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疫情反扑,病毒来源均指向境外

多地疫情反扑 , 病毒来源均指向境外
蓝字关注“中国小康网”
进入7月以来 , 我国疫情形势出现反弹 。
先来看一组数据对比 。
6月下旬 , 全国每天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均数都在40例以下 , 而自从7月1日报告感染者总数“破百”后 , 接下来的每一天这个数字都在浮动增加 。
本轮疫情还有一个特点需要警惕:自今年7月6日 , 西安确认中国首例感染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本土病例以来 , 截至7月17日不到两周时间内 , 中国多地已报告10种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 。
多地疫情反扑,病毒来源均指向境外
文章图片
摄影/宁颖
超20省份再现本土疫情 ,
这一地成为焦点
自6月26日以来 , 本轮疫情波及超20省份 。
在7月15日突增155例本土感染者后 , 安徽省这两日新增本土感染者数量大幅下降 , 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 。
上海KTV相关疫情累计报告超300名感染者 , 目前感染者数也呈现下降趋势 。
广东日增本土感染者数量持续下降 , 且涉及地区逐步减少 , 疫情趋稳向好势头明显 。
而广西北海疫情 , 则成为了最近的关注焦点 。
自7月12日发现首例病例 , 5天便累计456例感染者 , 可见本次疫情传播速度之快 。 据18日广西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消息 , 目前 , 北海疫情形势严峻复杂 , 正处于疫情应对关键期 。
作为一个滨海旅游胜地 , 7月的北海正值旅游旺季 。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 无疑让这座城市面临不小的挑战 。 官方最新通报显示 , 目前有2000多名游客滞留北海 。
针对滞留游客反映的问题 , 北海市及时成立旅游服务专班 , 全力开展服务和保障工作 , 确保滞留游客的诉求得到积极响应和稳妥处置 。
多地疫情反扑,病毒来源均指向境外
文章图片
摄影/宁颖
两周出现10种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 ,
它们都从哪里来?
第一财经消息 , 自今年7月6日 , 西安确认中国首例感染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本土病例以来 , 截至7月17日不到两周时间内 , 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已报告了多达10种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 。 新冠病毒的加速进化也引起科学家们的担忧 。
7月17日 , 成都通报 , 最新一轮疫情基因测序分析 , 感染者感染的是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12.1 , 在国内本土疫情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同源序列 。
所有变异株均为境外输入 。
BA.2.12.1是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最先发现的 , 为BA.2变异株分支 , 但传播性较BA.2高出23%至27% 。 BA.2.12.1一度成为美国主导的流行株 , 不过后来被BA.5逐步替代 。 目前在美国 , BA.5已经占到了65%以上的新病例 。
另外 , 在甘肃兰州最新一轮疫情中 , 监测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BA.2.38 , 该变异株也是BA.2变异株的分支 , 近期在印度流行 。 在截至7月2日的30天内 , BA.2.38占据了印度约30%的新增病例 。
中国内地监测到的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岛报告的BA.5.2.1变异株;广州、佛山和北海报告的BA.2.3变异株;广东、上海和临沂报告的BA.2.2变异株;西安报告的BA.5.2变异株;大连报告的BA.5变异株以及天津报告的BA.2和BA.4变异株;珠海报告的BA.5.1变异株 。
值得关注的是 , 以上所有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都为境外流行的毒株输入我国的 。 例如上海首次监测到的BA.5.2.1变异株 , 就是今年5月首次在比利时发现的 , 并在欧洲多个国家传播;BA.2.3变异株也是美国首次发现的 。
多地疫情反扑,病毒来源均指向境外
文章图片
摄影/宁颖
多地疫情反扑,病毒来源均指向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