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奓山街道星光村:7条“村规民约”开启“一路星光”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星光村看上去并不像一个村子 。
接待过省市不少参观考察团的星光社区党委书记左壮 , 被很多参观者问过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们来看新农村 , 你怎么把我们引来看居民小区?”
从一个曾经举债千万元的贫困村 , 到武汉市首个“全国文明村” , 这条路 , 蔡甸区奓山街道星光村走了15年 。
蔡甸区奓山街道星光村:7条“村规民约”开启“一路星光”
文章图片
武汉市首个“全国文明村”——星光村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史伟摄
这条路的起点 , 是2007年星光村出台的7条“村规民约” 。
星光村党委书记唐业会说 , 党建引领下不断刷新的“村规民约” , 让“村里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 人人参与、个个尽力的良好氛围 , 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美好村湾的建设者和幸福生活的受益者 。
党员干部带头立“军令状”定规矩
蔡甸区奓山街道星光村:7条“村规民约”开启“一路星光”
文章图片
星光村里 , 村民的车辆整齐停放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史伟摄
驱车到达村口 , 值守人员会要求车上每一名乘客出示健康码 , 并提醒进村人员佩戴好口罩 。
蔡甸区奓山街道星光村:7条“村规民约”开启“一路星光”】进入村子 , 村民们房前屋后的庭院里 , 不见家禽 , 不见蔬菜 , 不见杂物 , 却见一株株吐露芬芳的花卉绿植 。
刷黑的沥青路面 , 见不到一处垃圾 , 甚至找不到一个烟头 。
进入星光村 , 仿佛置身于一个城市中心管理规范的小区 。
蔡甸区奓山街道星光村:7条“村规民约”开启“一路星光”
文章图片
村民们在篮球场上打球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史伟摄
在星光村村委会旁边的一个宣传栏里 , 公布着“村规民约”和积分管理考核办法 。
“这些内容是星光村人日常行为的准则 。 ”唐业会的讲述 , 从2007年“村规民约”的诞生开始 。
“过去的星光村是个穷湾子 , 人均土地不足三分 , 村办企业欠银行的钱 , 村里干群关系也面临挑战 。 ”唐业会说 。
2007年底 , 在外从事建筑工程、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左少平响应“能人回乡”号召 , 回星光村担任村支书 , 在党建引领下实施“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居住城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战略 。
集体经济发展起来 , 村民们陆续搬进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房 , 却依旧保持着过去的生活习惯 , 邻里矛盾未见减少 , “村委会大量工作仍是调解扯皮拉筋的事 。 ”唐业会说 。
新上任的“村两委”开始立规矩 。
“要求村民做到的 , 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 , 书记首先要做到 。 ”围绕村里大大小小的事 , 星光村的党员干部立下“军令状” 。
星光村最大限度将决策权交给村民 , 帮助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 。 “61名党员、25名村民代表每月集中议事 , 采取党员履约陈述、群众提议评议、集体讨论决议的方式 , 营造共同办好自家事的良好氛围 。 ”唐业会说 。
老党员廖启元说 , 立了“军令状” , 党员干部开始挨家敲门 , 入户谈心 , 逐条征集“村规民约”建议 。
虽然时隔15年 , 廖启元依然记得订立“村规民约”的投票现场:村委会挤满70多名村民代表 , 村书记在台上一条条念 , 村民在台下一条条举手通过 , “现场还架了摄像机” 。
唐业会说 , 那天会上通过的“村规民约”一共是7条 , 涉及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村民福利待遇等 。
关于邻里关系 , “村规民约”这样规定:发生纠纷后 , 本着团结友爱的原则 , 平等协商解决 。 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委员调解 , 也可依法向司法机关或人民法院起诉 。 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 不得以牙还牙 , 以暴还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