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传统节日?1、中国共有11个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乞巧(七夕)、中秋、重阳、腊日(腊八节)、小年、除夕 。
2、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
3?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风俗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腊八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 、寒食节、中元节、寒衣节、小年 。
1.春节
习俗: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
2.元宵节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
3.清明节
习俗:习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清明是传统社会节气、节日合一的重要时间,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们“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
4.端午节
习俗:吃粽子:节庆饮食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古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五彩丝线: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 。另外,可能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 。《汉书·地理志》记越人“文身断发,以辟饺龙之害” 。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 。虽系传说,却透出了一丝值得玩味的信息 。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 。
5.七夕节
习俗: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
6.中秋节
习俗:中秋夜,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祭月,先秦已有此神祭祀活动,称为“夜明”或“夕月” 。古时在广东地区,人们有着在八月十五晚上祭拜月娘的习俗 。赏月,早在魏晋初期民间便有了赏月活动,唐朝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到了宋朝,夜市还会通宵营业,游人络绎不绝,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拜月,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宋代以后开始在全国范围流行,至于具体的仪式,一般是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人们在家里或者户外摆上“月神”牌位,然后放好瓜果梨桃、月饼等供品,然后进行叩拜,祈求福佑 。观潮,中秋观潮的习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吃月饼,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俗称“小饼”和“月团” 。除了这些有些地方还有赏桂花,喝桂花酒,燃灯,猜谜,烧塔玩兔爷等 。
7.重阳节
习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 。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具体习俗如下所列: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 。
8.冬至节
习俗: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而今仍有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清末明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
9.除夕
【中国有几个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除夕主要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 。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 。岁火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 。除夕守岁,除了岁火外还有“燃灯照岁”的习俗,即大年夜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除夕,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
10.腊八节
习俗: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泡腊八醋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才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传说在腊月初八,释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因此,腊八节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
11.龙抬头
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据传说是上古人物的生日,应为附会,因上古不庆生,恐遭人厌胜,真实诞日情况绝不泄露 。
12.社日节
又称土地诞(农历二月初二),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
13.上巳节
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
14.寒食节
关于改火的习俗,在先秦就有了 。《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这里,宰予将农作物生长周期与改火时间相联系 。据《后汉书》说,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 。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吃冷食 。寒食节由两项内容组成,一个是官方的改火仪式,一个是民间的禁火寒食 。冷食折射出先民曾经历过的食物匮乏阶段,改火仪式则标志着新耕作期的开始 。关于民间寒食习俗的记载,几乎是突然地出现在东汉的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区 。即使在寒食习俗颇为盛行的唐时代,其传播范围也不出北方 。
15.中元节
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16.寒衣节
阴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头日”等 。我国北方地区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 。秦人过年的节日食品是“黍臛”,《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 。”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秦朝虽然早亡,但秦岁首之习,不仅在汉初沿用,而且在汉行《太初历》之后,仍有影响 。宋人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卷38载诗人沈遘的《初冬近饮酒作》,其中咏道:“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 。”从中可以看到秦文化至宋代,仍有遗存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 。寒衣节是流行于北方的节日,在南方等地鲜有人知道 。
17.小年
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 。《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
关于有哪些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
-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网站官网,中国建设监理行业协会
-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下载,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旧金山
- 求雷达表中国官方网站 rado雷达手表jubile
- 雅思教育部考试,雅思教育部考试院
- 中国汉字手抄报 简单 内容,中国汉字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 中国医师节是哪一天 医师节是几月几日202
- 谷爱凌中国国籍还是美国国籍 谷爱凌国籍争议
- 中国城市人口等级划分2019 中国城市人口排名表2021
- 归类查询网站,中国分类号在线查询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官网,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