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粮仓」作为全国产粮大县 武胜县出何“粮策”保“粮安”?

本文转自: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广安8月4日讯(采访人员游伍琼)时下 , 武胜县各乡镇的水稻开始陆续成熟 。 8月2日 , 在位于武胜县清平镇的武胜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 , 阳光照耀在一大片金黄的稻田上 , 收割机穿梭在稻田中 , 稻穗饱满 , 稻香飘扬 , 农户忙碌 , 天气晴朗 , 金色稻田“丰收曲”在这里奏响 。
“截至目前 , 清平镇全年共发展种粮大户30个 , 栽植水稻1万余亩 。 ”清平镇一级科员黄军豪介绍道 , 接下来清平镇将以创建省星级稻渔园区为龙头 , 扎实抓好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 , 预计今年全年水稻产量增长1.7% 。
据悉 , 武胜县为积极推进“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特色产业—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 截至目前 , 全县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 , 建成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基地1.5万余亩 。
今年以来 , 武胜县深入贯彻中、省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 ,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目标 ,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 将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 坚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 开展撂荒整治“清零”行动 , 全力保障粮食扩面增产 , 粮食生产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天府新粮仓」作为全国产粮大县 武胜县出何“粮策”保“粮安”?
文章图片
图一:武胜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收割机正在收割稻谷
48万亩高标准农田铺展武胜大地
农田必须是良田 。 武胜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龙头工程 , 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 按照“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项目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 , 科学规划、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 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万亩 , 其中 , 2022年新建2.96万亩 。
如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融入武胜特色?武胜县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 。
依托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 , 武胜县积极探索项目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的基础设施 , 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 致力推动“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鱼共赢” , 真正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发展目标 。
坚持“产业基地布局到哪里 , 高标准农田就配套到哪里”的建设思路 , 重点突出乡村振兴示范片和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 针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穷二白”的现状 , 武胜县还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模式 , 将建好的基础设施托管给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 , 由集体经济组织租赁给经营主体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 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 。
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 , 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督查组 , 定期开展专项督查 。 对参与项目建设的部门、乡镇领干部加强廉政教育 , 严肃执纪问责 , 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 , 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
「天府新粮仓」作为全国产粮大县 武胜县出何“粮策”保“粮安”?
文章图片
图二:武胜县三溪镇谷花村撂荒地整治现场
「天府新粮仓」作为全国产粮大县 武胜县出何“粮策”保“粮安”?
文章图片
图三:武胜县三溪镇谷花村腾果还粮示范基地(由图二撂荒地整治而成)
2.3万
今年以来 , 武胜县坚决扛起撂荒整治政治责任 , 全县深入开展撂荒整治“清零”行动 , 全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 , 全力保障粮食扩面增产 。 全县整治撂荒地2.3万亩 , 为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双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
通过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分类整治、健全激励机制 , 武胜县将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场硬仗来打 , 全县投入资金1440万元 , 将地力条件差的4800亩撂荒地 , 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 , 改善耕作条件 , 推动稳产高产 。 对缺乏劳动力耕种形成的零星撂荒地 , 采取村集体托管、周边农户代耕等方式 , 代耕代种77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