长都有强烈对抗情绪 。 好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 , 焦虑程度比孩子还严重 , 家长的焦虑得不到缓解 , 孩子的问题很难解决 。
很多控制欲过强的家长 , 喜欢数落孩子——你这样想不对、那样做也不对 , 没有一件事让他们满意 。 家长们完全不知道 , 这些指责最后会内化为未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 。
有一个女孩高中期间因为出现幻觉 , 被其他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 到我面前的时候戴着巨大的黑色鸭舌帽 , 不断自我贬低 , 认为自己颧骨很高、长得难看 , 平时走在大街上 , 很多人总是议论她的长相 , 对她指指点点 , 监控器也是为了监视她设置的 。
仔细问诊之后 , 我发现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 不允许自己犯错、不能存在任何瑕疵 。 她患病前学习成绩很好 , 有反复检查和自我反省的习惯 。 结合家庭教育进行综合评估 , 我确定这个女孩患有精神病性强迫症 。
深圳移民
我自己也是深圳“移民” , 2018年才来到康宁医院 。
精神心理专业有一种神秘感 。 投入其中 , 就会发现人的精神、心理状况非常复杂 , 需要综合判断 , 需要不断把最新的研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其次 , 精神专业需要医生具备其他领域的知识 , 要把观察能力、社会阅历、专业知识融合进患者的诊疗中 。 所以我觉得自己确实更喜欢精神专业 。
目前我团队里的医生清一色都是90后 , 精神面貌很好 , 也好学 。 我的博士后比我还拼命 , 有时候凌晨2点给他发微信 , 他都是秒回 , 说明他也在学习和工作 。 当然 , 康宁医生的收入肯定也是全国精神专科医院最高的 , 绩效考核科学合理 , 一个研究生每月的收入都有一万块钱 , 比北京、上海多了不少 。
我之前总跟学生说 , 做精神科医生要有耐心、爱心 , 这不是唱高调 , 这是基本要求 。 很多人以为精神疾病患者无法对正常人形成共情 , 这是不对的 。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心里也清楚谁关心他们、谁对他们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