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坚持的“好习惯”,竟让她吃出上百颗胆结石!这些常见危险因素,你身边也有

本文转自:北青网
在多种疾病高发的当下 , 养生一直是热门话题 。 上到七八十岁的老者 , 下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 都有不少养生人士 。 但在养生的道路上 , 有的人容易走偏 , 这不仅难以起到保持健康的作用 , 反而还可能招致疾病 。
案例
长年坚持的“好习惯”,竟让她吃出上百颗胆结石!这些常见危险因素,你身边也有】长沙36岁的郑女士 , 因为听说肉吃太多不好 , 加上自己对身材要求比较严格 , 所以一直坚持吃素 , 一个月内可能只吃一两次肉食 。
谁知体检时 , 郑女士被查出患有胆结石 。 更夸张的是 , 经过手术 , 医生从她的胆囊里取出了大约上百颗结石 , 着实让郑女士吓了一跳 。
长年坚持的“好习惯”,竟让她吃出上百颗胆结石!这些常见危险因素,你身边也有
文章图片
惊吓之余 , 郑女士也有些不解:明明自己长期吃素 , 怎么也会得胆结石?而且这么多胆结石 , 为什么都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不是检查出来 , 是不是可以一直不管?今天 , 可可就来跟大家好好说说胆结石 。
1
长期吃素
到底会不会诱发胆结石?
正常情况下 , 胆汁中的卵磷脂、胆汁酸、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都是溶解在胆汁中的 , 就像盐溶于水一样 , 并且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
如果平衡被打破 , 这些物质不能完全溶解 , 多出来的部分就会结晶析出 , 形成胆结石 。 比如:胆固醇过分饱和 , 就会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胆色素过分饱和 , 就会与钙结合形成胆色素钙结石 。
长年坚持的“好习惯”,竟让她吃出上百颗胆结石!这些常见危险因素,你身边也有
文章图片
那么 , 长期吃素 , 会不会打破这一平衡导致胆结石的发生?
从理论上来说 , 脂肪类食物能刺激人体产生胆囊收缩素 , 促进胆囊收缩、胆汁排泄 。 但如果您长期吃素 , 就没有足够的脂肪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 , 胆汁的排出就会减少 , 从而导致胆汁淤积 , 结石的风险就增大了 。
尤其到了夏季 , 人体内水分大量流失 , 胆汁浓缩 , 长期素食者更易发生胆结石 。
长年坚持的“好习惯”,竟让她吃出上百颗胆结石!这些常见危险因素,你身边也有
文章图片
2
这些不良习惯
也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
胆结石的发生 , 和日常习惯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
1长期“三高”饮食
这里的“三高”饮食是指:高脂、高糖、高碳水 。
长期高脂饮食 , 胆固醇摄入过多 , 就会超过身体负荷 , 从而易在胆囊中析出形成胆结石 。 除了肥肉、油炸食品等以外 , 还要警惕“假素菜”(如:油爆茄子、韭菜盒子等)、牛油果等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
长期高糖、高碳水饮食者 , 过多的热量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 , 引起肥胖 。 而肥胖一方面会增加内源性胆固醇的产生(每增加10kg脂肪组织 , 胆固醇合成增加约200mg);另一方面 , 肥胖者胆汁中磷脂和胆汁酸的含量也会改变 , 使得胆固醇更易过饱和析出 , 形成结石 。
长年坚持的“好习惯”,竟让她吃出上百颗胆结石!这些常见危险因素,你身边也有
文章图片
2长期不吃早饭
现代人普遍睡得晚 , 早上起不来 , 来不及吃早饭是常事 , 但这也容易增加胆结石风险 。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 晚上十几小时的储存和浓缩之后 , 胆汁浓度在早晨达到最高 。 如果此时正常进食早餐 , 胆囊就会排出胆汁帮助消化;但不吃早餐或早餐不规律 , 就增加了胆汁浓缩的时间 , 容易诱发结石 。
大医生节目组的一位采访人员 , 有将近十年没有吃过早餐了 , 结果现场一检查发现 , 采访人员的胆囊壁粗糙、胆囊缩紧 , 可能存在炎症 , 功能已经出现了问题 , 以后很可能出现结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