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资料介绍


东晋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亦是东晋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 。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整理东晋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田园诗人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字潜,浔阳柴桑人,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与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陶渊明父亲的具体事迹已不可考,但有一妾室,看来初期家境还不错,陶渊明有一庶妹,嫁程姓人家,故被陶渊明成为程氏妹 。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于是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时其庶母也去世了 。陶渊明自幼便修习儒家经典,后又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故其身上有儒道两家的修养 。
陶渊明二十岁的时候为了谋求生计,开始了一段游宦生涯,但在仕与耕之间动荡十余年,令他看透、厌倦了官宦生活,所以在程氏妹去世之后,陶渊明便辞官归隐,在田园山居中度过了余生 。公元427年,陶渊明在浔阳去世,死后他的友人为他私谥“靖节”,故后世又称之为“陶靖节” 。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大量饮酒诗的人,以醉人的语态反应社会现实与险恶 。但陶渊明成就最高、数量最多的是田园诗,他的田园诗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唐宋的诗人、词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的造诣不在他的诗歌之下,最著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三篇 。
陶渊明的号的由来
陶渊明的号是五柳先生,这是他自己取的 。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号?陶渊明的自传中有所记载 。陶渊明归隐山林,看见在自家的茅草屋前有五棵柳树,便把五柳拿来当做自己的号 。陶渊明的还有一个号叫做靖节先生,这是他的好友给他写的谥号,这也是后世对他的尊称,靖节两字表达了先生不贪恋荣华,志向高远的品格 。
陶渊明是出生没落的官宦之家,受到曾祖积极进取的影响,对外祖父的高洁品行也有所继承 。陶渊明同时具备道家儒家两种修养 。陶渊明在四十一岁之前渴望能够固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先后做过祭酒、参军等 。四十一岁后,由于局势的动荡以及官场的腐败,陶渊明对现实感到强烈的不满,决定归隐山林 。在辞官后的第二年,陶渊明的家乡遭遇到了火灾,他的生活及其穷困,可是陶渊明没有抱怨,仍然乐观的生活 。后来朝廷打算征他为高官,甚至刺史亲自出面劝说,陶渊明始终坚持自己隐居山林的志向没有出仕 。不久之后陶渊明就去世了,被葬在了庐山南坡,不仅有着诗人笔下的山林景致,还表示出了他高远的品行与志向 。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享有盛誉的大诗人,但是他的诗文才学在他去世几十年后都没有得到肯定,人们赞叹地都是他的品德 。后来陶渊明的诗越传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 。隋唐时期,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阅读五柳先生的诗,这时先生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充分肯定 。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对于陶渊明的评价,用几句话都不能完全说清陶渊明到底有多优秀,总的来说,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为杰出的诗人 。在世人眼中,陶渊明还是一个悠闲飘逸、不热衷于名利的诗人,就好似一个不在世俗之中的隐士,他的诸多诗作都表达了他归自然生活的喜爱与对官场之类的厌恶 。
陶渊明虽然自二十岁时为求生计踏入官场,但是功名利禄并没有使得陶渊明随波逐流,与官场上那些为了利益算计他人的那类人一样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本心 。陶渊明自幼就是喜好宁静悠闲的人,也因此十几年的官场生涯并没有让他被利益蒙蔽双眼,反而使他更为厌恶充满利益的官场生活,使他最终决定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可见陶渊明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宁愿回归田园过清寒的生活,也不不愿在官场中沉浮 。
陶渊明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那些他所写的诗歌,他所写的那些诗作中不管是饮酒诗,还是咏怀诗,亦或是田园诗,都是极佳的诗文作品,被世人纷纷传颂与赞扬 。即使是现今,仍然有人将陶渊明的诗作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虽然在现今社会中,没有人能够做到如陶渊明那般远离尘世与利益,放弃所有归隐山林以逃避利益竞争,但是却可以学习陶渊明身上那种安贫乐道、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 。
猜你喜欢:
1. 东晋诗人陶渊明号什么
2. 田园诗人孟浩然被称为什么
3. 陶侃与陶渊明的关系是什么
4.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历史
5. 东晋诗人陶渊明资料介绍
陶渊明20字简介?
陶渊明20字:自号“五柳先生”,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

扩展资料
成就:
陶渊明著作颇丰,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不过,陶渊明的文章在其生前并不太出名,刘勰的《文心雕龙》对他只字未提,钟嵘的《诗品》则仅仅将他的诗作列为“中品” 。好在大浪淘沙,很多名噪一时的人都被历史当作建筑材料砌墙或修路了,却剩下陶渊明在那直挺挺地杵着,供世人瞻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扩展资料: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 。
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诗人陶渊明简介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诗人陶渊明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诗人陶渊明简介1
一、生平简介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有《陶渊明集》 。他的曾祖陶侃(kǎn)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 。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官 。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 。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
二、相关事迹
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
初次做官: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出仕的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可能与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早年抱负有关 。现在我们心目中的陶渊明往往是一个淡薄名利的隐士,这大体上不错,
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颇有壮志,他的《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而他的《拟古》则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表现一种任侠的精神 。第二,与亲老家贫有关 。这一点他诗文中并不讳言:“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说自己是由于生活困难,年近而立,不得已而出仕的 。但这次出仕时间并不长,不久即以不堪吏职而辞职,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薄,他也未就任 。第二次做官: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出仕到江陵,担任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 。桓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占据长江中上游,对晋室虎视眈眈,图谋篡夺 。陶渊明至江州后,可能看到桓玄并不能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对于他企图篡弑的丑剧也很憎恶,于是又产生了归隐之念,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 。”任建威参军时所作的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 。恰好在他三十七岁这一年,他的母亲去逝,按古代丁忧规矩,陶渊明便辞职回家了,守丧三年 。
第三次出仕:在四十岁时,他出仕先任镇将军刘裕的参军 。但是他的心情仍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有幻想与希望,另一方面又疑虑重重 。很可能他与刘裕仍然合不来,所以第二年改官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 。同年八年,他又以“耕植不足以自给”,求任彭泽令 。但到了十一月,不过八十多天,就以“不愿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 。从此以后,陶渊明再未出仕,从四十一岁起辞官至去逝,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 。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 。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 。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大概情况 。
三、主要作品
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这些文章质朴自然,言浅意深,深为后世推崇 。陶渊明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 。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 。《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
陶渊明虽栖身田园,却仍未忘怀现实,也未消沉颓废,这种执著于自己追求的不懈精神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陶诗的另一种
风格:豪放旷达的“金刚怒目式”,如《咏荆轲》等诗都具有慷慨激昂、悲愤雄壮的风格 。
四、名家评论
梁 钟嵘: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诗品》)
宋 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 宋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论诗绝句》)
近代 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陶渊明)笑 。”“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
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
现代 鲁迅:陶潜、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头等人物 。
现当代 朱光潜: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思其为艺术 。
五、重要名句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2)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4)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6)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1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 。
这样我们就较完整地掌握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写作素材,写作时可以自由地、从容地选择我们需要的材料 。
六、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 。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 。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二)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
(三)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
(四)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
(五)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
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 。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 。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六)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 。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 。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 。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 。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 。(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
(七)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 。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 。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 。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 。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 。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 。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 。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
(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 。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九)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 。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 。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诗人陶渊明简介2
【简介】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 。如《归园田居》组诗的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
我们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它们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
【原文再现】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素材评析】
从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
【适用话题】
陶渊明远离尘世,视功名如粪土,宁可穷困潦倒,住破烂的房子,也坚持只读书自娱自乐,而绝不为了温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适用话题“高洁”、“荣辱”、“谈意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
诗人陶渊明简介3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
著名诗人陶渊明简介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著名诗人陶渊明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 - 427)
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字元亮 。又名潜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 。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 。29岁起,出仕,起家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 。后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再任彭泽令80余日,辞官回家 。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而下世 。
他的文学创作丰硕,今存诗歌125首,文12篇,影响巨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的今存诗作包括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前者一般,后者包括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 。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表达宦海奔波者对家园的想念,透露出时代的污浊与动荡;有晚年归田后的抒情言志诗,如《杂诗》、《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挽歌诗》等,或者表达了诗人坚持躬耕道路,傲视豪门世族,拒绝统治者的征召,淡然忘世的态度,或者表达诗人身在乡村关注政治,感慨人生而“猛志常在”的心情 。
田园诗包括中年所作《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所作《归田园居》、《桃花源诗并记》等,诗中描写了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 。《归田园居》50首是其中代表作,写出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田园景致与诗人的欣喜心情;写出了与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交往中的纯真与“带月荷锄归”的劳动诗意 。《桃花源诗并记》中描写的桃花源故事,既有战乱年代人们聚众入山避难的历史现实背景,也同魏晋以来阮籍、嵇康等人继承老庄小国寡民观点而倡导无君论思想影响分不开,同时也包含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体验,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他的田园诗虽然流露了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但掩盖不了其中对农家的感情和自己劳动生活的感受 。
他的现存文包括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其中的《感士不遇赋》虽是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却也表达了寒门庶族文士备受压抑的愤激声 。《归去来兮辞》更是他同封建官场诀绝的宣言,是至今被传诵的不朽之作 。散文《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都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文,艺术成就自唐代以来,备受推崇,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他的诗文,在他死后100多年,才由萧统搜集编定,称《陶渊明集》,今已不存 。今存最早版本为南宋元初本 。
陶渊明的故事
公元365年,东晋大司马的陶侃的孙子陶逸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算命的瞎子王三看过说,此子根骨不凡,当成大器 。陶逸给儿子起名陶渊明 。
童年的陶渊明同学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度过,锦衣玉食自不待言 。良好的幼教、家教,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童年的陶渊明 。他自视极高,这是他后来去做官以求兼济天下,同时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主要心理来由 。
可惜到了陶渊明同学九岁的时候,老爹死了,一家人的顶梁柱没了,最主要是银子来源没了,家里只剩下老娘和妹妹 。一家人坐吃山空,就穷下来了 。(想了半天也没有明白,老爷爷是国家政治局的常委,爷爷是市委的书记,老爹也是市委的书记,应该是标准富好几代啊,国内外的房产、存款、名车、股票什么的稍稍变卖一下,怎么就能穷下来了呢?真让人纳罕 。)爱信不信,反正就穷下来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寄养在外祖父孟嘉家里(让我想起了林妹妹,莫哭) 。
鲁迅老师说过:“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曹雪芹先生也曾如是,陶渊明同学今也如是,更何况是从大康到困顿呢,这段经历,对陶渊明同学心理成长历程起到重要作用,一个眸子里隐了淡淡哀愁的沉默少年一天天长大了 。(掉一个心理书包:童年的印记对人一生的影响巨大 。)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早已经过世,据说是“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但不妨碍这个老先生成了陶渊明同学后来学习的榜样 。陶渊明在这里的生活也算幸福,至少衣食无忧,祖父家里藏书极多,陶渊明同学学习很努力,读了一肚子书,为后来成为真正伟大的田园师祖陶渊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陶渊明的简介
【生平介绍】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 。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 。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 。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 。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 。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 。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 。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 。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 。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 。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 。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 。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 。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 。”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遂授印去职 。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 。归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 。他性嗜酒,饮必醉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 。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
【著名诗人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资料介绍】关于陶渊明简介资料和陶渊明简介资料介绍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