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杨家将 老杨家将电视剧全集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在北宋灭亡时都去哪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王朝之一,天天被少数民族政权追着吊打,除了割地赔款似乎再无任何特长 。
实际上北宋后期的耻辱与赵匡胤开国时的一道命令有关,大家都知道赵匡胤是武将出身,经历了五代时期纷乱的战争局面,深知政权的稳定一定要统治者牢牢的把握住权力 。
因此赵匡胤开国后就立下了规矩:不许杀文官,文官就是再贪婪也不如武官的危害大,结果造成了北宋南宋都形成了重文抑武的局面,这就使武将的权力大大削弱,虽然没出现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
但是也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那就是武力极其低下,很多地区的战备不修,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将军战场协调能力极其低下,甚至很多将领在作战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向上级汇报,结果错失战机,被人吊着打 。
实际上北宋王朝前期武力还是比较牛的,能打的牛人也比较多,比如现在津津乐道的杨家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杨家将的老祖宗是杨继业,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
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 。
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 。杨信死,以其子杨重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 。
杨继业后来投降了北宋,因为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胜,因此常常让敌人闻风丧胆,国人干脆称之为杨无敌 。
而杨家将就是杨继业的后世子孙,杨继业征伐辽国失败被围后,撞死在李陵碑上,杨家的几个儿子后来也在奸臣的陷害下,死的死,亡的亡,杨家将比较有名的将领,其中一个是杨延昭,一个是杨文广 。
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 。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多年,辽国对其非常敬重 。
而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在军事方面也非常有成绩,史料记载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 。
【介绍一下杨家将 老杨家将电视剧全集】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 。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 。后来杨文广因为积劳成疾,死在了任上,被朝廷追赠观察使一职 。
实际上杨家将后期就基本上没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过了,后世基本上也是碌碌无为,或担任朝廷的中下级军官,或默默无闻 。
其实,施耐庵的《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的遭遇就很能体现出当年杨家将处境的尴尬,杨志虽然为杨家将之后,但是却只是一个中下级武官,受尽了奸臣的欺压,最终被逼上梁山 。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也足可以看出北宋末年,杨家将的威风确实不复当年,甚至湮没无闻,
想当年如此一个赫赫有名的家族,最终却树倒猢狲散,被淹没在历史中,实在让人心酸不已,而北宋在重文轻武风气的影响下,被其他政权灭掉,或许也是迟早的事情 。
影视剧中拍摄出来的杨家将都很厉害,历史上的杨家将是什么样的?
杨家将故事流传千年,而且电视剧当中杨家将都很厉害 。但实际上小说毕竟只是小说与真实历史人物有很大差距 。首先杨家将第一代杨继业原名叫杨业 。他本是北汉将领北汉灭亡后被任命为右领军将军 。杨业多次与辽军交手并且但并没有取得比较辉煌战绩 。最终在宋太宗进攻燕云十六州时兵败被俘,杨业宁死不屈最终绝食数天死去 。而杨家将第二代人并不像小说当中那样有七个儿子,实际上只有六个 。而且除了杨延昭比较有名气,其它五个人都很普通 。杨延昭多次击败辽国军队,尤其是在遂城保卫战当中击退了辽国二十万大军 。而说到杨家将第三代就是杨文广,他并没有像小说当中讲的那样取得什么战绩,而只是一名普通将领 。
1、杨继业原名为杨业
小说当中杨老令公杨继业兵败后撞死在李陵碑前,但真事历史当中杨继业原型是杨业 。他是北汉将领在北汉灭亡后投降了宋朝,并继续统兵抵抗辽国 。在宋太宗进攻燕云十六州时,先胜后败最终全军覆灭,杨业被俘虏后宁死不降最终绝食死去 。
2、杨家只有六个儿子

电视剧当中经常会讲到杨家有七个儿子,但其实杨业只有六个儿子,其中老大为杨延昭并且最有名气,其它五个兄弟都是普通人 。杨延昭从小就随父亲出战,在父亲死后又多次击败辽国军队,并且在遂城保卫战当中击退了辽国二十万大军进攻 。
3、杨家第三代也是默默无闻
杨家第三代被人们记住的是杨文广,而且在小说或电视剧当中讲到杨文广后来还出征西夏,取得相应战绩 。杨文广确实也如祖辈那样进入军队,与西夏军队交过手且受到范仲淹赏识,但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普通将领,并没有什么辉煌战绩 。

在中国流传千古的杨家将,在历史上真实的样子是什么呢?许多传说非常美丽,比如有关杨门女将的一切,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大家的兴趣,以至于我们对这段历史深信不疑 。
但历史也常常跟我们开玩笑,往往我们深信不疑的“事实”,其实不过是几百年来被不断充实的一段美丽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杨家女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美丽的“假历史” 。
统领欧洲盟军战胜法西斯德国的蒙哥马利元帅,上世纪60年代初访问中国 。外事活动之余,他对中国方面安排他看的一出京剧《杨门女将》大惑不解 。通过翻译,蒙哥马利元帅提出质疑,认为女人当元帅不可能 。
中方工作人员年轻气盛,同时也因为他个人对杨门女将的故事深信不疑,遂回敬了一句:“怎么不可能,你们的女王不就是三军统帅吗?”事后这位工作人员受到了严厉批评 。
很显然,除了犯有外交礼仪上的错误之外,这位工作人员还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样,相信杨门女将于史有证,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误区 。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8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
这些印象都可靠吗?
一、杨继业历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间盛传的他与潘仁美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
杨业与潘美(小说家笔下的“潘仁美”)并非有仇 。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是王而非潘美 。按《宋史·王传》,王字秘权,开封浚仪人,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 。
王虽系名门之后,本人也有战功,但其为人“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坐除名,配隶金州” 。
那位在小说家笔下坏透了顶的潘仁美(潘美)并没有那么坏,至少,他在陈家谷口并没有算计杨业,更没有像通俗小说或电视剧里所描写的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 。
倘若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过失的话,那也仅是因为他误信了王之言而已 。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把潘美降三级使用,而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则“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
二、杨业共有7个儿子,而不是8个
小说《杨家将》和电视剧《杨家将》中,杨业共有8个儿子 。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7个儿子,他们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 。
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6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 。这7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终 。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
三、杨六郎应为杨大郎,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杨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杨继业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 。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 。杨六郎者,杨大郎之谓也 。
他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这没错,但他却并非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 。他卒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l014年) 。
《宋史》上说他:“智勇善战 。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 。出入骑从如小校 。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 。遇敌必身先行阵 。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 。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 。”
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宋史》记载,文广系杨延昭之子 。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抚陕西时“与语奇之”,曾把他收为部下,后又随狄青南征,最后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
“杨家将”既然半真半假,扑朔迷离,那么“杨门女将”呢十分遗憾的是,在小说和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正史中却一点影子都没有 。
《宋史·杨业传》中只收录杨业及其子延昭等7人,和其孙文广一人,并无一字提及女眷 。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那么,专收“义妇节妇”之事迹的《烈女传》也会记载 。
但我们仔细地查找了《宋史·烈女传》,该传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们没有一个人出自杨门 。“杨门女将”纯属子虚乌有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千万莫把文学当成历史 。
介绍一下杨家将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 。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 。杨信死,以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 。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 。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 。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 。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 。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 。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 。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 。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 。《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 。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 。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 。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 。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 。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 。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 。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而实际上书诽谤杨业的人,很可能就是潘美 。潘美对杨业早就心存嫉妒,这样的心理,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就会表现出来 。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 。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 。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 。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 。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 。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 。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 。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 。而作为主将的潘美,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应该知道在敌众我寡下应采取什么策略 。而且此行的任务不是与敌交锋,只是迁移民众 。但是在这时,由于嫉妒心理的作怪,他却没有支持杨业的意见 。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 。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 。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 。作为主将的潘美,不遵守与杨业的约定,更不制止部下的擅自行动,听到杨业失败的消息,就一走了着,显然是不顾杨业的死活 。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 。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 。杨业的长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 。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
《辽史》中对杨业的死大书特书,可见他们对杨业的忌惮 。而宋朝方面所记载夺取山西四州的功绩,全算在潘美头上 。而在《辽史》中却记载杨业夺取了这些城池,辽国与杨业交锋,确实知道他的战绩 。可见杨业的善战和功绩 。而宋朝的史官却根据奏疏记载记功,埋没了杨业 。而杨业最初阵亡的抚恤,反不如比他低的王贵等人,可见有人掩盖了事实真相,可能就是潘美 。其中经过正史没有记载,根据方志记载,杨业妻子折氏向宋太宗上书说明真相 。宋太宗下诏厚恤杨业家属 。潘美被降职,王冼、刘文裕都被削职发配 。杨业御下有恩,与士卒同甘共苦,陈家谷血战,杨业曾让幸存的士卒突围,士卒不愿,全部战死 。宋太宗有统一天下的雄心,然而用人不当,丧失了杨业这样的勇将,北伐怎么能够成功呢?杨业的死,虽然出于王冼等人阻挠讥讽,但是作为主将的潘美出于嫉妒心理,不发一言,坐视杨业走上死路 。实际上是潘美导致了杨业的死,但潘美是国戚宿将,宋太宗也只能大事化小了 。但是民间舆论没有放过潘美,在以后民间流传的小说和戏剧中,潘美被描写成一个无能阴险无耻的小人,真是公道自在人心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 。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 。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 。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 。”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 。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
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 。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 。后来有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 。北宋咸平二年,辽国南下进犯 。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 。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只好撤退了,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 。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辽国南下进犯,身为镇定高阳关都部署的傅潜率领重兵驻扎在中山,屯兵不出,消极避战,不积极打击进犯的辽军 。而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傅潜都不听从,龟缩在中山 。即使部下的将领出击取胜,傅潜也掩盖他们的功绩 。后来宋真宗得到报告,将傅潜削职流放 。宋真宗召见杨延昭,向他询问边防策略 。宋真宗对杨延昭的表现非常满意,称赞杨延昭行军作战大有父风,给他很优厚的赏赐 。咸平四年,辽国又南下进攻,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与伏兵一起夹击,辽军大败,阵斩辽国大将 。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 。他和当时另外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杨 。杨延昭等人卓著的战绩,也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 。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至于此 。”咸平五年,辽国进攻保州,杨延昭和杨嗣率领部队支援,还未列阵,就遭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 。宋真宗以两人素以忠勇闻名,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杨延昭仍然担任莫州团练使 。咸平六年,杨延昭又被任命为缘边都巡检,后又迁为宁边军部署 。景德元年,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兵马增加到上万人,如辽国进犯,就屯驻静戎军之东,并许他便宜行事,不听都部署王超的指挥 。澶州之役,杨延昭反对议和 。他上书认为:契丹顿澶渊,去北境数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 。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 。即幽、易等数州 。可袭而取 。杨延昭的主张和当时寇准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对此作出反应 。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 。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 。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 。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为这落泪 。北宋朝廷录用杨延昭的三个儿子为官,并且从杨延昭常从门客中选取有才能的人为官 。
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 。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 。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 。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 。
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 。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 。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 。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 。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 。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 。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 。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了战斗准备 。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作好了准备,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 。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 。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
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 。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 。但是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杨文广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 。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 。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叫杨琪,其祖父是杨崇勋,杨业是其伯祖 。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遗民们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 。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得以广泛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民间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 。在南宋遗民所著的《烬余录》中,将杨嗣的功绩安到杨延嗣身上,将杨文广的事迹,创造出了一个杨宗保 。还杜撰了杨家将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节 。而在元朝的杂剧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 。到了明朝,又有人编撰出《杨家将演义》,以及以《演义》为底本,写出了《北宋志传》,在戏曲中,杨家将的曲目更为兴盛,因为明朝中后期的形势,也是面临外敌入侵,朝廷积弱的局面,杨家将的故事也得以在这个背景下流传 。在杨家将故事整个的流传过程中,作为官方,是希望通过宣传杨家将,强调忠孝的思想,而在民间的流传,是一个个的传奇故事,其中反映了许多民间愿望和思想 。
宋朝杨家将在过哪些地方1、杨家将家乡在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
2、杨家将成员简介
2.1令公令婆
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 。这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 。
老太君佘赛花,屡次出现在各评书中,寿约七十多岁 。杨继业之妻 。掌中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这佘赛花每临阵前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又都称她为“金刀令婆佘太君” 。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其夫及七子二孙(二孙指杨宗英和杨宗勉)皆为国捐躯 。
北宋灭亡的时候,威震八方的杨家将去哪里了呢?
杨家将主要是活跃在北宋建国的初期以及中期,到了北宋末年,杨家将的威名早已不复存在了,那时候的北宋军团,连契丹人都打不过,就更不用说去打比契丹更加强悍的女真族了 。北宋就是亡在了女真族的手里 。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也仅仅只有三代而已,第一代杨家将的掌门人,就是杨家将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杨业,杨老令公 。
杨家将的第二代传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杨六郎,即杨延昭 。他的名声似乎是最大的,但是,他活跃的这个时期,那个叫穆桂英的女侠,历史上是不存在的,穆桂英全部是戏曲家,小说家给编撰的 。
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就是杨文广,但是,杨文广时期的杨家将,是不能和杨业以及杨延昭时期的相提并论的,可以说杨家将的威名,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
下面我们说下关于杨家将的这三代掌门人都做过哪些事?
大家都知道,杨家将保卫的国家是北宋,主要的敌人是北方的契丹 。其实,在杨家将最早的服侍的主人并非是北宋,而是北宋的敌人北汉政权 。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北边的北汉一直没有被统一,而且赵匡胤曾经两次攻打过北汉,但是,最终都没有拿下来 。
斧声烛影事件之后,赵匡胤就死掉了,北汉没有打下来成了他唯一的遗憾 。
赵匡胤之所以没有打下北汉来,就是因为杨老令公杨业在 。可以说他率领的杨家将就是北汉的长城,只要他存在,北汉就不容易被敌人攻破 。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也就是赵光义登基,赵光义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 。
宋太宗为了完成哥哥未完成的统一大业,他也开始去北伐打北汉去了,因为前两次打北汉的经验,这一次宋太宗率领大军出征,先是把北汉的援军给切断了,然后,派人把北汉的都城太原给围了起来 。
北汉国主一看,国家肯定保不住了,就选择了投降,北汉灭亡了 。但是,这时候的杨业还没有投降,杨业还在前线和宋军开战 。
宋太宗也知道杨业是难得的人才,若是想把他给打败,的确有点难 。
索性,宋太宗就让已经投降的北汉的国主,写了一封劝降信给杨业,杨业看到信之后,才选择了放下武器,放弃抵抗 。
就这样杨业以及杨家将成了北宋的军队 。
宋太宗得到杨业之后很高兴,让他继续守着西北这块地方,抵抗北部强大的契丹 。
就是在为北宋效力的时候,杨业带领着杨家将,打出杨家将的威名 。
曾经在雁门关一代,杨业带领着几千杨家军,打败了十几万契丹人,从此,契丹人提到杨家将的大名,就怕的的要死,杨业所管辖的西北一代,契丹人更是不敢踏进一步 。
和平的日子维持了一段时间,契丹人不敢侵犯杨业所管辖的地盘,但是,不是杨业管辖的东部,他们照样进犯 。
宋太宗很生气,对契丹人发动了几次战争,但是,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 。
在宋太宗最后一次派人攻打契丹的时候,由于战略指挥的失误,导致了宋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
恰恰也就是在这一次战争中,杨业丢掉了性命 。
原本杨业应该可以逃命的,但是,因为主将潘美的失信,最终导致了杨业战死疆场 。
当时杨业和潘美商议好,杨业作为前锋去引诱敌人,然后潘美率兵埋伏到陈家谷,等杨业把契丹人给引到陈家谷之后,在就把契丹人给围而歼之 。
可是,事实上当杨业把契丹大部队引到陈家谷时,潘美竟然放鸽子了,这时候陈家谷根本没有宋军的身影,就这样一代名将杨业战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杨业被俘虏,绝食而死的) 。
杨业死后,杨家将军团就到了他的儿子杨延昭手中,杨延昭接替父亲的职位,继续为大宋镇守边疆 。
因为杨延昭英勇善战,继承了父亲的英勇,他为北宋镇守边疆二十余载,契丹人并不敢侵犯他的地盘,这时候宋和契丹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作战 。到了宋真宗年代,杨延昭也死去了 。
下面就是杨家的第三代,杨文广了 。
杨文广接受父亲官职的时候,杨将军已经到了没落时期了,而且杨文广的功劳主要是抗击西夏 。那时候宋和契丹签订了互不侵犯约定,所以,两国开始交好了 。此刻,大宋的主要敌人就变为西夏了,所以杨文广的敌人也随之变为西夏 。
杨文广在抗击西夏的时候立有战功,曾多次受到皇帝的封赏,最终西夏的叛乱被镇压了下去 。
杨文广是宋仁宗时候病逝的,所以,他也就没有活到北宋末年了 。
北宋是亡在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人的手中,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杨家将了,也就谈不上杨家将,会来救北宋于危难之中了 。

关于老杨家将和老杨家将电视剧全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