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西红柿上市助增收 铺就乡村振兴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北频道
湖北秭归:西红柿上市助增收 铺就乡村振兴路
文章图片
秭归县磨坪乡六家包村村民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 郑家裕摄
8月17日 , 湖北省秭归县磨坪乡六家包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 几名村民正在将西红杮分类装箱 , 准备销往武汉 。 六家包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是该村调整产业结构的务实之举 , 为磨坪乡在烟叶、玉米之外 , 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
“今天来的客商是武汉那边过来的 , 他们过来采购 , 也是我邀请他们过来考察、指导我们的产业发展 。 ”熊兵今年53岁 , 是六家包村二组村民 , 他和母亲还有几十位村民 , 都是秭归县磨坪乡富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 。
六家包村位于秭归县磨坪乡西南边的大山深处 。 村里农作物以苞谷为主 , 因为产业单一收入又少 , 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 , 许多土地都处于闲置状态 。 磨坪乡党委一直想借乡村振兴的春风 , 助力六家包村调整产业结构 , 发展支柱产业 , 但基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 , 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项目 。
“这里海拔高、温差大 , 可以搞高山大棚蔬菜 。 ”去年底 , 在村委会组织的乡村振兴产业带动“诸葛亮”会上 , 广发银行武汉分行驻六家包村第一书记胡长松的一个建议 , 让村干部们一下豁然开朗 。 经过多次市场调查 , 村委会决定以土地流转的方式 , 成立农业合作社 , 搞大棚蔬菜种植 。 祖辈以种苞谷为生的村民们 , 听说大棚种蔬菜的收入相当可观 , 也都跃跃欲试 。
说干就干 。 今年初 , 以熊仁海为主的5位村民 , 在广发银行的支持下贷款50万元 , 共筹资200余万元 , 在常遭水患的常冲沟建起了连片百亩的大棚蔬菜基地 。
“去年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 今年初开工建设 , 3月份开始播种育苗 , 现在8月份是正上市的时间 。 ”熊仁海指着连片的大棚兴奋地说 , “我们的大棚蔬菜基地 , 算得上是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见效呢!”
“共有20户村民参与土地流转 。 ”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田金龙说 , “大棚种蔬菜 , 不仅提高了土地的收益率 , 而且实现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 他们再也不用舍家弃田外出打工了 。 ”
“技术和销售都没有问题 , 合作社和恩施建始县慧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 由他们负责大棚蔬菜育苗、种植、管理等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 。 ”熊兵举着手机说 , “技术员通过线上视频指导 , 非常方便 。 ”
熊兵在外打工多年 , 前几年回来后在家种苞谷 , 10亩多地 , 一年纯收入不到万元 。 村里成立合作社 , 搞大棚蔬菜种植 , 他没犹豫就流转了10亩土地 。 之后就和合作社绑在了一起 , 平均每月收入3000多元 。 加上土地流转金 , 一年纯收入可达4万多 。 “我妈70多岁了 , 现在一个月也能挣个千把多块呢 。 ”说起在家门口务工不仅收入稳当 , 而且还能照顾到年迈的父母亲 , 熊兵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村书记田金龙表示 , 从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开始 , 每天来务工的村民不下30人 , 半年多时间 , 合作社已支付村民工钱50万元了 。
据了解 , 该基地目前占地100亩 , 今年2月初开工建设 , 建有蔬菜大棚128个 , 其中种植西红杮126个大棚 , 目前全部已进入收获期 , 目前每天可收成熟西红杮3万余斤 , 预计全年可产西红杮100余万斤 。 (胡兴军、王明坤)
湖北秭归:西红柿上市助增收 铺就乡村振兴路
文章图片
秭归县磨坪乡六家包村村民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 郑家裕摄
湖北秭归:西红柿上市助增收 铺就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