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枯竭的“挖煤村庄” 到前景无限的“文明村镇”

本文转自:贵阳晚报
从资源枯竭的“挖煤村庄” 到前景无限的“文明村镇”
文章图片
走进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 , 只见蓝天白云青砖白墙相互映衬 , 平坦的道路、古朴的长廊 , 田田荷叶诗意无限 。
谁曾想 , 这里曾是一个以挖煤闻名的村庄 , 上世纪90年代末 , 煤矿资源枯竭后 , 翁井村积极转型 , 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
矿没有了 , 土地还在
“我们村在2003年之前 , 是一个有着百年挖煤史的村庄 。 随着资源枯竭 , 煤窑只能关停 , 村民们有的守着一亩三分地望天吃饭 , 有的外出打工谋生 。 ”翁井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林说 , 当时的翁井村“雨天一脚泥 , 晴天满身灰 , 河水臭烘烘 , 到处脏兮兮” , 是全镇1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资产最薄弱的村 。
煤窑关停后 , 当时的黄金林只能选择外出拼搏 ,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肯吃苦的精神 , 他在一家国营煤矿做起了管理工作 。
2016年 , 随着城镇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 , 翁井村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 同年 , 黄金林在镇领导的劝说下决定回乡创业 。
“想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 要靠盘活村集体资产 , 用好土地 。 ”返乡后的黄金林开始四处学习、考察 , 探寻能够带领大家富起来的“产业路” 。
产业调整 , 人人获利
经过调研考察 , 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 , 黄金林与村民商议决定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引进草莓种植项目 。 通过村民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 , 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 , 整合土地与劳动力 , 发展草莓种植业 。
2016年6月 , 翁井村草莓公社第一期21亩18个草莓种植大棚项目启动 。
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 , 2017年1月 , 草莓公社实现每亩地产出达4.7万元 , 总体营业额近百万元 。
草莓公社带来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 , 还为翁井村带来了人气 , 拓宽了收入渠道 。 2018年两个采摘季后 , 入股草莓公社的村民全部收回成本 。
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 翁井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 村民文明意识进一步提升 , 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 2020年 , 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
良好的生态、便捷的交通、产业快速发展 , 不但引来了游人 , 也让在外务工的村民有了回乡就业创业的想法 。
翁井村憩乐生态农庄的经营者何天福 , 之前一直在外工作 , 草莓公社成立那年 , 他主动加入并参与建设 。 2018年 , 随着草莓公社的发展 , 何天福整合了50余亩土地 , 带动22户村民入股 , 开办了集餐饮、住宿、户外拓展、养殖等为一体的农庄 , 如今 , 每户村民一年的土地租金加分红可达6000元 。 在翁井村 , “人人出力、人人有责、人人享利”已成共识 。
今年54岁的村民刘玉彬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如今 , 他在村里从事保洁工作 , 除了每个月的工资 , 每年还能拿到分红 。 “我家以前没存款 , 土地也少 , 村委会就帮我垫资入股 , 让我家也能拿到分红 。 ”刘玉彬说 。
创新模式 , 加速发展
在带领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 翁井村逐渐摸索出了“三转四股五红利”模式 。
“三转”即传统农民身份意识向服务员身份意识转变 , 农村分散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变 , 鼓励村民向创业工商户转变 , 破除村民守旧意识和“等靠要”的思想 , 提升村民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
“四股”即集体股、村民资金股、村民资产资源股、劳务管理股 , 破解农村内生资源盘活利用瓶颈 , 解决项目投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