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团队把科技兴农的“火种”播撒在甘肃通渭的广袤田野上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颉满斌通讯员田倩倩陈恒
科技创新团队把科技兴农的“火种”播撒在甘肃通渭的广袤田野上】“成立科技创新团队 , 可以形成合力 , 更好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 给全县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
——甘肃省通渭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陈晓文说
科技创新团队把科技兴农的“火种”播撒在甘肃通渭的广袤田野上
文章图片
通渭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张蓉和同事正在查看大豆的结荚情况 。
立秋之后 , 凉意将至 。 在甘肃省通渭县襄南镇东坪村 , 一块占地两亩多的试验田里 , 通渭县农技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忙着查看大豆、玉米的长势情况 。
在田间地头深耕谋科技兴农新路
“1、2、3、4……28 , 这一株大豆结荚少 , 我们再数一数其他的” , 眼下正是大豆生长的鼓粒期 , 豆荚里的籽粒开始逐渐饱满膨大 ,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试验田里 , 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张蓉戴着一顶遮阳帽 , 手扶一株大豆正在数结荚情况 。
今年2月份 , 通渭县农技中心选出11位骨干工作人员成立了通渭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团队”) , 这11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十多年 , 专业涉及植保、土壤肥料、园艺、种子、遗传育种等 , 成员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 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作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其中一员 , 张蓉在这个团队中负责旱作农业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及其栽培技术的筛选和优化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是团队成立以来 , 他负责的重要项目之一 。
科技创新团队把科技兴农的“火种”播撒在甘肃通渭的广袤田野上
文章图片
位于通渭县东坪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田 。
“这个试验选取的玉米品种是‘华美一号’ , 大豆品种有陇中黄601、陇中黄602等6个品种 , 依托的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采取‘4+2’模式:玉米四行 , 大豆两行 。 ”张蓉介绍 , 该试验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品种筛选试验 , 目的是筛选出大豆的最佳品种在全县进行推广 , 有效提升土地效率和粮食产量 , 实现“玉米不减产 , 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 目前 , 试验已经进行了四个月 , 虽然今年雨水偏少 , 但试验田里的大豆整体长势还不错 。
“任何一个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 , 要经过三步走 , 首先是试验田试验、其次是小范围示范、最后经过三年示范之后 , 才可以大面积推广 。 ”在试验田里 , 张蓉说道 , 他理解的农技推广是一个缓慢的、分步骤的过程 。
科技创新团队把科技兴农的“火种”播撒在甘肃通渭的广袤田野上
文章图片
在通渭县旧店子村试验田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正在翻耕土地 。
在旱作农业上 , 麦收完的土地一直处于闲置的状态 , 针对存在的这一现实情况 , 今年该团队试验了新的栽培模式:小麦茬蔬菜复种高效栽培技术 。 “在旧店子村试验田和有条件的地方 , 将麦收地进行耕翻 , 再复种一茬蔬菜 , 这样土地不闲置 , 可以产出一茬短生育期的蔬菜 。 ”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师增胜说 , 农技中心试验田的小麦收获后 , 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 , 他们对地进行了及时翻耕 , 准备试种卷心白菜和绿头萝卜等短生育期的蔬菜 , 通过试种想要大面积推广复种模式 , 有效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值 , 在保障粮食和蔬菜生产的同时 , 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益 。
科技创新团队把科技兴农的“火种”播撒在甘肃通渭的广袤田野上
文章图片
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师增胜为老乡讲解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