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从小到大排序是什么 古代年龄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顺口溜


古代年龄称谓由大到小
1、豆蔻之年
女隐含孩子长到十三四岁 , 称“豆蔻之年” 。也用以比喻处女 。
2、及笄之年
十五岁的女孩则称“及笄之年” 。《礼记·内则》:“女子尺段……十有五年笄” 。原意是结发而以笄贯之 。也指女子达到了结婚的年龄 。
3、破瓜之年
十六岁称“破瓜之年”、“瓜”字拆开为两个“八”相加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这是指六十四岁 , 用两个八字相乘而说的 。
4、舞象之年
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 。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 。《礼记·内则》:成童 , 舞象 , 学射御 。
5、加冠之年
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 , 表示成年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加冠 , 益慕圣贤之道 。
6、结发之年
束发 , 扎结头发 , 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 , 女子15岁束发而笄 , 表示成年 。
7、弱冠之年
年满20岁的男子 。古人20岁行冠礼 , 以示成年 , 但体犹未壮 , 故称弱冠 。
参考资料来源:陵携誉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的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分别是什么;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分别是什么呢?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 ,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 , 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 , 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 , 然后被沿用至今 。话不多说 ,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吧!
一、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1、
襁褓
: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 也说是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 。
2、
孩提
:指的是2~3岁的儿童 , 它一般泛指儿童不是很懂事的年龄阶段 , 
3、
髫年之女
:指7岁的女孩 。
4、
龆年
:男孩八岁 。
5、
总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指童年时期、幼年 。
6、
黄口
:泛指10岁以下的儿童 。
7、
舞勺之年
:代表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 。
8、
舞象之年
:男子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称谓 。
9、
金钗之年
:指古代女子12岁 , 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 , 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
10、
豆蔻年华
:指13岁 , 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 。
11、
及笄之年
:就是女子年满十五岁 , 即十五周岁 。
12、
破瓜年华

碧玉年华
:古代 , 指16岁的女子 。
二、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
13、
桃李年华

摽梅之年
:是二十岁女子的代称 。
14、
花信年华
:指24岁 , 是古代对女子年龄的称谓 。
15、
半老徐娘
:具体应该指30-40岁左右的女子 。
16、
弱冠之年
: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 不能用于女子 。
17、
而立之年
:男性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
18、
不惑之年
:指的是人的岁数到接近四十岁或四十岁 。
19、
强壮之年
: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到四十为壮年 。
20、
年逾半百

知非之年

知命之年

艾服之年

大衍之年
:指的是50岁 。
21、
花甲之年

平头甲子

耳顺之年

杖乡之年
:60岁的人 。
22、
古稀之年

杖国之年

致事之年

致政之年
:指男子70岁 。
23、
杖朝之年
:指男子80岁 。
24、
耄耋之年
:是八九十岁的人 。
25、
鲐背之年
:指的是九十岁高龄的时候 , 指老人高寿 。
26、
期颐之年
:是指100岁的人 , 期颐 , 期是期待 , 颐是供养 。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人这一辈子 , 每一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 , 也十分有纪念意义的 , 所以古人就根据每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征 , 从而赋予了不同的称谓 。这些称谓更形象、诗意的表现了人们在那个年龄段的特点 。关于年龄 , 我们熟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七十古来稀等常见说法 。这里小编就把在古代什么样的年龄段叫什么样的名称 , 其中许多称谓也是有男女之分的一一分享给大家 。
0-1岁:赤子、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
赤子——刚生的婴儿 。
襁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
2-3岁:孩提
指初知发笑的幼儿 ,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
3-8岁:垂髫(tiáo)
髫 ,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 , 垂髫总发 。”
女孩7岁、男孩8岁:始龀(chèn)
《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龀”指孩子乳牙脱落 , 长出恒牙 。根据生理状况 , 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 , 由此称 。“始龀”也是童年的代称 。
另:女孩7岁又称髫年 。男孩8岁又称龆年
8-14岁:总角
总 , 聚束;角 , 小髻 , 意为收发结之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 形如两个羊角 , 故称“总角” 。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 。
10岁以下:黄口
黄口 , 本意是雏鸟的嘴 。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
女孩13岁:豆蔻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 。”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 比喻13岁的少女 。
男子13岁:舞勺
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
女子15岁:及笄(jī)《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 , 本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 , 并用簪子绾住 , 表示已经成年 。
男子15岁:束发 , 男子到了十五岁 , 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 扎成一束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 学大艺焉 , 履大节焉 。”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男子15-20岁:舞象
舞象 , 原本是古武舞名 , 又是成童的代名词 。《礼记·内则》:“成童 , 舞象 , 学射御 。”
女子16岁:二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 , 谓十六岁 。
晋人孙绰《碧玉歌》:“碧玉破瓜时 , 郎为情颠倒……”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
破瓜并非女子破身的意思 , 仍如上面所说的 , 将瓜字破为二字 。
男子20岁:加冠、弱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 , 表示已成年 , 但体犹未壮 , 故又称“弱冠” 。过去男女成年又称“结发”——扎结头发 。男20岁束发而冠 , 女子15岁束发而笄 , 表示成年 。
30岁:而立、始室、克壮
而立——源自孔子言论(前文) , 立 , “立身、立志”的意思 。
始室——出自《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 , 始理男事 。”
克壮——正当壮年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 , 时放克壮 。”
40岁:不惑
源自孔子言论 , 不惑 , “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
50岁:艾、知天命(知命)、半百
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知天命——源自孔子言论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是说五十岁之后 , 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 , 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 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
60岁:耳顺、花甲之年、耆(qí)
耳顺——源出孔子言论;
花甲——我国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 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 , 六十年周而复始 。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 , 也称“花甲” 。
61岁:还历寿
按干支纪年法 , 60年为一轮 , 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 , 故称“还历” 。
70岁:从心之年、古稀、杖国之年、致政之年
从心——源出孔子言论;
古稀——源出杜甫诗;
朝回日日典春衣 , 每日江头尽醉归 。
酒债寻常行处有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穿花蛱蝶深深见 , 点水蜻蜓款款飞 。
传语风光共流转 , 暂时相赏莫相违 。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杖国之年——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在都城、国都内行走;
致政之年——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 。指官员辞职归家 。
77岁:喜寿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 , 故代指 。
80岁:伞寿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 , 故称 。
88岁:米寿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 , 故借指 。此外 , 还含有年事虽高 , 但食欲旺盛之意 。
90岁:鲐背、冻梨
表示老年人皮肤状态 , 见前文 。
99岁:白寿
百少一为“白” , 亦99 , 故借指 。
100岁:期颐
期 , 朱熹讲是“周匝之义” , 即转过一圈了 , “谓百年已周” 。颐 , 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即生活起居需人养护 。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至百岁 , 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 。
108岁:茶寿
茶字上面廿 , 下面为八十八 , 二者相加得108 。
140岁:双稀、双庆
古稀70岁 , 双稀即二倍、140岁 。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从小到大排序是什么?年龄从小到大都由不同的称呼 , 分别如下:
1、0-15岁: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 2~3岁――孩提 , 童年——总角 , 垂髫 , 8岁(男)——龆年 , 10岁以下――黄口 , 10岁(女)——髻年 , 12岁(女)――金钗之年 , 13~14岁(女)――豆蔻年华 , 13~15岁——舞勺之年 , 15岁(女)——及笄之年 , 15岁(男)——志学之年 , 束发 。
2、16-50岁:16岁(女)――碧玉年华 , 15~20岁——舞象之年 , 20岁(男)――弱冠 , 20岁(女)――桃李年华 ,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 出嫁——标梅之年 , 30岁(女)――半老徐娘 , 30岁(男)――而立之年 , 40岁(男)――不惑之年 ,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
3、60-108岁:60岁――花甲 , 平头之年、耳顺之年 , 杖乡之年 ,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 77岁——喜寿 , 80岁――杖朝之年 , 88岁——米寿 , 80~90岁――耄耋之年 , 90岁――鲐(台 , 骀)背之年 , 99岁——白寿 , 100岁――期颐 , 人瑞 , 108岁——茶寿 。
年纪的古称排序是什么?
年纪的古称排序: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及笄:指女子十五仔戚棚岁 。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念则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耄耋之年:仔如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
称谓来历:
在古代对年龄的称谓中 , “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 , 鲐是一种鱼 , 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 , 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 , 故又称“冻梨” 。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 , 如:人初生叫“婴儿” , 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婴可与膺通假 , 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 , 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 , 因为正是换牙时期 , 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 , “山无草木曰童” 。古代十六岁成年 , 十五岁男子未加冠 , 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年龄称谓是中国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 , 从小到大的称谓有初度、孩提、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及笄、二八、加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从心之年、耄耋之年、期颐、双稀等 。
1岁
牙牙:象声词 , 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 , 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
初度:《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 , 肇锡余以嘉名” 。后称1周岁为初度 。
2-3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 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 , 提孩巧相如”句 。泛指2—3岁的儿童 。
3-8岁
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 , 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头发扎成髻 , 形状如角 , 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
童龀[chèn]:龀 ,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 , 孩子乳牙脱落 , 长出恒牙 , 称为“龀” 。“童龇” , 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 , 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 , 脱去乳齿 , 长出恒牙 , 这时叫“龀” , “龆年”或“髫年” 。
9岁
九龄:为9岁 。
黄口:十岁以下 。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
10岁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 , 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 , 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 初夏还不是盛夏 , 比喻人还未成年 , 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
15岁
及笄:笄 , 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 , 就把头发盘起来 , 并用簪子绾住 , 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郑玄:“成童 , 十五以上” 。
16岁
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古人用碧玉形容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
20岁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 以示成年 , 但体犹未壮 , 故又称“弱冠” , 指二十岁 。
古代男子20岁束发而冠 , 女子15岁束发而笄 , 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
30岁
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 , 始理男事” 。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
40岁
不惑之年: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 , “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 , 指五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
60岁
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
高龄:敬辞 , 称老人的年龄 , 多指六十岁以上 。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 , 从甲起 , 六十年成一周 , 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 , 60年为一轮 , 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 , 故称“还历” 。
70岁
从心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 , 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 , 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 , 称70岁为“古稀之年” 。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
77岁
喜寿:指77岁 ,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 , 故特代指77岁 。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
耄耋:《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 。”《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 , 我们可以看到 , “耄耋”是指人的高寿 , 大约是“七老八十”了 。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
中寿:指80岁以上 。
伞寿: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 , 故称“伞寿” 。
88岁
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 , 故借指88岁 。此外 , 还含有年事虽高 , 但食欲旺盛之意 。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
鲐背:鲐是一种鱼 , 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 , 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 , 故又称“冻梨” 。
99岁
白寿:指99岁 , 百少一为99 , 故借指99岁 。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期 , 朱熹讲是“周匝之义” , 即转过一圈了 , “谓百年已周” 。颐 , 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 。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 , 犹要也;颐 , 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 , 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 , 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 , 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
上寿:百岁 。
期颐之年:指百岁 。
108岁
茶寿: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 , 下面为八十八 , 二者相加得108岁 。
140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从小到大排序是什么 古代年龄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顺口溜】关于古代年龄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和古代年龄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顺口溜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 , 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