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十四式手枪性能和鲁格手机比哪个好 南部十四式真的很差吗


南部十四式手枪的俗名由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军、警、宪、特以及其他的侵华机构使 用的手枪,除了日本本国制造的以外,许多都来自欧美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品种多,型号杂 。然而,日军中配备和使用最多的手枪,是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 。但是,在抗战时期的中国人,说起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这个名词来,似乎知道的人很少,不过倘若提及日军使用的“王八盒子”来,几乎是无人不知!真的可以说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也不论其是否真的知道“王八盒子”何许模样,但对这一名称都印入心中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历史烙印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王八盒子”是中国人民给日本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起的一个既形象又贴切的俗名 。这个约定俗成的“俗名”,究竟首出何源,至今已无可考证 。根据当时历史以及中国民俗特点来推理,“王八盒子”之名最早出自中国东北地区的可能性极大 。
“王八盒子”何以冠名?首先当然要从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与憎恶说起 。众所周知,在中国民间语言里,“王八”这个词带有绝对的贬义 。中国抗日军民用“王八”这个贬义词来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在常理之中 。那么为什么单单地给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冠以“王八盒子”之名呢?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
其一,在旧中国,老百姓通常把体重较小、用皮质枪套直接别在腰间的手枪,叫做“撸子”,而把体重较大、使用木质或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手枪,叫做“盒子枪”,例如把驳壳枪称之为“盒子枪”、“盒子炮”等等 。抗日战争中,日军普遍装备的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绝大多数是用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因此中国百姓也就自然称其为“日本盒子枪”;
其二,由于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的皮质枪套在设计上,为了能够携带备份枪弹和弹匣,枪套的盖子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硬壳造型样式,远远看去,那圆鼓鼓的枪套盖子还真的挺像“王八盖子” 。如此形象思维,人们称其为“王八盒子”,唤来上口,贴切之至,与情与形,恰到好处,“专有名词”约定俗成 。

大家最喜欢哪些二战枪械不分排名,没有意义!
1、苏联TT手枪
这枪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费约道尔.巴基雷必基.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图拉兵工厂所生产的一种半自动手枪 。该型手枪于1930年为苏联采用,成为苏联的军用制式手枪,又称为托卡列夫手枪 。目前已被淘汰 。
TT-33半自动手枪和配套的皮革枪套 。
这张非常有名的苏联卫国战争照片,一位基层指挥员正在拿着TT-33带领士兵们进攻德国军队
2、南部十四式手枪
这把枪,出名不是因为性能好,而是因为太烂 。。。
十四年式手枪是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南部麒次郎以其南部陆式手枪作为基础而设计出来的手枪,发射同为由南部麒次郎设计的8×22mm南部手枪弹 。
二战中,虽然日本的战舰制造水平世界一流,但是战争初期,日本的轻武器却只能算勉勉强强 。不管是三八大盖还是歪把子枪机枪,不是杀伤力弱就是故障多,说是二战最差劲的武器都不为过 。但是这两样跟当时的南部十四式(俗称王八盒子)比起来,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二战期间日本最差劲的枪就是王八盒子 。
听说东条英机曾经用这把枪自杀,但是没死成 。。。。
3、伯莱塔M1934手枪
【南部十四式手枪性能和鲁格手机比哪个好 南部十四式真的很差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意大利军的制式手枪采用的是生产性不佳的格利森蒂M1910 。但是,急速增大的对武器的需求,使当时的意大利生产界无法应对,生产的所有枪类武器已全部投入前线 。
伯莱塔1934型手枪是一款紧凑型半自动手枪,二战期间大量装备意大利陆军 。该枪外观与M1931相似,但通过敞开的套筒和枪身铭文很容易分辨 。
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手持该系列序列号为606824的手枪,刺杀了印度国父甘地 。
4、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是一把由美国著名枪械发明家约翰·勃朗宁作基础上的设计、迪厄多内·塞弗和比利时赫尔斯塔尔的国营赫斯塔尔改进及完成以及FN生产的单动操作式半自动手枪 。
5、鲁格P08
鲁格P08,是乔治·鲁格在1900年研制的博尔夏特(HugoBorchardt)手枪的改进型,实验品于1899年研制成功 。1900年开始投入改良品的生产,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军用半自动手枪(被瑞典采用) 。
鲁格P08型9毫米半自动手枪是一战和二战最有代表性的手枪,在当时是德国军人的荣耀,直到现在,仍然是世界名枪,我国当时叫它“罗锅撸子”
6、M1911手枪
M1911(45手枪)是一种在1911年起生产的.45 ACP口径半自动手枪,由美国人约翰·勃朗宁设计,推出后立即成为美军的制式手枪并一直维持达74年(1911年至1985年) 。M1911曾经是美军在战场上常见的武器,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以及波斯湾战争 。
1940年美国军方对M1911正式命名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而对1924年推出的改进型M1911A1则命名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A1”,越战时期的M1911A1又改名为“Pistol, Caliber .45, Automatic, M1911A1”,在整个服役时期美国共生产了约二百七十万把M1911及M1911A1(不包括盟国授权生产),很可能是历来累积产量最多的自动手枪 。M1911系列亦是约翰·勃朗宁以枪管短行程后座作用原理来设计的著名产品,其各种特点也影响着其他在二十世纪推出的手枪 。
7、毛瑟C96
毛瑟C96手枪,又称驳壳枪,是一种由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全自动手枪,因其枪套是一个木制的盒子,所以在中国称为“20响”、“盒子炮”或“匣子枪” 。
毛瑟兵工厂生产毛瑟C96一直希望让德国军队能装备此枪,一次大战期间德国陆军订购了150,000支9毫米口径的C96,在战争结束前毛瑟兵工厂交付了135,000支给德国陆军,但这仅是德国陆军正式装备此枪的唯一记录 。
一战后,作为防卫武器的手枪并不在对华武器禁运的行列中,于是绝大多数被欧洲人看不起的毛瑟C96被大量出口到中国 。而作为为数不多的选择,坚固耐用的毛瑟C96在中国成为不少军队的中坚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军官也选配这种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
1931年,毛瑟兵工厂对毛瑟C96进行升级,改进枪击机构使其可连发,并配备20发长弹匣,此举正是针对中国市场 。费德勒三兄弟虽然和乔治·鲁格一样改进了博查特C93手枪,但是毛瑟C96却并未像鲁格P08一样在欧洲大陆取得成功 。但是毛瑟C96系列手枪可称得上是短后坐力原理手枪中的经典,其设计理念至今值得借鉴,在中国的八年抗战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
8、瓦尔特P38手枪
瓦尔特P38(德语:WaltherP38)是纳粹德国的一种半自动手枪,当时德国想让它来接替P-08鲁格手枪型,装备在纳粹德国的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在生产,改称P1型 。
9、瓦尔特PPK手枪
瓦尔特PPK半自动手枪是德国设计研制的一款半自动手枪,是武器设计大师卡尔.威廉.弗氏德.瓦尔特的大儿子弗里茨.瓦尔特在瓦尔特PP型手枪改进而来的 。使用.380ACP弹 。自从1931年问世,至今已有83年历史,现在还有一些武器公司在生产瓦尔特PPK 。
10、英国韦伯利左轮手枪
二战中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使用勃朗宁HP手枪此之前,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广泛装备了韦伯利·455in转轮手枪和韦伯利·38in转轮手枪 。英军对着两种枪的射程很不满意,当时在英军的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能用该死的韦伯利转轮手枪射杀50码的目标,我保证你能用李·恩菲尔德射杀800码的目标 。”
许多军界人士和枪械设计者都认为455韦伯利VI型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军用左轮手枪,是六响枪的终结者 。
南部十四式手枪性能和鲁格手机比哪个好从使用可靠性上比,卢格手枪强于南部十四 。从实战上讲,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军地面部队近身缠斗主要使用手枪,其中包括缴获的南部十四,南部十四以其精度高停止作用好获得了美军极高评价,这一点反而与中国方面评价不一致 。
南部十四式手枪性能比毛瑟手枪高还是低
南部十四烂中之烂
他的子弹有时会走后门、卡壳 。打了几发以后弹夹有可能供不上弹 。虽然你可以带着手套用它射击,但是你却无法用沾了水的手装弹——他的弹夹保持弹簧和两个回复弹簧在潮湿的气候里会经常(注意!是经常!)失灵!
驳壳枪则是一种高性能的武器 。
他可以装填6发、10发或20发子弹 。(南部只能装填8发)他的有效射程达60米,(是南部的两倍,不得不说南部的确是弱爆了……)他的子弹出膛速度达434米/秒,(南部仅为335米/秒) 。不过他重1.25千克,比南部略重了350克,但是我觉得这完全不会影响他完爆南部 。
求南部14手枪系数 。驳壳枪与毛瑟军备手枪区别,苏制捷克式原形 。二战日本军服种类南部十四式手枪工作方式:半自动 结构:枪管短后坐,卡铁摆动闭锁方式 口径:8 mm 尺寸:全枪长230mm,枪管长117mm 重量:0.91公斤 弹夹:8 发 有效射程:50米 日本南部14式手枪是原南部式手枪的改进型,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1925年列为日本陆军制式武器,二战期间装备于将校级军官,该枪俗称“王八盒子” 。在美军中该枪有一个“东方卢格”的称号,但并不是因为该手枪性能有多优越,而是因为该枪外形酷似德制卢格手枪 。这种手枪使用南部式8mm子弹,瞄准基线较长,精度较高,子弹伤害力极大基本与达姆弹相同,无防护人员被击中,通常非死即残 。但这种子弹穿透力很弱,用5层棉被就能挡住,此外该枪采用的设计结构,必需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击发后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射击停顿 。此枪设计者为南部大佐,仿制自德国卢格P08手枪 。但仿制十分拙劣,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美国大兵语) 。卡壳频繁,由于弹匣卡笋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射击时弹夹易脱落(好可怕),容易走火 。距离一远子弹就乱飞,穿透力极差,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无法击穿(八路军战士语) 。即使八路军没有枪没有炮,也不愿使用这垃圾货 。这实在是二战最差手枪 。德国1932年式7.63毫米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 。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 。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 。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 。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 。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 。毛瑟HSc-7.65mm枪的性能数据 口径:7.65mm初速:290m/s 有效射程:40m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发射方式: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8发 全枪长:165mm 枪管长:86mm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596g 准星:片状 中国又称盒子炮,“净面匣子”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 。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 。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 。在我国很多小说里经常能看到“快慢机”这个词,笔者幼时最喜欢的铁道游击队中的王强就是一人拎着两支“快慢机”打得鬼子屁滚尿流 。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7.65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历史佐证
南部十四式手枪的长度,在现代战斗手枪中也算得上是“篮球运动员”一级的了,然而打起来的动静,似乎人们用的64式、77式小型自卫手枪还要弱,总的评价:太“肉”比我!还不止此,南部十四斗丛式手枪的抛壳窗设在机匣的正上方,抛壳的碧弯瞬间,弹壳碰在抛壳窗的后沿上,使弹壳沿着几乎垂直的方向向枪的正上方飞出,其高度甚至可达到2m,这滚烫的弹壳接着又几乎垂直地落下来,往往对射手造成干扰 。要是在室内或屋檐下射击,这种情况会更糟,反弹回来的弹壳打在射手头上、手上,或是掉在耳朵上和脖领里,皮肉受疼痛和烧灼之苦,是在所难免的 。
看来,老一辈军人对南部十四式手枪的鄙夷,以及缴获的大量南部十四式手枪始终没有在中国抗日的正规部队中大量使用,还不仅仅是对60年前那段历史的情仇愤懑 。南部十四式手枪这支枪,使起来真的叫人有些不可理喻,自当也是个中缘由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越拉越长,武器军备全靠本岛供应已日渐不支 。为此,当时的日本支那派遣军提出了一个到1946年实现武器军备占领地自给自足的计划 。根据这个计划,从1945年4月起,开始在北京、天津以及上海的兵工厂生产南部十四式手枪,并称之为“北支十九年式” 。然而,这个所谓的“自给自足”计划刚开始不久,就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败而一起破灭了 。
历史上,苏联红军1939年在诺门罕的对日作战中以及1945年空慧樱在中国东北的对日作战中,也曾经缴获了不少南部十四式手枪,其中一部分南部十四式手枪在二战期间以及战后初期,配发给“契卡”(注: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由捷尔任斯基发起成立并亲自担任主席 。)使用;盟军在亚太战场上也曾从日军手中缴获许多南部十四式手枪,其中许多最后被美国大兵称之为“亚洲版的鲁格”而成了抢手的纪念收藏品 。在欧洲战场上就曾兴起收藏缴获德军“鲁格P08”手枪的风潮,在亚洲争相收藏南部十四式手枪也就不足为怪,只不过南部十四式手枪与“鲁格”在结构上的的确确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

关于南部十四式和南部十四式真的很差吗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