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科创板最大IPO:联影医疗今日上市,市值接近1500亿

今日(8月22日) , 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联影医疗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截至今日收盘 , 联影医疗每股报181.22元 , 总市值达1494亿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也是今年科创板最大规模的一笔IPO , 联影医疗此前发行价为109.88元/股 , 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后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1.15亿股 , 募资不少于124.8亿元 , 创下年内科创板IPO最高融资记录 。
已累计推出80余款产品 , 多个产品为“行业首款”、国产首款
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增加、以及医保覆盖范围及深度的提升 ,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容 。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 , 2015-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从3125.5亿元增长至77893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约20.0% , 预计2030年将超过22000亿元 。
根据不同的功能及作用划分 , 医疗器械可分为医学影像设备、手术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设备等类别 , 其中医学影像设备是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 。 与全球相比 ,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一直呈现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中高端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低的局面 。 有数据统计 , CT机、超声波仪器、检验仪器、磁共振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的进口占比均在80-90% , 国产占比仍然较低 。 但近年来 , 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 , 产品核心技术被逐步攻克、产品品质与口碑崛起 , 部分国产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 进口垄断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 联影医疗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代表 。
今年科创板最大IPO:联影医疗今日上市,市值接近1500亿
文章图片
招股书显示 , 截至报告期末 , 联影医疗累计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 , 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 。 在数字化诊疗领域 , 联影医疗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 , 提供联影医疗云服务 , 实现设备与应用云端协同及医疗资源共享 , 为终端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
同时 , 联影医疗已实现多个“行业首款”、“国产首款”研发成果落地 , 包括Total-bodyPET/CT、一体化PET/MR、320排超高端CT、一体化CT-linac直线加速器、超大孔径3.0T磁共振等 。
今年科创板最大IPO:联影医疗今日上市,市值接近1500亿
文章图片
今年科创板最大IPO:联影医疗今日上市,市值接近1500亿
文章图片
目前 , 联影医疗的产品自上市以来已入驻全国近900家三甲医院 。 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综合排行榜” , 其中全国排名前10的医疗机构均为公司用户 , 排名前50的医疗机构中 , 联影医疗用户达49家 。
联影医疗的同行主要竞争对手包括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医科达、万东医疗和东软医疗等 。 在高端医学影像及放射治疗产品领域 , 联影医疗产品线的覆盖范围与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厂商基本一致 。
今年科创板最大IPO:联影医疗今日上市,市值接近1500亿
文章图片
按2020年度国内新增台数口径 , 公司MR、CT、PET/CT、PET/MR及DR产品排名均处在行业前列 , 其中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 1.5T及3.0TMR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CT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 64排以下CT排名第一、64排及以上CT排名第四;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DR及移动D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
三年营收接近160亿元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2020年、2021年 , 联影医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79亿元、57.61亿元及72.54亿元 , 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56.03% , 实现归母净利润-4804.76万元、9.37亿元、14.0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