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健康吃“粽”有窍门

关键字:端午节 粽子

端午节 健康吃“粽”有窍门

文章插图

端午节 健康吃“粽”有窍门

文章插图

随着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临近 , 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 , 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 , 让人不知吃哪种才好 , 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够 。其实吃粽子也有很多讲究 , 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 。
味道虽美 多食不益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 , 黏度高、不易消化 , 且缺乏纤维质 , 含过多的脂肪、盐、糖 。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 , 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 , 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 。因此 , 专家建议 , 吃粽子 , 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 , 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吃粽子的同时 , 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 , 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此外 , 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 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 , 比如西瓜 , 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
除此之外 , 专家还建议一些人除了少吃以外 , 最好是别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 , 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 , 属油腻食品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 , 可增加血液黏稠度 , 影响血液循环 , 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 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 , 黏性大 , 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 , 极易造成消化不良 , 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 , 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 , 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 , 如果不加节制 , 就会损害胰岛功能 , 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 , 加重病情 , 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健康吃“粽”有窍门
虽然专家们建议美味的粽子不可多吃 , 但只要掌握好窍门 , 美味与健康其实可以兼得 。
注重高纤: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 , 胃肠排空需时较久 , 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 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 , 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 , 减少肠胃负担 , 更有益于健康 。
少油低热量:肉粽早已成为“粽族”中的主角 , 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 。如果能改用瘦肉 , 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 , 除了少油、低热量外 , 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详读营养标示:现在许多包装粽已经开始标示营养成分了 。营养成分的标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钠含量 , 但消费者常误以为营养标示上的数据就是一个粽子提供的热量与营养素 , 正确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与一个粽子的实际重量去换算 。因此 , 养成阅读营养标示的习惯 , 购买符合个人需求的粽子 , 才能让这个端午节既美味又健康 。
食物搭配:端午节前后可别餐餐以粽果腹 , 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 , 因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与油脂 。建议搭配时令蔬菜 , 餐后来一份水果 , 不仅营养均衡 , 还可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端午节沏杯茶
粽子好吃 , 可吃多了就会引起各种肠胃疾病 , 那么有什么可以帮助它消化呢?下面这些助消茶可以作为食用粽子之后的养生饮料 , 帮人们减轻肠胃负担 。陈皮二钱、麦芽二钱、佛手柑三钱、山楂三钱、乌梅一钱、甘草一钱半 , 这样一帖的药量 , 可以煮约一公升的开水 , 当养生茶饮用 。
陈皮具有促进食欲的效能 , 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具有很好的功效 。它可以免除吃过多粽子所产生的胸闷、中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其实陈皮就是橘子皮 , 以存放的时间长、陈久者为好 , 所以叫陈皮 。广州产的橘子皮较好 , 故又名广陈皮 。
佛手柑又称佛手 , 味辛苦酸 , 性温 。主要功用是理气和中 , 舒肝解郁 。本品适用于肝胃不和、气滞胃痛、胸闷肋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症 。它又可以治疗肝气郁结而致的胃脘痛 , 当然也可以以其挥发油的功效 , 来促进消化 。
麦芽是常用的养生茶来源 , 很多人会在夏天煮“麦茶”来喝 。麦芽味甘 , 性微温 。有消食开胃的作用 , 能化一切米面果实积滞;能助胃气上行而滋脾健运 , 使浊气下降而除胀宽肠 。要注意的是 , 麦芽以炒焦使用 , 对消食化积的作用最大 。
山楂酸而破泄 , 消积散瘀 , 善于消肉积、症块 , 并能行气活血 。焦麦芽、焦山楂合用 , 能互相增加其消食导滞的能力 , 常用来作为促进消化、消减脂肪的药物 。有研究指出 , 山楂能够减少血中三酸甘油酯的含量 , 且有扩张冠状动脉的效果 , 对于消脂与预防心绞痛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 。乌梅、山楂皆有酸味 , 但乌梅酸而收涩 , 敛肺涩肠 , 本身的酸味更可以促进津液产生 , 减少腹胀饱食感 。
【端午节 健康吃“粽”有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