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守静,道法自然什么意思,致虚守静书法

什么是致虚守静?致虚守静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
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
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 。
因此心灵闭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 。

致虚守静,道法自然什么意思,致虚守静书法

文章插图
致虚守静 知常曰明"致虚守静 知常曰明"出自老子的第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守静,道法自然什么意思,致虚守静书法】三、我之体悟——“虚静”之艺术美 记得之前有人说:“虚静”的审美心态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老子认为主体必须要有“致虚极,守静笃”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忘掉周围的一切,也忘掉自身存在,这样就可以与万物 。
致虚守静,道法自然什么意思,致虚守静书法

文章插图
《道德经》|| 致虚守静道德经第十六章部分: 致虚极,守静笃 。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
译意:道的最高境界是致虚,守静 。
万物欣欣向荣之时可以反复观察它们的循环 。
天地芸芸众生,各自都要归于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