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理论中,岗位胜任力不包括


什么是金字塔原则?
当我们把人生的目标想像成一个金字塔 , 塔顶是你的整体目标 。你定的每一个目标和为达到目标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指向自己的终极目标 。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 其间历经反复和起伏 , 谁都不会一步跨至成功的峰顶 , 这就像我们在砌造一座自己的人生金字塔 。
当我们把人生的目标想像成一个金字塔 , 塔顶是你的整体目标 。你定的每一个目标和为达到目标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指向自己的终极目标 。
金字塔由五层组成 。最上的一层最小 , 是核心 。这一层包含着你的人生总体目标 。下面每一层是为实现上一层的较大目标而要达到的较小目标 。这五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
第一层:总体目标
这包含你整个商业活动中要达到的若干具体目标 。如果你能达到或接近这些目标 , 你就是尽了全力实现你自己定下的终极目标了 。
第二层:长期目标
这些是你制定的为实现总目标而达到的目标 。一般地说 , 这些是你计划用10年时间做到的事情 。虽然你可以规划10年以上的事情 , 但这样分配时间并不明智 。目标越遥远 , 就越不具体 , 就越可能夜长梦多 。但制定长期目标是重要的 。没有长期目标 , 你就可能有短期的失败感 。
第三层:中期目标
这些是你为达到长期目标而定的目标 。一般地说 , 这些是你计划在5至10年内做的事情 。
第四层:短期目标
这些是你为达到中期目标而定的目标 。实现短期目标的时间为1年至5年 。
第五层:日常规划
这是你为达到短期目标而定的每日、每周及每月的任务 。这些任务由你自己分配时间的方式而定 。
成功的人生目标就是这样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平凡到伟大一层层组合、一步步实现的 。懂得了这个道理 , 我们就可以把远大的目标具体分解具体的现实目标 , 从小事做起 , 从近处做起 , 为最终目标的实现进行必要的积累 。这便是哈佛人生哲学中著名的金字塔法则 。
日本著名的机器人厂家——法那克公司 ,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生产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也是货真价实的世界名牌产品 , 在日本国内占有75%的市场份额;在世界市场上 , 也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 。1994年 , 法那克公司产品销售总额为106亿日元 , 总资产超过4700亿日元 。这是年逾古稀的稻叶清右卫门毕生奋斗的硕果 。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理论中,岗位胜任力不包括】法那克公司是富士通公司的一个分公司 , 稻叶清右卫门虽然身份上只是公司的专务董事 , 实际上却是最高负责人 。欧美国家的企业家们都称稻叶清右卫门是“日本的拿破仑” , 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 “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稻叶自己也承认 , 他无论做什么事情 , 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在近加年的工作生涯中 , 稻叶清右卫门从技术开发者到企业经营者 , 他始终坚持一个信条:没有独特性的产品无法成为最好的商品 。
1946年 , 稻叶清右卫门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院兵器制造专业 , 进入富士通信机制造公司(即现在的富士通公司) 。50年代初 , 美国IBM公司开始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1952年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 。富士通信机制造公司敏感地预见到这些新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 , 立即成立了一个控制技术攻关小组 , 研究开发的课题就是数控机床 。稻叶清右卫门是这个攻关小组的负责人 。
经过26年的不懈努力 , 1972年 , 他成功地制造出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数控机床 。同年 , 富士通公司董事会决定将稻叶领导的数控机床部分离出去 , 成立“富士通法那克公司” , 稻叶从此成了数控专家兼高技术企业的经营者 。他的经营方针是 , “立足本地区 , 眼观日本岛 , 胸怀全世界” 。
他认为要想征服世界市场 , 必先征服日本国内市场 , 乃至本地区市场 。如果把世界市场比作战场的话 , 那么日本便是这个战场中的激战区 。而本地区则是战役突破口 。
稻叶的经营方针 , 其实暗合了哈佛人生哲学的目标金字塔原则 , 有了这样的理论依据 , 其最终的成功当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感悟百年哈佛》

生命金字塔理论是什么?生命金字塔理论在学术上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马斯洛(1968)认为 ,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
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 , 与生俱来的 , 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 , 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
扩展资料
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 ,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 从企业经营消费者满意(CS)战略的角度来看 , 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 , 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 。
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 , 而且经常变化 。因此 , 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 , 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 ,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 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在生活、特别是工作当中 , 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需要向他人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想法的情况 。可现实中 , 我们说话做事经常出现逻辑混乱 , 想到哪说到哪 , 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 , 层次分明的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 这往往会限制、阻碍了我们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 , 如何才能突出重点、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呢?学会“金字塔原理”就够了!
金字塔结构的大概内容 ,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 , 但知道的不够系统 , 特别是在很多细节上 。下面我就以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一书 , 和大家分享一下 。
一、金字塔原理是什么?
金字塔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写作、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时候 , 要像金字塔结构一样 , 既突出重点 , 又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
金字塔通常可以分为“塔尖、塔身、塔基”三个部分 。塔尖就是你要表达的总的论点、结论、你要干什么 , 塔身就是你的分论点 , 塔基就是支撑你论点的论据 。
当我们把自己的思考或工作成果向他人阐述时(比如给老板汇报你的方案) , 要“自上而下”地讲(先塔尖 , 然后塔身、塔基) , 先说结论 , 然后再“逐步分层次展开”你的想法、分析、计划等具体内容 。先说结论 , 就等于是先给对方吃一颗定心丸 , 给对方确定性 , 这样对方才能听懂你要说什么;分层次的逐步展开 , 对方才能一步步的跟着你进入到你的细节里面去 。
因为你的听众或者受众的时间和精力都是相对有限的 , 他们可能没时间 , 或者没心情去耐心的等你的结论、或者猜你要说什么 。
二、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 , 逻辑清晰的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
1、用“序言”打磨塔尖
结论先行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 你不能没头没脑地就说一个结论 , 或者赤裸裸的说一个结论 。就像书籍有序言一样 , 作报告、写文章、阐述观点时也需要一个序言 。比如做一下包装、找一个由头、用一些引导的句子 , 这样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 , 让对方听了以后能够听进去 。
具体要如何做好序言呢?有四个关键:背景、冲突、疑问和回答 。
①背景 。背景指的是跟你主题有关 , 不需要深入论述 , 别人也不会产生异议的内容 。比如 , 我这篇文章开头段落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简单的背景 。
②冲突 。冲突就是背景信息里面存在的矛盾 , 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比如:背景是......的 , 但是......;......是现在存在的威胁、阻碍 , 但也是一个机会 , 我们只要......就能...... 。这就是冲突 。
③疑问 。疑问就是用较为清楚的语言把矛盾揭露出来 。比如我开头说的“如何才能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表达或解决问题呢?”
④回答 。答案就是结论 , 就是回答上面的问题 , 同时引出你的中心思想 。比如我问题后面的解决方案:你需要学习金字塔原理 。
总结一下“背景、冲突、疑问、答案”这个序言四段论:首先是背景 , 告诉读者或听众已知、没有疑问、对方感兴趣的东西;然后是冲突 , 在背景信息之间找到潜在的矛盾、冲突;再然后 , 把这个冲突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 提出疑问;最后是答案 , 给出一个结论或解决方法 。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 这就叫序言四段论 。
当然 , 这个序言四段论不是完全固化的 , 它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对象、需要 , 打乱次序、自由调换 。比如:开门见山的方式 , 先说答案 , 然后说背景 , 再说冲突和疑问;或者突出忧虑的方式 , 先说冲突 , 再说背景 , 再说答案;或者先给出一个问题 , 然后说背景 , 冲突 , 最后给出答案 。
2、用“金字塔结构”组织内容
金字塔结构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 用金字塔结构组织内容 , 简单来讲就是:从金字塔顶端的一个核心观点开始 , 自上而下 , 从左往右 , 沿着各个分支 , 把你的内容一层一层呈现给别人 。这样就能让你的思想变得既有条理又好记 。
(1)金字塔的纵向结构
金字塔包含塔尖、塔身、塔基三个部分 , 纵向结构就是梳理好这三者之间的结构、层次 。
运用金字塔纵向结构的方法:
首先要结论先行 。比如在给领导汇报工作、或写文案、文章时 , 应该把你想表达的观点、结论先说出来 , 而不是说了一大堆事实 , 然后等着听众或读者来猜 。
其次要以上统下 。就是上一层的内容必须是对下一层内容的总结概括 。比如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 , 根据以上统下的原则 , 你应该:先用序言的方法提出你要加薪的想法(塔尖) , 然后列举说出你为什么想加薪 , 也就是理由(塔身) , 最后用事实和数据支撑你加薪的理由(塔基) 。
结论先行是为了突出重点 , 以上统下是为了划分层次 。有了重点有了层次 , 表达自然会变得清晰分明 。
(2)金字塔的横向结构
金字塔的横向结构说的是塔身和塔身 , 塔基和塔基之间的逻辑 。
运用金字塔横向结构的方法:
首先要进行归类分组 , 保证每一组的内容属于同一个范畴 , 同时给每个范畴起个名字 。这个很好理解 , 就像你整理文件夹的时候 , 把类似的一些内容整理到一个文件夹中 , 然后再给这个文件夹贴个标签 , 命个名 。再比如我们熟知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时间四象限法、SWOT分析、SMART原则、PDCA循环”等等 。把具体的、杂乱的一些内容 , 进行归纳分组后 , 既方便我们自身理解和表达 , 也能让他人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
其次要遵循逻辑递进的原则 , 对每组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分解、拆分、排列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三种:一是时间顺序(比如第一步做什么 , 第二步做什么);二是结构顺序(比如从整体到部分的分解);三是程度顺序(比如“时间四象限法”中处理事情的顺序:先紧急且重要 , 接着重要但不紧急 , 再到紧急但不重要 , 最后不紧急不重要)
做归类分组和排列顺序的时候 , 要符合MECC法则 。MECE法则的意思是“相互独立 , 完全穷尽” 。相互独立说的是拆分的子问题要没有交叉(比如把人分为男人和已婚的人 , 就有了重叠交叉) , 完全穷尽说的是拆分的子问题要尽可能周密和面面俱到 , 不能有遗漏 。当然 ,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 具体用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需求来细分就可以了 。
我简单举个例子 , 假如你想“提高自己看书阅读时的速度” , 就可以按照MECC的法则对问题进行拆分 , 分析阻碍阅读速度的原因 , 然后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去调整和练习 , 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
参照“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做的一个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简单分解 , 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思维清晰的知道影响阅读速度的原因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了 。
对具体内容进行“归类分组和顺序排列” , 可以让你的内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你的内容更容易让别人看懂、听懂 , 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你的内容 。
1、胡夫金字塔的传统理论和最新理论是什么?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 , 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 。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 。经过计算 , 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信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 。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 , 而是51°51' , 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 。另外 , 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 , 因而 , 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 , 即可求得圆周率 。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 , 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 , 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 。
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 。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 。例如 , 塔高乘以10亿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
扩展资料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 ,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 , 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 , 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 , 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在古埃及 , 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 , 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 , 以求死后超度为神 。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 , 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 , 底边原长230米 , 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 , 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 , 倾角为51°52′ 。
塔原高146.59米 , 因顶端剥落 , 现高136.5米 , 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 , 塔底面呈正方形 。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 , 占地约52900平方米 , 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据估算 , 建造金字塔的石头每块重约2.5吨 , 总共需要230万块这样的巨石 。如果用火车来装 , 这些石头能装60多万个车皮 。
一文带你读懂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是由麦肯锡第一位女咨询师明托·芭芭拉的作品 , 自1973首次出版畅销至今 , 书中的一些理论以及方法被广泛接受及认可 。
但是 , 金字塔原理最佳的应用方式如果只停留在书中倡导的表达和写作上 , 那么久是舍本逐末了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让它成为我们的底层思维模式 , 成为定义、分析所遇到的一切问题的底层理论支持 。
这正是让金字塔原理备受推崇的原因——它的方法论足以成为一个人学习、思考以及表达等几乎所有活动的底层逻辑支撑 。
因此 , 本文抛开《金字塔原理》中原书具体应用场景的论述方式 , 直接将最底层逻辑提取出来 , 让大家直击金字塔原理的本质 , 深入理解从而更加灵活地运用 。
我们在接受信息时 , 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的信息联系起来的逻辑 , 进行归类分组和总结概括 , 以便记住 。
因此 , 如果我们先将信息加以概括和归类 , 就可以使信息接收者更轻易地将我们所表达的各个信息关联起来 , 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核心意图 。
金字塔原理本质上便是一种将信息进行归类和概括的方法 。用冯唐的话来解释金字塔原理 , 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 , 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 , 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 , 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 , 如此延伸 , 状如金字塔” 。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 。
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 , 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
金字塔原理的具体原则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序言情景冲突;结论先行;纵向疑问解答、上层概括下层;横向独立穷尽、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
1.序言情境冲突
严格意义上讲 , 序言部分并不属于金字塔模型中的组成部分 。
序言的作用的是引起读者兴趣 。根据SCQA(背景、冲突、疑问和答案)法则 , 序言的作用就是起到前三个 , 提出问题的背景、冲突以及疑问 。
序言具体的写法是通常用讲故事的形式 , 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 , 背景(Situation)陈述的通常是大家都熟悉的、普遍认同的事 。由此切入既不突兀又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 , 产生代入感 , 然后引出冲突(Complication) 。Q是疑问(Question) , 是根据前面的冲突从对方的角度提出他所关心的问题 , 而采用金字塔原理进行表述的正文 , 则是对于序言中提出的问题的解答(Answer) 。
SQCA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结构化表达法 , 被广泛的运用在广告、文案、小说创造等场景 , 最常见的还是我们在各大网站看到的爆款文 。
2.结论先行
结论先行 , 即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 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
因为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表达的思想 , 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 。
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 , 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 , 读者只能自己从中寻找共同点 , 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 , 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
但因为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 , 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 即使受众能够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 你也增加了他们接受信息的难度 。
因此 , 提前说明自己要表达的信息的中心思想 , 可以让受众更容易接收你所传达的信息 。
3.纵向:疑问解答 , 上层概括下层
这是金字塔中的纵向信息的内在关系 。上层概括下层 , 即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
上下层之间本质上是一个疑问解答的关系 。下层应该起到回答信息接收者看到上层信息时所产生的疑问的作用 。
4.横向:同层独立穷尽 , 归类分组 , 逻辑递进
横向上整体遵守 MECE法则  , 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 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 , 完全穷尽” 。“相互独立”意味着问题的细分是在同一维度上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叠的 , “完全穷尽” 则意味着全面、周密 。
私以为这是金字塔原理中被最为重要、实用的法则 。运用这个法则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充分调动我们的思维 ,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锻炼思维以及检验自己是否对一项事物真正掌握的方式 。
除此之外 , 横向上还遵守另外两个原则:
归类分组: 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即要求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 。
逻辑递进: 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基于逻辑顺序排列 。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 , 等等”
逻辑顺序展现的是我们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 。
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 , 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演绎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 , 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 , 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 , 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程度顺序(重要性顺序) 。
因为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是大脑可进行的仅有的4种分析活动  , 这4种顺序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的仅有的4种顺序 。
以上便是金字塔原理的基本要素 。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 , 可以灵活地根据具体场景进行采用 。比如构建金字塔结构时 , 我们既可以通过确定主题、设想疑问、给出答案的方式自上而下地进行构建 , 又可以通过列出想表达的观点、提取关系、得出结论、倒推序言的方式自下而上地构建 。另外一个单独的知识点如SCQA、MECE等方法还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 。
——割——
什么是金字塔理论
金字塔理论---帕金森定律(金字塔在上升)
1958年 , 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 。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 , 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核扒钟内看完一份报纸 , 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 , 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 , 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 , 寻眼镜一个钟头 , 查地址半个钟头 , 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 , 工作会自动地膨胀 , 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 , 如果时间充裕 , 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
不称职官员的三条出路.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 , 帕金森教授对于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阐述: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 可能有三条出路:
一是申请退职 , 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 , 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 , 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 , 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 减轻了他的负担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丛氏中 , 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 , 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 , 每个人都很忙 , 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渗氏散升”现象 。
关于金字塔理论和金字塔理论中 , 岗位胜任力不包括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 , 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