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人子须知》杭州江尚书祖地(眠牛形)

想一想,这三年经杭州四次矣!皆为小黄在其家乡作风水之事,初次是寻龙点穴,二三次是葬坟,两年来家族顺遂,于是其岳父大人亦在第三次来时顺便求点一穴,故第四次来是为其葬祖 。每次皆在杭州起降飞机,虽然亦游过一次西湖,但之前未想过《地理人子须知》有数例是在西湖周边而作考察,今年生起兴趣,准备对《地理人子须知》中的案例在以后方便时作一部分考察,于是在这次浙江行之前,充分研究了卫星图和资料,终于开始了《地理人子须知》的首次考察 。
从《地理人子须知》看图可知,杭州共有六例,本贴是第一例“江尚书祖地”,此例在卫星图不好找,我曾研究过二三次都找不到,后来偶然想到,文字描述中说的九曜,应是山名,如果此山今天未改名的,应该能找到,于是在百度地图搜九曜山,果然在西湖边找到此山名,然后再按其它文字描述以及图纸对校,终于确定了地点,在到杭州时,就直奔目的 。
01
 

1 《地理人子须知》杭州江尚书祖地(眠牛形)

文章插图
图1,此是《地理人子须知》中所画之图,配有文字说明:
地在杭州府,土名江头九曜 。
但其龙乃自九曜逆生一脉,穿田过峡,顿起玉屏 。
屏中一脉,委迤清巧,复作土金结穴 。
穴星两臂横展,中开一坪 。坪中立穴太阔,似乎散漫 。
且右臂牵拽远去十余里,以作江头街阳基 。此则横龙落脉,一节而已 。
俗眼观之,莫识其妙 。爰是龙气大旺,寸寸是玉处 。
葬后生江公玭,登进士,官大参 。
子文昭公澜,官南京礼部尙书 。
孙晓会魁,官工部侍郎,赠尙书;晖,会魁,翰林修撰 。
曾孙曰圻,登乡魁进士,官提学副宪 。
玄孙曰铎,登进士,现任北部正郎,福祉方隆 。
02
图2,把图倒过来,请与以下的卫星图对校 。
03
 图3,从卫星图中都可以看得出父母星是土形山,符合书曰:“其龙乃自九曜逆生一脉,穿田过峡,顿起玉屏”;“土金结穴”;“穴星两臂横展”;“横龙落脉,一节而已” 。
04
 图4,父母山是土形山,书曰:土金眠牛形 。
05
 
图5,再看原来的正面图,与下面的卫星图对校 。图中言“此去江头十里”,查明朝时在朝山的右前方有江头长街,号称十里长街,钱塘江边当时统称江头 。
06
图6,初寻卫星图为什么没找到此处呢?因古图没有把钱塘江画出来,没想到在卫星图上看江这么近 。以我的想法古图没把钱塘江画进去,是限于篇幅,所以只有了一句“此去江头十里”来解释,去江头就是去江边的意思,所以图中虽然不画江,但文字中已经注明是去江边了 。
现在把方向调到在穴星上看明堂,左前方的曜山是古图中最明显的标志,再看过脉、明堂流水、案山,都准确无误,与原图基本一致 。
07
 图7,此地龙从九曜山来是不错,但古图中说的曜山,现代称玉皇山,九曜山还在左边一点,可能明朝徐氏兄弟把九曜山和玉皇山统称为曜山吧!
(注:红线箭头只是大概画的,并非精准穴位处 。)
08
 图8,地近市郊,到处高楼林立,要找一处空间看穴星,还真的不容易,费了好些时间,终于找到一处刚拆卸了的工地旁,在围墙外看穴星 。只见中间平顶之山,即是书中说的玉屏,为父母山,书曰土金结穴,穴星是金形还在麓下,前砂挡住不见 。
09
 图9,拉镜头看,父母山是平顶土形,书曰玉屏也 。
10
 图10,前二图是爬上路边的栏杆才能高出围墙拍摄,绕了一圈才发现可以进工地内,于是再继续拍摄 。
11
 图11,有前砂挡住,未能观察到玉屏下的穴星 。
12
 图12,但从拉近的镜头看可知,牛头和牛背还是依稀看出来了,穴位在牛嘴,有山挡住了 。图中另配一幅古书中画的牛形图,可以对比一下 。
13
 图13,再补充多几张图,是隔江相看的,但拍摄日期是几天后,当时见太阳正要下山,还有点时间就立马赶到江边拍摄 。
14
 图14,这是侧面角度,但还是看出父母山是平顶的,故曰玉屏 。
15
 图15,书言曜山,现在叫玉皇山,正龙是往图右边去的,结杭州府 。这个角度可看到古书所言:“自曜山逆生一脉,穿田过峡,顿起玉屏” 。
16
 图16,土屏生出金形,所谓土金结穴也 。(注:金形只是大概画出,实际只有实地才清楚 。)
17
 图17,天已黑,再最后拍摄几张晚景图 。
18
 图18,群山磊落,玉屏居中,虽一脉而数节,但是在省龙之旁,古书曰:“爰是龙气大旺,寸寸是玉处” 。
19
 图19,周边皆贪巨武吉星,所以言贵 。
20
 图20,转回登山观察,书曰:“屏中一脉,逶迤清巧”,即此束咽之处也,山大而至此束脉细巧,测得辛脉入首,与古书所载无误 。
21
 图21,束咽后起金顶,此即“土金结穴” 。
22
 图22,再看一张合成广角图,束咽后起金突,突下开一坪 。
23
 图23,这张明堂图,与古图相对,左前方的曜山十分正确,是圆贪之形,只是古图画的比较瘦身而已 。罗盘测得曜山在艮方,明堂案山正合古书所言甲卯之向 。(树木枝高叶茂,很难拍摄,我是爬上树找得一空隙拍摄明堂的 。)
24
 图24,古图所标的曜山,现代叫玉皇山,现叫的九曜山还在后边一点,没有那么高,但玉皇山的来龙还是从九曜山过来的,可能徐氏兄弟当年把这两座山统称为曜山了 。
25
 图25,明堂下原来是平田,向上有三重案山 。
26
 图26,拉近镜头看,第三重是蛾眉案 。
考察完《地理人子须知》的第一个案例,踏着前人的足迹,再与古书对校无误,我心中非常兴奋 。此处吉星磊磊,形真穴的,果然不枉五代进士,感谢前辈徐氏兄弟记载,吾辈才能寻获欣赏,感恩!
个人观后感:此地三吉行龙,生忠贤之士 。有云:“贪巨来相应,发甲辅朝庭” 。地立卯向而少祖艮峰高大,其力甚巨,龙穴山泽通气,如此种种,江家五代进士而不虚也!另,此地右臂有点牵拽外出,但右肩贴身不忌,再得案砂逆收大江之水,如此顺逆相宜,诚为美地也!
(江家五代进士,附资料如下):
江玭,字用良,号居敬,仁和人(今杭州) 。明朝景泰二年(一四五一)进士,成化年间出为山东参议,再迁参政 。有子七人,卒年六十九岁 。
江澜,字文源,江玭之子 。成化戊戌进士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
江晓,江澜长子,登会魁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
江晖,江澜次子,正德中为庶吉士,官至河南佥事 。
江圻,庆隆二年登进士 。江晓之子,万历初年,担任广西提学佥事 。
江铎,字士振,江圻之子,明朝进士出身 。累官至河南按察使、山西按察使 。 
补图:
自杭州回来后,阅读到清朝所著的一本古籍,发现亦有一图题及到杭州江尚书祖地,作者也有参观过江尚书祖地,所画没有【地理人子须知】画的好,并且玉皇山的位置也画错了,应该是在左前方,却画到左后方了,但地名直接指明是大慈山,与我考察的山名完全吻合,文字亦说是辛龙卯向,所画的明堂流水与案山也正确,使我所考察的地方和得到最有力的正确肯定,希望在杭州和到杭州的易友,有兴趣可以去大慈山实地观看 。
(注:明朝徐氏兄弟考察时是五进士,清朝书籍作者考察时增加到六进士了,可知此地发福时间较长)
和【地理人子须知】一样,也没画出钱塘江 。估计是穴上不见江水,所以两个朝代的书籍都没有画 。这没有现代的卫星图那样,一看就多少公里的地貌都清楚 。
观二人所画图例可知,每个人的画图思维不同,象清朝古籍所画图,玉皇山画到左后方了,估计是去参观后,回去时间久了再画图,记忆模糊了所以画错的 。并且周围的山形范围比较大,以古人全凭脚力所至,有很多细节是无法一一去看清楚的,不象现代用卫星图来参考 。所以凭古图来寻地,有时候也要防图中有些山的位置是有差异的 。我在研究【地理人子须知】的案例中,就发现图中的山体在前后左右有一定偏差的,有些山可能限于脚力未至,用模糊画法来大概的,有些来龙是好多曲的,为了画的好看而画成直来的 。另外古代的石版和木版印刷时有错字,再经过几百年的传抄和刻印,版本都有所不同和错字,这些对研究【地理人子须知】一定要有所明白,在寻找时要细心对校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