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检测赛道:疫情之后,下个战场在哪?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 原文标题:《IVD全景:生化被“放养” , 迈瑞拿下“血球之王” , 化学发光势头高昂 , MNC倍感压力》
2022过去一半了 , 新冠给IVD行业带来的增长仍在持续 ,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榜单:
医疗检测赛道:疫情之后,下个战场在哪?
文章图片
▲来自:智研咨询数据中心
如果说新冠是冰山之上 , 20%呈现的增长奇迹 , 那么冰山之下 , 这个行业最坚实的底层逻辑 , 依然是国产替代无疑 。
其实早在疫情发生之前 , 国产化就在各个IVD细分领域暗流涌动 , 悄然改写游戏规则 , 其中 , 最受人瞩目的就是化学发光赛道 。
免疫诊断占据IVD行业的中心C位(占比30~40%) , 化学发光又是免疫诊断的主流方法学 。 有数据显示 , 2021年 , 国内化学发光市场330~350亿元 , 国产TOP5约占20%左右份额 , 几年内有望超过30% 。
就像逐渐完成一幅巨大的拼图 , 在相继突破生化、血球等模块后 , 化学发光将作为IVD国产化的下一个目标 , 成为外企、国产同台酣战的主要战场 。
一、现状
IVD行业复杂异常:不同的产品分为不同的诊断项目 , 不同的项目又分为不同的技术 , 不同的技术又存在不同的演进差异 , 即便业内人士也很难对所有领域如数家珍 。
医疗检测赛道:疫情之后,下个战场在哪?】根据一般看法 , IVD诊断项目通常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血液检测、微生物诊断及其他七大模块 。
医疗检测赛道:疫情之后,下个战场在哪?
文章图片
▲中国IVD市场细分领域市场占比统计;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
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数据:
趋势表明 , 新冠催化下 , 2022年 , POCT与分子诊断或将超过生化诊断 , 和免疫诊断一起组成新的“三足鼎立” 。
国内IVD行业发展近40年 , 总体来看 , 大部分领域仍是国外玩家为主 , 但在少量细分领域 , 已有国产厂家崭露头角 。
1.生化被“放养”;迈瑞拿下“血球之王”;“摇钱树”化学发光国产替代正当时
生化诊断可以说是当年外企立足中国的“建国元勋” , 也是国内IVD企业最早切入的领域 , 包括普通人去医院最常接触的肝功、肾功检查等 。
中信建投数据显示 , 生化试剂国产化率已超过70% , 国产厂家迈瑞、科华、迪瑞等较为领先 。
“国产企业基本已是生化项目的主要玩家 , 一般进院模式为‘进口设备+自有试剂’ , 如今进口试剂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 , 一些外企大厂甚至开始‘放养’生化项目 , 减少市场投入 , 任其自然增长 。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医趋势表示 。
作为IVD国产替代的领头羊 , 生化项目走在前列的同时 , 也面临同质化严重、利润挤压 , 国产之间“拼刺刀”的问题 。
此外 , 血液诊断中的血球项目 , 迈瑞已率先突出重围 , 成为行业“一哥” 。 2021年 , 中国血球市场上 , 迈瑞市场份额占比首次超越希森美康 , 45%VS41% , 并且优势还在不断累积 。
医疗检测赛道:疫情之后,下个战场在哪?
文章图片
▲2021年中国血球市场竞争格局;数据来自:各企业年报 , 国联证卷研究所
据悉 , 迈瑞血球产品布局全面 , 已形成完好的技术路径迭代 。 其血球仪甚至早早走出国门 , 目前市占率已达到全球第三 。
除生化及血球产品之外 , 下一个国产化需要发力的主要领域 , 就是免疫诊断中的化学发光 。
免疫诊断试剂兼具灵敏性与精准性 , 被称为检验科的“摇钱树” , 化学发光是其中的主流技术 , 市场占比接近90% , 基本所有国内三甲医院都有发光套餐项目 , 如肿标、性激素、甲功、贫血、代谢等 。 对于普通人而言 , 常规体检单子上较为大额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 , 就属于化学发光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