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越高,越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学历越高,越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学历越高,越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胃癌高发于东亚地区 , 全球有近60%的胃癌患者在东亚 , 近一半患者在中国 。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 , 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 。
尽管Hp感染被确认为非贲门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 但其与贲门癌发生的因果关系目前仍不明确 。 此外 , 既往研究报告的Hp感染与非贲门癌的关联程度差异较大 。 因此 , 对于开展全人群Hp筛查并实施Hp根治计划 , 仍缺乏可靠研究证据 。
《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一项中国人群大型前瞻性病例队列研究结果表明 , 无论是非贲门癌还是贲门癌 , Hp感染均为其强关联因素;学历越高的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越高 , 整体上感染会导致中国人的非贲门癌风险升高近6倍 , 贲门癌风险升高约3倍 。
这项研究使用的是中国嘉道理生物库的样本 , 研究人员使用灵敏的免疫印迹分析法对储存的样本血浆进行幽门螺杆菌生物标志物检测 , 以此作为感染与否的标准 。
在随访10年之后 , 整个队列的非贲门癌发病率为57.6/10万 , 贲门癌的发病率为10.5/10万 , 两者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男性发病率大约是女性的3倍 。
非贲门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4.4% , 贲门癌患者是92.2% , 普通人群是75.6% 。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 , 城市人口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更高 , 且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
另外 , 整体来看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贲门癌风险升高5.94倍、贲门癌风险升高3.06倍相关 , 而且与性别无关 。
之后 , 研究人员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从免疫印迹分析法改为现行的临床方法 , 发现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 , 这也说明免疫印迹分析法的灵敏度更高 。
具体来看 , 更改后非贲门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84% , 贲门癌患者是80% , 普通人群是58% 。 风险比分别是4.68倍(非贲门癌)和2.36倍(贲门癌) 。
论文通讯作者、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部教授杨玲表示 , 这项研究说明无论是非贲门癌还是贲门癌 , 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中国人群胃癌的巨大风险因素 。 它显示在国人中 , 大约80%的非贲门癌和超过80%的贲门癌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 。
在明确幽门螺杆菌与中国人胃癌的关系之后 , 需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关的医疗政策 。 但是迄今为止 , 还没有针对幽门螺杆菌的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 。 此外 , 中国尚未将幽门螺杆菌筛查、治疗和根除纳入国家癌症一级预防计划 。
这项研究表明 , 应考虑将幽门螺杆菌大规模筛查和根除作为预防胃癌的关键策略在中国施行 , 因为数据显示这会带来巨大的健康收益 。
2021年我国发布的专家共识也指出 , 建议对家庭中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成年感染者给予根除治疗 。 因为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 , 而多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 12岁儿童的感染水平就已接近成人 。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一项艰巨漫长的任务 。 除了提倡公筷公勺等健康饮食习惯 ,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和加大筛查投入是最关键的举措 。 国内学术界对此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 期待这些学术共识能尽早地写入相关政策之中 。
(丁思月)
《医学科学报》 (2023-08-25 第5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