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有什么习俗 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


汉族有哪些民俗活动
1、清明节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
3、春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

4、祭灶
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
5、腊祭
腊祭,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祭祀文化 。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及五位家神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族

汉族的风俗有哪些
汉族主要主食饮食习惯以稻米和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汉族语言都是以汉语为主,文字都是以汉字为主 。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 。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风俗 。蕴涵生育风俗文化 。流行于桂东岑溪、富川等县,已有百多年历史 。时间为农历正月初十,凡上一年添有男孩之家,要到社庙挂花灯 。灯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上写吉祥谜语,内点油灯,逐日添油 。
挂灯者众,社庙自然形成灯棚 。添丁之家同日饮花灯酒,外公外婆给小宝宝送去衣服、背带、玩具,亲友、邻居赠衣服和红包致贺,共饮同欢 。正月十六落灯 。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 。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 。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 。
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 。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 。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 。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 。
汉族的习俗是什么?
汉族的语言汉族的语言主要是汉语,使用汉字书写 。
汉族的主要居住地汉族的主要居住地是在中国的松辽平原及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的中下游流域农业发达地区,并散居于全国各地,汉族在中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分布较广 。
汉族的服装汉族的服装是汉服,从清朝时期的长袍发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内装为对襟衫和长裤,外穿大襟长衫,妇女清末穿喇叭状齐膝中长衫和长裤,民国后,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别,下着裙子,有凤尾裙、百褶裙等 。
汉族的民居特色汉族的民居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 。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居住在东北的汉族,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而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多为窑洞;居住在南方的汉族,民居主要是木质结构 。
汉族的风俗习惯汉族的风俗习惯包括很多礼仪和习俗 。例如坐姿,古代汉族的坐姿是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 。汉族的丧葬风俗中,色调主要为白色,且经常伴有佛教或道教的仪式 。
汉族的节日汉族的节日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 。其中,在诸节日中,春节是最盛大隆重的节日 。

汉族有哪些风俗
汉族的风俗有:坐礼、送礼、婚姻习俗、称呼习俗、丧俗习俗等 。1、坐礼:正坐是从古代汉族流传的坐姿,动作是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 。2、送礼:自古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说法,表示礼物的价值在于送礼者的善意和心意 。3、婚姻习俗:分三个阶段礼,即议婚、订婚和结婚 。4、称呼习俗: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 。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5、丧俗习俗:丧葬过去实行土葬,现在大部分实行火葬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 。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 。
汉族有什么习俗汉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1、尚农务本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 。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 。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 。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 。”《韩非子·诡使篇》 。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 。“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 。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
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 。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换,农事和农活的内容也随着变化 。二十四节气名称本身的含义,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 。至今汉族农民仍习惯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农活 。
与尚农风俗相关的是汉族对土地神的崇拜 。《白虎通义》云:“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 。”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社祀”,土地神称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称社 。《礼记·郊特牲》云:“壮、祭土,而主阴气也……壮,所以神地之道也 。”发展到后来,汉族社会层层都有社祭 。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广泛,解放前土地庙几乎到处可见 。
2、尊祖敬老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 。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 。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 。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
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 。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有的还要瞻仰历代祖宗遗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与祖宗共享喜庆或求祖宗赐福保佑 。汉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庙或宗庙,祖庙、宗祠遍布各地 。
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定期纂修宗谱 。由于聚族而居,汉族自古多三世同堂,及至五世同堂,有的累世同居长达几百年,真是“长幼济济,风礼着闻” 。这种世代同居共财的宗族,俗称“义居”或“义门” 。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诏旨特敕建造郑义门给予旌表 。如今家庭形式虽趋向小型,但三代同堂的家庭乃较普遍 。
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 。《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赐尔类 。”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 。汉族民间敬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
3、姓氏及名字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 。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 。“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 。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 。氏是姓的分支 。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
汉族有什么传统习俗?汉族的传统习俗非常多,比如春节要守岁、吃团圆饭,清明节要祭祖,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这些都是汉族人民传统的风俗 。
汉族历史文化悠久,有很多传统的习俗,特别是在一些节日方面的习俗尤为突出,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个 。
首先,清明节祭祖的习俗 。清明节主要是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礼俗,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点,而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要扫墓祭祀,共同缅怀祖先 。有的人们会选择这一天亲近自然,一同踏青游玩 。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弘扬了我国传统孝道和亲情,而且促进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其次,元宵节有吃汤圆和猜灯谜的习俗,除此之外,元宵节的风俗还有有赏花灯、放烟花等 。古人把“夜”称作“宵”,而且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作为“元宵节” 。这一天,大家会团团圆圆在一起吃汤圆,晚上还会去赏花灯、猜灯谜,非常热闹 。
另外,春节还有团团圆圆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的风俗习惯是除夕夜守岁,吃年夜饭,有的地方还有舞龙舞狮活动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挨家挨户拜年,恭贺新春,寓意着一年新的开始 。
端午节这一天,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这一天,是飞龙在天的大好日子,人们以赛龙舟的形式祭龙,特别是在南方沿海一带非常盛行 。除此之外,还有吃粽子的风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作的食物 。其实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 。
此外,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习俗 。中秋节自古以来都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的习俗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为了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会以月圆比喻家人团圆,纷纷赏月吃月饼,期盼丰收、幸福、团圆 。
以上就是汉族的传统习俗 。
【汉族有什么习俗 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关于汉族的习俗和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