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仁寿:蛙吃虫 稻遮荫 稻蛙共养效益倍增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PH值正常 , 氨氮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 , 需要适当换水 。 ”7月12日中午 , 在眉山市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锦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稻蛙立体生态种养基地里 , 基地管理人员谢锋正在用水质检测仪检测稻田里水质的情况 , 他说到 , 中午的数据 , 最具有参考性 。
四川仁寿:蛙吃虫 稻遮荫 稻蛙共养效益倍增
文章图片
除了用专业设备检测数据外 , 通过肉眼观察 , 谢锋也能看出水质的好坏 , 水质呈淡淡的绿色时最好 , 太清澈了没有营养 , 太浑浊了又会营养过剩 。 天气炎热的午后 , 青蛙会跳到田坎上来 , 还要及时观察它们是否活泼 , 来判断它们的长势 。
稻田水塘边缘 , 有一处不容易被发现的灌(提)排水设施正在默默运作 , 这是保障稻蛙立体生态种养水循环系统运作中的重要环节 。 稻田里的水源来自于周边的河流 , 首先要经过净化 , 才能开启立体种养、再净化、再利用的生态水循环模式 。
四川仁寿:蛙吃虫 稻遮荫 稻蛙共养效益倍增】“目前青蛙大概只有30克左右 , 等到8月底成熟时 , 平均每只能达到60克 , 最大的甚至可以达到100克 。 ”谢锋说 , 和青蛙一起共生的水稻 , 正处于拔节孕穗期 , 需要随时保持田间湿润 , 同时 , 还要注意纹枯病、卷叶螟和钻心虫等与水稻这个时期有关的病虫害 。
据悉 , 稻蛙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 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 , 实现稻蛙互补、一水共用、一田多收 , 有效提高了农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
稻蛙共养时 , 会占用20%的面积来制作环形沟 , 将水稻“圈”在中间 。 青蛙的排泄物能为水稻提供天然养分 , 水稻里的病虫会成为青蛙的食物 , 夏天 , 青蛙还可以在稻草下乘凉 , 防止中暑带来其他疾病 , 构建了一个“蛙吃虫、稻遮荫”互为供给的生态系统 。 每亩稻蛙田能产出约1000公斤蛙和约800公斤水稻 , 不仅不减水稻产量 , 还能提高水稻质量 。
值得一提的是 , 仁寿县试点发展的稻蛙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里的水稻为巨型稻 。 同样是3月育秧、5月栽苗 , 常规稻大约8月底采收 , 但巨型稻却要等到9月中旬 。 和常规稻相比 , 巨型稻可长到1.5米至2米 , 其根系更高、更壮且抗倒伏能力强 , 并且谷粒更多 。
每到水稻收割时节 , 为了不影响环形沟内青蛙的生长 , 就要进行放水 , 使水位下降 , 让大型机械方便进入田间作业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在当地 , 稻蛙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带来高效益、高收入、高回报的同时 , 也成为了助力群众稳步增收的有力手段 , 以技术投入改变了粮食生产的传统面貌 。
(郭侨潘建勇仁寿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