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复发,44岁的他遭遇“传统手术的禁区”,自体小肠移植术让这位父亲绝处逢生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蕊江晨采访人员吴朝香
结肠癌术后一年又复发 , 医院告诉他 , 这个位置复发的肿瘤手术风险很高 , 是传统手术的禁区 。
44岁的黄先生几乎都要绝望 , 他没想到 ,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竟然可以通过“自体小肠移植”的办法重获新生 。
肿瘤复发,44岁的他遭遇“传统手术的禁区”,自体小肠移植术让这位父亲绝处逢生】肿瘤复发 , 他被告知这是传统手术的禁区
黄先生(化名)是个普通的44岁的年轻农民 , 三个孩子的父亲 , 但他的经历并不普通 。
2020黄先生发现自己偶尔便血 , 肚子不舒服 , 在家附近的医院肠镜检查发现右半结肠长了瘤子 。
他和家人各处奔波 , 去大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 , 明确了占位的性质 。 2020年09月22日 , 黄先生在上海某医院完成右半结肠切除术 , 手术顺利完成 。 术后黄先生多次化疗 , 规律复查 , 没有发现肿瘤复发迹象 。
可惜好景不长 , 黄先生2021年再次复查时 , 发现原来做手术的地方 , 即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的位置 , 有肿瘤复发 。 同时复发的肿瘤累及胰腺的胰头部分 , 周围还有多枚肿大的淋巴结 。
更为棘手的是 , 肿瘤还几乎包绕了供应小肠的大血管-肠系膜上动静脉 。 很多医院告诉他 , 这个位置复发的肿瘤手术风险很高 , 是传统手术的禁区 。 黄先生的心理蒙上了阴影 , 多方求医后 , 他慕名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自体小肠移植”让他重获新生
肠系膜上动脉为人体小肠和右半部分结肠供血 , 如果直接把它切除会导致小肠坏死 , 但如果不切除又会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 。 如何在对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完整保留小肠功能?
肿瘤复发,44岁的他遭遇“传统手术的禁区”,自体小肠移植术让这位父亲绝处逢生
文章图片
浙大一院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小肠移植 , 让这个难题得以化解 。 在体内仔细探查 , 将好的小肠完整切下来在体外进行修整 , 同时体内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 再将小肠重新“种回”体内 , 这就是浙大一院探索的新方法“自体小肠移植” 。
2022年7月25日 , 吴国生教授团队为黄先生实施这一手术 。 手术过程中 , 他们发现肿块位于小肠系膜根部 , 紧密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动静脉 , 并累及到胰腺 。
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很大 。 术中确定好切除范围后 , 吴国生教授从肠系膜上动、静脉被侵犯的部位以下开始切断 , 将小肠离体后取出体外 。 同时在体内仔细切除肿瘤及肿瘤侵犯的部分胰腺 , 并对取出的小肠和结肠血管进行灌洗、修整 , 将未受肿瘤侵犯的血管保留下来 , 最后再将修整好的小肠和结肠与体内的血管仔细吻合 , 以达到既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又保护小肠供血的目的 。
历时7个多小时 , 手术顺利完成 。 患者术后一周已经开始自由活动 , 生活和常人无异 。
35岁男子也成为了“幸运儿”
和黄先生一样幸运的还有35岁的李先生(化名) , 他也成功接受了“自体小肠移植” 。
2019年3月 , 李先生因“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 , 之后做了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 。 而李先生2021年1月复查时 , 发现后腹膜及系膜淋巴结多发转移 , 同时侵犯包绕肠系膜动静脉 , 在当地医院接受化疗4疗程 , 病情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
为了进一步诊治 , 李先生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寻求诊疗 。
在这里经过四个周期系统治疗后 , 2022年7月10日 , 多名专家讨论评估李先生的复查影像结果 , 认为达到了手术指征 。 3天后 , 李先生也成功接受了“自体小肠移植手联合复发的结肠癌切除术” , 2022年7月的杭州骄阳似火 , 生机无限 。 而李先生已恢复良好 , 顺利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