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妙的好方子,专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癫狂烦躁等疑难杂症

一个奇妙的好方子,专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癫狂烦躁等疑难杂症

文章图片

一个奇妙的好方子,专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癫狂烦躁等疑难杂症

中医自古以来 , 都强调中药的量效关系 , 虽然有些方剂的各味中药可以各等分 , 但是大部分方剂的药物剂量都是各不相同的 , 要说中医方剂的奇妙之处 , 一部《伤寒杂病论》就基本囊括方剂的配伍之妙 。 在医圣张仲景的一众经方里 , 有一个方剂 , 相当奇特 , 无论是它的方药组成 , 还是它的药物配伍 , 无论是它的方剂制作 , 还是它的使用方法 , 都堪称奇妙 。 正所谓 , 外行看热闹 , 内行看门道 , 但凡能看懂仲景此方 , 不是良医也是明医 。 那么 , 这个奇妙的方剂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防己地黄汤 。
说到防己地黄汤 , 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 , 因为这个良方是治疑难杂病的 , 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到 。 那么 , 这个防己地黄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金匮要略》记载 , 据全方由“防己一分 , 桂枝三分 , 防风三分 , 甘草二分”四味中药组成 。 如果只是看到这里 , 肯定看不出这个经方有啥奇特之处 , 因为张仲景在方后注中还隐藏了大手笔 , 如果不上下连起来看 , 自然无法了解其中玄机 。
在《金匮要略》中 , 防己地黄汤所用到的这四味中药 , 剂量是相当之少的 , 与仲景其他方剂的药简量大大相径庭 。 但是 , 转折点在方后注出现了 。 按照张仲景的原意 , 防己地黄汤在使用时 , 先将这四味中药 , 用酒一杯 , 浸泡一晚上 , 然后绞取药汁备用 。 再然后取生地黄二斤 , 弄成粗块 , 放在甑子里蒸“斗米饭久”(也就是说需要蒸一斗米饭熟的时长) , 再用铜制器皿来盛装药汁 , 把蒸好的生地黄绞取药汁 , 与前面绞取的四味中药的药汁进行混合 , 按需服用 。

按照张仲景的意思 , 防己、桂枝、防风、甘草四味中药要用酒浸泡一晚上 , 而生地黄要用甑子蒸一顿饭的时间 , 这么操作究竟有何深意呢?这个兼法之中 , 更寓妙处 , 诚如近代名医谢观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所说 , “(诸药以酒)生渍取清汁 , 归之于阳以散邪;热蒸(生地)取浓汁 , 归之于阴以养血” 。 不仅如此 , 这个药汁要用铜制的器皿来装 , 这又有什么讲究呢?实际上 , 这里所说的“以铜器盛其汁”是颇为讲究的 。 后世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曾指出 , “知母桑白天麦门 , 首乌生熟地黄分 , 偏宜竹片铜刀切 , 铁器临之便不驯” 。 意思是 , 诸如知母、桑白皮、天冬、麦冬、首乌、生地黄、熟地黄等中药 , 在切片的时候 , 用竹刀或者铜刀切片会更好 , 而且要忌铁器 。 所以 , 这里要盛生地黄汁 , 用铜器 , 会更好 。
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防己地黄汤的药物剂量时 , 便会发现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 那就是防己、桂枝、防风、甘草四味中药的剂量十分之轻 , 四味加起来才九分 , 但是生地黄的剂量却大的令人瞠目结舌 , 因为防己地黄汤的生地黄用到了二斤 。 防己等四味中药剂量轻的让人难以置信 , 而生地黄这味中药剂量大的令人不可思议 。 然而 , 医圣张仲景把这样两种极端熔炉于一方 , 四两拨千斤 , 真不愧为千古名方 。 而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 , 用药原则也与此类似 。
翻阅整部《伤寒杂病论》 , 生地黄大剂量使用的 , 其实不止一个方剂 。 对于医圣张仲景所用地黄剂量最大的方剂有三个 , 也就是炙甘草汤、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 , 其中炙甘草汤中使用生地黄一斤 , 百合地黄汤使用地黄汁一升 , 防己地黄汤用生地黄二斤 。 那么 , 这三个方剂中 , 究竟哪个方剂使用生地黄的剂量最大?直观上来看 , 似乎是防己地黄汤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防己地黄汤使用的生地黄二斤(约等于现代的500g) , 但是百合地黄汤使用的是地黄汁一升(约等于现代的200毫升) , 绞取200毫升地黄汁 , 需要多少生地黄?可能也需要500g生地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