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免疫脆弱群体如何预防新冠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当中 , 不管是全球范围还是国内 , 都在努力地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 。 其中 , 大家投入最多的手段 , 以及策略上研究比较多的 , 是疫苗 。 ”日前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采访时如是表示 。
7月23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中科院院士曾益新介绍 , 截至7月22日 , 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1672.7万剂次 , 疫苗接种总人数达到129863.6万 , 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为92.1%;其中已经完成全程接种126490.1万人 , 全程接种率达到89.7%;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9798.5万人 , 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1.7% 。
“疫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最能够真正有效把传染病预防控制住的手段 , 这是毫无疑问的 。 包括已经灭绝的一些传染病 , 也是通过疫苗来起到防控作用的 。 ”瞿介明强调 , 绝大部分的人群 , 只要没有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 我们首先推荐接种疫苗 , 这个是达成共识、没有争议的 。 “从这一点来讲 , 所有免疫健全、免疫应答正常的人群 , 我们鼓励、倡导、积极推动疫苗接种全覆盖 。 ”
对话|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免疫脆弱群体如何预防新冠】瞿介明等人同时也关注到一小部分特殊群体 , 即免疫应答不全人群 。 瞿介明表示 , 免疫应答不全人群 , 是相对于免疫健全或者免疫应答正常的人群来说的 。 “这个人群是广义的 , 最多见的是接受肿瘤放疗、化疗的患者 , 因为抗肿瘤治疗会抑制免疫;第二是免疫抑制的病人 , 比如说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人 , 他们要长期使用激素 , 而激素本身也是抑制免疫的 。 ”
“因为疾病或者疾病本身所需要的治疗 , 人体不能产生所需要的保护抗体 , 进而产生一种免疫应答不全的状态 。 ”他进一步解释称 , “对这些人群来说 , 疫苗本身不能引起病人机体的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对疫苗的正常反应 , 从而无法产生保护性抗体 。 ”
瞿介明强调 , 正因上述情况的存在 , 我们需要充分重视这部分人群 , 也就是免疫低下人群 。 “一方面 , 他们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感染;第二 , 一旦感染之后 , 因为缺乏免疫保护 , 他们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 。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看 , 我们要关注这部分人群的新冠预防的需求 , 还有包括老年人、超高龄老人等的新冠预防需求 。 ”
他认为 , 为这部分人群提供额外的保护 , 对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有很重要的意义 , “重症、危重症减少了 , 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 。 ”
在上述的发布会上 , 就老年人疫苗犹豫、疫苗接种禁忌证等相关问题 , 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指出 , 从目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的真实世界情况来看 , 慢性疾病并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 “目前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等这些慢性病患者 , 只要健康状况是稳定的 , 药物控制是良好的 , 均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 , 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 ”
郑忠伟同时提及以下几种情况建议作为接种禁忌:一是以前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 , 比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 , 这是一定要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的;二是因为各种疾病正处于发热阶段 , 比如在流感、肺炎或者其他疾病等等;三是一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 , 比如说肿瘤患者正在做化疗 , 高血压患者出现了高血压危象 , 还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正在发作;四是因为各种严重疾病生命已经进入终末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