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150 万例手术,还获得柳叶刀认可,这群医生是如何做到的

在中国有这样一类疾病 , 每年都要实施将近150万例手术[1] , 而且它的治疗还得到了柳叶刀的极高评价 , 它究竟是什么 , 又是如何做出如此这样的成绩?
2017年和2018年的2期《柳叶刀》杂志 , 分别对中国腹股沟疝「医疗的可及性」给予99分和100分的高分 , 远超许多发达国家 。 《柳叶刀》对此评论道「考虑到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 , 而中国的患者众多 , 手术量巨大 , 医生的手术能力普遍不弱 , 这是中国在这一项上表现不俗的原因[2-3] 。 」
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医师首创Bassini手术 , 疝与腹壁外科由此进入现代外科新时代 , 但中国疝与腹壁外科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4] 。 我们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 完成这项突出成就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 首先得先来了解一下腹股沟疝 。
什么是腹股沟疝 , 它应该如何治疗?
腹股沟疝是临床的常见疾病 , 它指的是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壁上腹股沟区域存在缺损 , 向体表有凸起的结构 ,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 目前产生腹股沟疝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 但研究发现这与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有关[1]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大外科主任唐健雄教授向我们介绍 , 成人腹股沟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1] , 而且治愈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
每年 150 万例手术,还获得柳叶刀认可,这群医生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腹股沟疝外科治疗手段经历了3个阶段 , 经典的前路张力性修补、开放式无张力修补和应用腹腔镜技术修补 。 腹腔镜手术主要有两种:1.全腹膜外修补术(TEP) , 不进入腹膜腔 , 修补材料放置于腹膜前间隙内 。 2.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 , 进入腹腔 , 修补材料放置于腹膜前间隙 , 缝合关闭腹膜 。 在以上方法实施中有困难时 , 还可选择使用腹腔内修补术(IPOM)或经腹部分外腹膜外修补术(TAPE)[1] 。
腹腔镜疝补修补手术 , 不断受到医生们的青睐
中华医学院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学组组长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教授向我们介绍 , 1991年云南曲靖医院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 , 而一年之后腹腔镜技术才首次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5] 。 不过在近十年来 , 我国腹腔镜疝补修补手术迅猛发展 ,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已占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10%~40% , 在一些技术和完备的医院可以达到80%以上[6] 。
对于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发展 , 郑民华教授特别有感触 , 「当初我们做腔镜疝的时候 , 不少医生都有疑虑 , 这么小的手术在国外就是局麻下放过网塞 , 20分钟就可以回家 , 为什么要做腔镜 , 这点缺口到底创伤大不大 , 方便不方便?所以我们面临着转型 。 」作为掌握腹腔镜技术的第一批专家 , 郑民华教授他们看到了腹腔镜技术对于病人的好处 , 比如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 , 手术伤口并发症较少等[1] , 义无反顾地走上推广之路 。
为了进一步推广腔镜疝修补理念 , 规范腔镜疝手术技术 , 2012年第七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年会上 , 在郑民华教授、唐健雄教授等多位专家的支持下 , 成立了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 。 希望以此提高广大外科医生的疝专业综合技能 , 促进疝外科学科发展 , 今年正是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成立的第十周年 。
砥砺前行中 , 走过不平凡的十年
在7月23日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十周年云庆典上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 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院长李健文教授介绍 , 这十年间 , 学院顺应了我们国家疝和腹壁外科发展的潮流 , 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不断追求 , 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 三次的学术会议产生了两部指南和一部共识 ,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13版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和《2017版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