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风俗有哪些 河南有什么风俗


河南有哪些节日习俗?
这里河南的风俗基本 都一样 如下: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 或“青龙节” 。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 煎饼是龙王的胎衣 。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 。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 。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 。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 。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 。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 。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 。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 。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档模庆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 。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 。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 。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 。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 。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 。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 。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行握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 。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 。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 。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 。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 。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 。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 。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 。祭灶码告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 。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 。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 。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 。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 。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 。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 。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之后,人们 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 。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农历六月初一过后,是六月初六,所以,有的人家干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动揉到六月初一来进行 。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 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 。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 。
河南有哪些独有的民风民俗?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 。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 。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橘腊型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圆猜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局此或算盘子等 。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
河南过年有什么特殊风俗
河南过年的风俗有守岁、压岁钱、扫尘、割年肉、贴窗花 。
1、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
2、压岁钱
压岁钱,又名者颂磨压祟钱(“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 。古人借这个习俗来表达来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 。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
3、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 。民间称做“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
4、割年肉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樱简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首斗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
5、贴窗花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
河南有那些风俗习惯?河南的民俗:剪纸、捏面人、吹糖人、画糖画、绣花鞋、民俗演艺、说评书、敲大鼓......

民间对吃饭用筷有八忌:一忌舔筷;二忌迷筷,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三忌移筷,刚吃过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四忌粘筷,用粘了饭的筷子去夹菜;五忌插筷,把筷子插在饭莱上;六忌跨菜,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菜;七忌掏莱,用筷子在菜中间扒弄着吃;八忌剔筷,用筷子剔牙 。这些禁忌大都是与卫生、谦让、礼貌有关 。另有些讲究的人家,酒杯碗筷的放置都有规矩,不许乱放 。有“杯不出栏,筷不出缘”的说法 。筷子要放在杯子的一侧,以妨快(筷)分开之嫌,筷子要一般齐,怕联想到“三长工短”的恶语 。

河南的风俗有哪些
【河南的风俗有哪些 河南有什么风俗】河南的风俗有:祭灶、龙抬头节、过小年、牲口节、腊八节 。
1、祭灶
过年的气氛,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因为腊月二十三需要“祭灶”,这边的俗话是“二十三,祭灶官”,顾名思义,就是供奉一下灶王爷 。
2、龙抬头节
龙抬头节(二月初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青龙节” 。
3、过小年
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 。特毁镇别是农村,更为重视 。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 。
4、牲口节
农纤搏粗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 。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 。
5、腊八银戚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


河南传统节日风俗是什么?
河南传统节日风俗:
1、过年的气氛,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因为腊月二十三需要“祭灶”,这边的俗话是“二十三,祭灶官”,顾名思义,就是供奉一下灶王爷 。这一天会把新“请”来的灶王爷图贴在厨房里,然后晚上要吃芝麻糖 。二十四到二十五,都是赶集买年货的日子 。
2、二十六这天开始蒸过年用的东西,比如枣糕用来上供,包子用来吃,豆包、糖包这些 。蒸这些东西不是一天能完成的,大多都会分三天蒸完,也就到了二十八了 。二十八,贴官马 。也就是说,二十八在我们这边就开始贴对联了,这些年稍有变化,都改成二十九了 。
3、二十九,破烂走 。二十九的时候,一般都是收拾家,把家里收拾干净,不用的东西卖掉,玻璃擦明亮 。
4、年三十儿,包饺子 。到了三十儿这天,妇女大多都在家调陷包饺子,男人则会出去聊天玩耍啥的,当然男的也有包饺子的,这个不是绝对的 。中午的时候,男人会去地里上坟,顺便把村里“老祖宗”给请回家,供奉在窗台上或者门后 。
5、还需要上一次供 。叫“大供” 。就是专门上供,一般都是用方子肉、枣山(枣山是蒸的一种馒头,上面是枣,样子像是一座山)和青菜 。一共是三样,因为这是在敬神,神三鬼四,只能用三样 。年前的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过年和年后了 。
6、到了初一早上四五点钟,村里妇女会早早起床,把饺子下熟后,仍然还是上供和放鞭炮,这个时候是不开门大门的 。
7、吃完饺子,打开大门,辈分大的开始“接头”,辈分小的开始出去“磕头” 。但男人多会先端一碗饺子给分开家的老人,比如爷爷奶奶或者父母,送过去后,先给家里长辈磕头拜年 。
8、后面就该去村里给长辈们拜年了,村里辈分看似很乱,其实都井井有条,该去谁家拜年,这都是有定规的 。
9、而一些家里有老人,或者是辈分大的,则在家里接头,别人来自己家拜年,自己要准备一些烟、糖、瓜子、酒这类的 。
10、磕头活动会持续到早上八点左右,这是自己街里拜完年了,然后是年轻人,在自己村里有要好的朋友,会去给对方父母磕头拜年 。

关于河南有什么习俗和河南有什么风俗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