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代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推广应用

我国第三代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推广应用
文章图片
首例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出院——
我国第三代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推广应用
◎本报采访人员代小佩
近日 , 电视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首播收官 , 贯穿全剧的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发工作圆满完成 , 在该片最后一集里 , “中国心”成功植入人体 。 巧的是 , 在该剧收官前夕 , 首例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出院 。 北京安贞医院医疗团队为该患者植入的人工心脏结构精巧 , “体重”仅186克 , 大小接近于一只怀表 。
哪些患者需要使用人工心脏?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有什么特点?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就此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心肺移植中心副主任贡鸣 。
2020年调查显示 , 我国有将近890万心衰患者 , 而其中5%—7%的患者进展为终末期心脏病 。 “目前 , 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但这些手段并不适用于所有终末期心脏病患者 。 ”贡鸣说 。
在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中 , 有一部分人经专科心脏内外科医生评估 , 即便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 , 心脏功能依然无法恢复 , 这类患者应考虑进行心脏移植 。
但有些终末期心脏病等不到心脏移植的机会 。 由于心脏供体匮乏且心脏移植手术对心脏供体要求比较高等原因 , 不少患者没能等到匹配的心源便遗憾离世 。 “目前 , 全国每年只有600例左右的患者能有幸得到心脏供体 。 很多患者需要长时间等待 , 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就在等待中失去了治疗机会 。 ”贡鸣说 。
“还有一些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不适合做心脏移植 。 ”贡鸣解释道 , 心脏移植最常见的禁忌症就是肺动脉高压 。 通常 , 患者肺血管阻力大于6个WoodUnit(伍德单位)时 , 即使换上正常人的心脏 , 这个心脏也不足以在其体内工作 , 术后存活率低 。 一般来讲 , 高龄患者(70岁以上)也不适宜做心脏移植手术 。
对那些等不到或用不了心脏供体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而言 , 人工心脏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什么是人工心脏?贡鸣解释道 , 确切来说 , 人工心脏指的不是全人工心脏 , 而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VAD) , 作用原理类似于机械泵 , 功能是辅助人体自身心脏 , 搭建起患者心脏血液的辅助流道 。
我国第三代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推广应用】以常用的左心室VAD为例 , 它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室功能 , 其植入患者体内之后 , 患者血液从左心室经入血管流到血液泵内 , 血液泵内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 , 将血液推出并经出血管流到升主动脉 。 从而辅助患者血液循环 。
“相比人的心脏供体 , VAD的动力可以调节 , 使用范围广;相比较心脏移植手术 , VAD植入手术创伤更小 , 对患者更有利 。 因此 , VAD不但能部分解决心脏供体不足的问题 , 也能为那些不能进行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 ”贡鸣说 。
临床上的VAD有多种类型 。 根据使用时间 , VAD通常分为临时辅助装置和永久心脏辅助装置 。 临时辅助装置 , 包括IABP , ECMO , Impella , CenturyMike等;永久心脏辅助装置包括左心室辅助、右心室辅助、双心室辅助等 。 而根据发展历程 , VAD可分为三代 。 第一代VAD主要是利用搏动(气动)泵 , 第二代VAD是轴流泵 , 第三代VAD是离心泵 。
贡鸣称 , 现在临床上用的是第三代VAD , 这类VAD采用磁悬浮和液力悬浮技术 , 相比较前两代 , 其植入后的并发症进一步减少、对血液破坏小、不易形成血栓 , 而且体积小、安装方便、可长期佩戴 。 此外 , 第三代VAD实现了内置化 , 同时高能电池微型化提高了便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