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动CT到远程会诊系统,金曦医疗瞄准医学影像潜力赛道

凭借高分辨率图像、血管增强、多平面重建 , 以及三维重建等功能优势 , CT在医生临床诊断、术中操作、患者术后评估等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 。 并被认为是实现早期诊断 , 以及及时诊疗过程中极为有效的手段 。
尽管CT的技术价值持续得到临床验证 , 但自1969年豪斯菲尔德发明CT以来 , 这项技术仍在随着临床需求变化而不断迭代 。 移动CT则是如今CT迭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细分方向 。
不仅国内外厂商均有入局 , 并推出相关产品满足临床在NICU(Neurologicalintensivecareunit , 神经重症监护室)床旁快速诊断、手术前定位、术中监测及脑卒中急救车院前诊断等方面的需求 。 而且这项技术亦凭借其无接触式扫描、体积小、操作简便、广移动覆盖区域、大扫描流通量等特点 , 在新冠肺炎筛查中得到大量应用 。
天津金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曦医疗”)专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研发 。 2020年 , 企业自主研发的金曦移动CT(移动式头部锥形束CT)获批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 及天津市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 正式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
该产品应用平板探测器原理 , 实现了对患者头颅软组织的CT扫描 。 克服了传统螺旋CT不适合移动的缺陷 , 以锥束重建技术实现锥形束CT在头部脑实质窗与骨窗共同高清晰成像 。 同时 , 通过CT伪影去除算法、降噪和图像增强技术、高速并行图像重建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 为头部急症的快速诊断及头部危重症患者的床旁诊断提供设备支持 。
攻破X射线防护系统等数项核心技术 , 实现移动CT自主研发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 , 同时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 , 也是对移动CT有高需求的疾病 。 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 , 2019年中国新增脑卒中病例已高达394万例 。 其中 , 缺血性卒中287万例、脑出血85万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万例 。
运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脑血管病成像技术进行早筛、早诊、早治是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 但对于突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或颅脑术后患者等 , 对及时进行CT扫描诊断具有高需求的患者而言 , 快速筛查、诊治以及术后管理过程却存在诸多痛点 。
一方面 , 过程中患者可能遇到前往医院距离较远 , 且路程颠簸 , 容易错过脑卒中治疗“黄金时间” , 或受到二次伤害;平车推行距离较远 , 途中可能需要使用的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难以得到满足;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等对患者救治带来极大风险的情况 。
另一方面 , 传统CT由于体积及质量大 , 通常无法移动 。 而其高耗电量、高辐射剂量 , 以及长扫描时间 , 通常会限制其移动性 , 使之无法应用于床旁 。 若要适应床旁检查要求 , 不仅要克服空间限制 , 还需要在传统CT设备上配备相关软件 , 以保证获得清晰图像 。 难度极大 。
移动式CT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方 , 也是CT细分领域上的一匹黑马 。
金曦医疗以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伪影去除算法 , 以及降噪和图像增强、高速并行图像重建、锥束重建等技术为基础 , 自主研发金曦移动CT 。 以快速获取患者脑部影像信息 , 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 。
据了解 , 该产品具有辐射剂量低、自带X射线防护系统、体积小、质量轻、自身可移动、无需CT专用床、220VAC市电或蓄电池供电、扫描时间短 , 以及具备DR功能等特点 。
因此 , 该产品可适用于床旁快速诊断、术前定位、术后复查等场景 。 同时也可搭载在救护车上进行脑卒中院前诊断 , 并广泛应用于创伤急救、灾难救援、战地救护等场景 , 进行就地或移动中的诊断和治疗 。 有效填补传统CT所无法满足的临床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