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江南好风景”全诗 江南好风景:最忆是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全诗是第几首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 ,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全诗是第一首
正是江南好风景这首诗全文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 , 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 , 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 , 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 , 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 , 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 , 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 , 内涵却无限丰满 。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 , 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 , 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 , 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 , 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 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 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 , 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 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 , 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 , 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 , 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 , “疏布缠枯骨 , 奔走苦不暖” , 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 “每逢良辰胜景 , 为人歌数阕 , 座中闻之 , 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这种会见 , 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 , 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 , 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 , 仿佛信口道出 , 但在当事者心目中 , 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 , 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 , 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 。当年诗人出入其间 , 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 , 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 , 多年过后回想起来 , 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 。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 , 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 。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 , 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 , 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
梦一样的回忆 , 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风景秀丽的江南 , 在承平时代 , 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 。诗人真正置身其间 , 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落花时节” , 如同是即景书事 , 又如同是别有寓托 , 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这四个字 , 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 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 , 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 。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 , 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江南好风景 , 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 , 落花流水的风光 , 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 , 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 , 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 , 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 , 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 。感慨是很深的 , 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 , 却黯然而收 , 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 , 痛定思痛的悲哀 。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 连一句也不愿多说 , 显得蕴藉之极 。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 , 有案未断 。”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 , 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 , 也不难把握 。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 , 今日沿街鼓板” , “唱不尽兴亡梦幻 , 弹不尽悲伤感叹 , 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 , 尽管反复唱叹 , 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 , 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什么?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好 ,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 , 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 , 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 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 , 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 , 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 , 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 , 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 , 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 , 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 , 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 , 已极红艳;红日普照 , 更红得耀眼 。在这里 , 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绿 , 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 , 更显得绿波粼粼 。在这里 , 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 , 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 , 为的是异色相映衬 。江花红 , 江水绿 , 二者互为背景 。于是红者更红 , “红胜火”;绿者更绿 , “绿如蓝” 。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 。全词以追忆的情怀 , 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 。而此时 , 作者却在洛阳 。比起江南来 , 洛阳的春天来得晚 。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 , 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 , 柳条无力魏王堤 。”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 , 洛阳却“花寒懒发” , 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 , 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
【“正是江南好风景”全诗 江南好风景:最忆是江南】花发得比江南晚 , 水也有区别 。洛阳有洛水、伊水 , 离黄河也不远 。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 , 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 。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 , 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 , 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 , 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 , 收束全词 。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 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
“正是江南好风景”全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最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当年我经常在岐王和崔久的住处见到你 , 听到你的歌声 , 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 , 三月里我们再次相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全诗 全诗赏析如下
1、全诗: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 , 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 , 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 , 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3、赏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 , 在杭州呆了两年 , 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 , 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 , 曾漫游江南 , 旅居苏杭 , 应该说 , 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 , 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 , 回到洛阳后十二年 , 他六十七岁时 , 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 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
“正是江南好风景”全诗
出自《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扩展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 , 字子美 , 汉族 , 原籍湖北襄阳 , 后徙河南巩县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 ,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 , 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 , 七岁能作诗 。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 , 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 , 漫游吴越 , 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 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 , 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 , 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 , 开始齐赵之游 。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 , 安史之乱爆发 , 第二年六月 , 潼关失守 , 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 , 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 是为肃宗 。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 , 他听说了肃宗即位 , 就在八月只身北上 , 投奔灵武 , 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 , 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 , 杜甫因为官小 , 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 , 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
乾元元年(758年)底 , 杜甫暂离华州 , 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 , 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 , 唐军大败 。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 , 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 , 感慨万千 , 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 。并在回华州后 , 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 , 因人作远游 。”
大历三年(768年) , 杜甫思乡心切 , 乘舟出峡 , 先到江陵 , 又转公安 , 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 , 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 。由于生活困难 , 不但不能北归 , 还被迫更往南行 。大历四年正月 , 由岳阳到潭州 , 又由潭州到衡州 , 复折回潭州 。
大历五年(770年) , 臧玠在潭州作乱 , 杜甫又逃往衡州 , 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 , 但行到耒阳 , 遇江水暴涨 , 只得停泊方田驿 , 五天没吃到东西 , 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 , 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 , 这时洪水又未退 , 杜甫原一心要北归 , 这时便改变计划 , 顺流而下 , 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冬 , 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

关于江南好风景和江南好风景:最忆是江南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 , 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