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的原文及其翻译 秋声赋


《秋声赋》的原文及其翻译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睁吵数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下面是我整理的《秋声赋》的原文及其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碰郑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 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零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悉首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
【注释】
欧阳子:作者自称 。
方:正在 。
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
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 。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以,表并列,而 。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
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
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 。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
明河:天河 。
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 。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
惨淡:黯然无色 。
烟霏:烟气浓重 。霏,散扬 。
云敛:云雾密聚 。敛,收,聚 。
日晶:日光明亮 。晶,亮 。
栗冽:寒冷 。
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 。
绿缛:碧绿繁茂 。
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 。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一气”运行的结果 。
余烈:余威 。
刑官:执掌刑狱的官 。《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 。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
有时:有固定时限 。
渥:红润的脸色 。
黟(yī):黑 。
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
奈何:为何 。
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 。
戕(qiang)贼:残害 。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样子 。)
2. 有动于中(“中”通“衷”,内心 。)
古今异义
1.如赴敌之兵(兵 古:军队 今:士兵)
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古:自然 今:天)
3.金铁皆鸣(金铁 古:兵器 今:金属名)
4.其色惨淡(惨淡 古:黯然无色今:多形容“萧条”和“费心苦力”)
5.有动于中(中 古:内心 今:方位名词)
6.黟然黑者为星星(星星 古:点点白发 今: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
7. 物过盛而当杀(杀 古:衰败 今:结束人或动物的生命)
8.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古:清朗明秀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
一词多义
1.既
物既老而悲伤(已经,……以后)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2.金
金铁皆鸣(金属,引申为武器)
于行用金(五行之一)
请献十金(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
3.及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到达)
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词类活用
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砭人肌骨(砭,名词作动词,刺)
3.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春、秋,名词作状语,在春天,在秋天)
4.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
5.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6.百事感其心 (感,使动,使....感慨)
7. 万物劳其形 (劳,使动,使....劳累)
特殊句式
(1)1.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 呢)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
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2)判断句:此何声也?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3)定语后置句: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4)状语后置句:有动于中
【译文】
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我惊惧地听着,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惊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在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银河高悬在天上,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
我(叹息)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什么而来呢?秋天的情景是:它的色调黯淡,烟气浓重,云雾密聚;它的容貌清静明朗,天空高远,日光明亮;它的气候寒冷,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萧瑟,山河寂静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凄凄切切,呼啸激昂 。草木碧绿繁茂,令人愉悦 。(然而)草木被秋风吹拂过,颜色就要改变,树叶就要落下 。它用来使草木摧败凋零的,是秋气的余威 。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于阴;秋天又象征着征伐,它在五行中属于金 。秋天是天地尊严正义之气,它常常把肃杀作为心性 。上天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秋天结果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属商声),商声以西方之音为主,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许多的忧虑干扰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使他的身体劳累;内心有所触动,必定会消耗他的精力 。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他的红润青春的面容会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斑白 。(人非金石)为什么要用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考虑的是谁才是残害自己之物,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即宋仁宗嘉佑四年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
文学赏析:
《秋声赋》是欧阳修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 。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
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 。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 。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
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 。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入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 。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 。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 。同时这种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 。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 。这些形象化的比喻,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 。
接着作者引出与童子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 。童子的回答,质朴简明,意境优美、含蓄 。这里,作者的“悚然”与童子的若无其事、作者的悲凉之感与童子的朴拙稚幼形成鲜明对比,对秋声的两种不同的感受相映成趣,富于意味 。作者在第一段通过悬念式的对声音的生动描绘,点明了文章主题即秋声 。文章起始,就写得脉络清晰,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
再接着寻根溯源,探究秋声所以形成的缘由 。作者自答 。秋声,是秋天的声音,作者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把秋天的到来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风貌和秋之内在“气质”描绘得具体可感,其色颜容貌似乎呈现眼前,其栗冽之气似乎穿透衣服直刺肌肤,其萧条之意似已围裹全身 。这种秋气,是一种肃杀之气,是让人速生冷颤之气 。它只要施展它的一点余威,就会使繁茂蓊郁的绿色变色,葱茏的佳木凋零 。这样,通过秋声的描绘和感受把“秋”之威力作了形象化的描绘 。
接着,作者又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 。“夫秋,物过盛而当杀 。”古代用天地、四时之名命官,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这是六官 。司寇掌刑法 。故秋天是古代刑官行刑的季节 。在四季中又属阴冷的季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从五行来分,秋属金,由古代多以秋天治兵,“沙场秋点兵”,所以秋又有战争的象征;这样,秋天对人来说,意味着有悲凉肃杀死亡之气 。从自然界来看,天地万物,春天生长,秋天结实,意味着自然界中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与此同,故有对生命将息的悲叹与伤感 。又以音乐为喻,古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和四时相配,秋属商,又将五行和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相配,秋主西方,秋属于商声,商,伤也,悲伤之意 。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古音分十二律,夷则为十二律之一 。将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夷则配七月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律中夷则 。”夷,是删刈,杀戮之意 。万物由繁荣到衰败,则为自然之规律 。作者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的产物,人与自然、社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人从个人出发体验感悟自然和社会 。这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 。
接着作者仍然抓住秋声的主题,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 。作者认为,百般的忧虑和万事的操劳必然损伤着人的身心,内心受到刺激和痛苦,必然损耗精力,更何况是“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呢!这样就容易朱颜易老,乌发变白,“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这就说明了作者之所以感到秋声之悲凉,其根源不在秋声,主要是当时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所致 。当时作者被朝廷重用,但想起曾经在政治上屡不得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心情郁闷 。这样的情绪和秋季气息正相统一,触物伤情,有感而发 。
作者蓄积已久的深沉苦闷和悲凉没有人能理解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唯有四壁的虫鸣,与“我”一同叹息 。此情此景是何等悲凉:秋风呼号,秋声凄切,长夜漫漫,虫声唧唧,悲愤郁结,无可奈何,只能徒然叹息 。
此文把写景、抒情、记事、议论熔为一炉,浑然天成 。作者叙事简括有法,而议论迂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语句圆融轻快;情感节制内敛;语气轻重和谐;节奏有张有弛;语言清丽而富于韵律 。
作者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可见可闻 。文章开头便用形象的比喻描写秋夜西风渐起,触物有声,再用星月皎洁、四无人声加以烘托,一萧瑟幽森的画面便呈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以“四壁虫声唧唧”收尾,也紧扣住季节的特色 。中间两大段用赋体的传统铺陈手法,渲染秋天的肃杀和万物的凋零,抒写对人事忧劳的悲感,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又转喻祸根在人,发挥了清心寡欲的老庄哲学,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
此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作者选择了新的角度入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
《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献很大 。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已经走向没落 。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 。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
名家点评:
归有光:形容物壮,模写变态,末归于人生忧感与时俱变,使人读之有悲秋之意 。(《欧阳文忠公文选》)
孙琮:作赋本意只是自伤衰老,故有动于中,不觉闻声感叹 。一起先作一翻虚写,第二段方作一翻实写,一虚一实已写尽秋声 。第三段止说秋之为义 以肃杀,引起第四段自伤衰老为一篇主意 。结尾“虫声唧唧”亦是从声上发挥,绝妙点缀 。读前幅,写秋声之大,真如狂风怒涛,另人怖恶;读末幅,写虫声之小,真如嫠妇夜泣,令人惨伤:一个“声”字写作两番笔墨,便是两番神境 。(《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庐陵全集》)
林云铭:总是悲秋一意 。初言声,再言秋,复自秋推出声来又自声推出所以来之故,见得天地本有自然之运,为生为杀,其势不得不出于此,非有心于戕物也 。但念物本无情,其摧败零落,一听诸时之自至,而人日以天穷之忧思,营营名利,竞图一时之荣,而不知中动精摇,自速其老,是物之飘零者,在目前有声之秋,人之戕贼者,在意中无声之秋也,尤堪悲矣!篇中感慨处带出警语,自是神品 。(《古文析义》)

徐文长传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 。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明代·袁宏道《徐文长传》 徐文长传明代 : 袁宏道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
【《秋声赋》的原文及其翻译 秋声赋】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 。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
古文观止,写人,怀才不遇传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年轻时经过家乡的店铺,看见有北杂剧《四声猿》 。意趣和气概豪放旷达,与近年来书生所编写的传奇大不相同,署名为“天池生”,怀疑它是元代人的作品 。后来到越地去,看见人家单张的书幅上有署款“田水月”的,笔法刚劲有力,一种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透露于字画中,仿佛可见 。心中十分惊讶,却不知道田水月是谁 。
一天晚上,坐在陶编修家楼上,随意抽阅架上陈放的书,得《阙编》诗集一函 。纸张装订都很差,刷板墨质低劣,字迹模糊不清 。略凑近灯前阅读,看了没几首,不由得惊喜欢跃,连忙叫石篑,问他:“《阙编》是谁作的?是今人还是古人?”石篑说:“这是我同乡前辈徐天池先生著的书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靖、隆庆间人,五六年前才去世 。现在卷轴、题额上有署田水月的,就是他 。”我方才明白前后所猜疑的都是文长一人 。再加上如今正当诗歌领域荒芜浊污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奇珍秘宝,犹如在恶梦中被唤醒 。我们俩跳起来,在灯影下,读了又叫,叫了又读,睡着的佣人们都被惊起 。我从此以后,或者对人家口说,或者写书信,都标表文长先生 。有来看望我的,就拿出文长的诗给他读 。一时文学界著名的人物,渐渐地知道向往仰慕他 。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 。性格直爽,无拘无束 。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 。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 。”胡宗宪都答应了他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象旁边没有人一样 。胡宗宪非常高兴 。那时胡宗宪统率著几个方面的兵将,威振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象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正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请文长代作贺表 。表章上达,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 。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 。凡是胡宗宪所行的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 。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军士绑进衙门,全部斩首,全军都害怕得大腿发抖 。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渭在喝酒时偶尔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他击毙在梃杖下 。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多和这相仿 。
胡宗宪既然怜爱文长的才华,又哀叹他屡次考试不中,适逢乡试,凡是作考官的,都暗中嘱托说:“徐子是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遗漏 。”考官都答应遵照他的话去办 。有一个知县因有其它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见胡宗宪 。胡宗恰巧忘了嘱托他,试卷正好分发在他的房中,于是又没有被取中 。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 。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 。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 。他胸中一直郁结著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 。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 。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 。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 。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 。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 。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 。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 。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胪,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 。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 。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 。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 。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而今徐文长竞以不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 。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 。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 。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 。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 。令人悲哀呀!
赏析
徐渭(xú wèi)是一位奇人,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也可称为一篇奇文 。徐文长是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又是第一流的画家、书法家,在文学史和美术史里,都有他崇高的地位 。但是他一生遭遇波折 。他在世时,虽然不算无名之辈,还几乎做出一番事业,但最终如这篇传记所说的,“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他死后,名字便渐渐为人忘了 。袁宏道发现了他,为他刊布文集,并为之立传,使这位尘霾无闻的人物终于大显于世,进而扬名后代 。一篇简短的传记,竟能重振一个被世遗忘的人物的声名,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小事 。所以说,《徐文长传》称得上是奇文 。
这篇文章写得好,首先因为袁宏道把自己也写了进去,在传主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袁宏道可称徐文长的真正知己 。读者可以看到,传文一开头,就写出袁宏道与陶望龄阅读徐文长诗集《阙编》的惊喜欢跃情状:两人跳起来,灯影下一面读,一面叫,将已睡的僮仆都惊醒,恨与徐文长相识之晚 。这种发自内心的欢喜钦佩之情,不能不叫人与作者同样受到感染 。
从表面上看,袁宏道在这篇传中突出写了徐文长的奇,其人奇,其事奇,他在传末总括一句说:“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传中用“奇”字的地方,达八九处之多:“奇其才”,“益奇之”,“好奇计”,“诗文益奇”,“病奇于人,人奇于诗”,“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 。徐文长不平凡,他的一生也不平凡;突出写他的奇,自然是抓住了这个人的性格与行事的特征 。但是,袁宏道写这篇传的主旨还不在于此 。这篇传的主旨,应该是传中所写的徐文长“雅不与时调合”这六个字 。科举的不利,使徐文长成为一个失意的人,愤世嫉俗的人 。他“屡试屡蹶”,终生只是一个秀才,“不得志于有司”,当然无法发挥他的才能,实现他的抱负 。因此《徐文长传》主要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封建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描写他的狂放与悲愤,以及他不惜以生命与世俗相抗衡的悲剧命运 。这才是《徐文长传》的主旨 。
创作背景
徐文长是明嘉靖至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幼有文名,但只考上一个秀才,以后屡试不就 。徐文长生前虽有文集刊行,但鲜为人知 。在他死后四年,袁宏道始偶然地在陶望龄的家中发现其诗集《阙编》,大惊异,叹为平生仅见,于是写了这篇传记 。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 。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 。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95篇诗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澹,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余曰 一作:予曰)“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秋声赋
宋代 :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展开阅读全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澹,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
辞赋精选,古文观止,秋天,悲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桃花 一作:桃李)——唐代·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代 :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桃
展开阅读全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桃花 一作:桃李)
古文观止,宴饮,抒怀,序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亦人杰也哉!——宋代·苏轼《范增论》 范增论
宋代 :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
展开阅读全文∨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
古文观止史论


    秋声赋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下面是我整理的秋声赋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秋声赋》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lǜrù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
    《秋声赋》翻译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 。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 。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 。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 。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 。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 。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 。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 。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消耗他的精气 。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 。(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 。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
    《秋声赋》注释
    1、欧阳子:作者自称 。
    2、方:正在 。
    3、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
    4、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 。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以,表并列,而 。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5、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
    6、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
    7、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 。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
    8、明河:天河 。
    9、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 。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
    10、惨淡:黯然无色 。
    11、烟霏:烟气浓重 。霏,飞散 。
    12、云敛:云雾密聚 。敛,收,聚 。
    13、日晶:日光明亮 。晶,明亮 。
    14、栗冽:寒冷 。
    15、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 。
    16、绿缛:碧绿繁茂 。
    17、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 。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一气”运行的结果 。
    18、余烈:余威 。
    19、刑官:执掌刑狱的官 。《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 。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
    20、有时:有固定时限 。
    21、渥:红润的脸色 。
    22、黟(yī)然:形容黑的样子 。
    23、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
    24、奈何:为何 。
    25、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 。
    26、戕(qiang)贼:残害 。

    秋声赋特殊句式,秋声赋特殊句式
    秋声赋特殊句式共4种,分别为:
    (1)
    1.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 呢)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
    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2)
    判断句:此何声也?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3)定语后置句: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4)状语后置句:有动于中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败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余枯配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竖指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欧阳修 秋声赋翻译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 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零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
      译文:
      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
      我恍然大悟,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什么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的情景是:它的色调凄凄惨淡,烟霭飘散,云气密集;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秋风未起时,绿草彼此争盛,丰美繁茂;树木葱茏青翠,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一旦秋风吹过,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 。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磨难,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
      蒋捷《声声慢·秋声》原文及翻译赏析
      声声慢·秋声原文: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穗并,问谁摇玉佩,檐底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
      声声慢·秋声赏析
      以「秋声」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欧阳修有《秋声赋》为赋之代表,而蒋捷这首《声声慢》亦堪称词中楷模了 。在词中,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 。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 。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三句领起全词 。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 。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 。「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 。风雨凄凉,长夜难眠 。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 。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 。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指首 。这里直写「二十五点猜逗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挨 。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 *** 」揭示了主人公听到 *** 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 。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 。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 。月亮沉落,号角声起 。军营中人马骚动 。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 被灭 。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 。这声音表明,元朝 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 。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 。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四千里梦」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 。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 。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 。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
      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 。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 *** 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
      诗词作品: 声声慢·秋声诗词作者:【 宋代 】 蒋捷诗词归类: 【秋天】、【声音】、【抒怀】

        关于秋声赋原文及翻译和秋声赋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