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创新助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支付创新助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从手工记账、现金结算到平台支付、交易“零接触”——银联农产品产销服务平台创新支付产品打通了“田头市场” 。
山东寿光是蔬菜之乡 , 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约60万亩 , 年产量达450万吨 , 日蔬菜成交量超1500万公斤 , 卖菜收入约占寿光农民收入的七成 。 当地除了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园 , 仍有大量小规模的大棚种植户 。 以往合作社在上门收购蔬菜时 , 主要依靠手工记账、现金结算 , 手续繁琐又容易出错 , 大量现金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 数据显示 , 寿光市有6.6万户种植户 , 1532家蔬菜合作社在蔬菜采摘期间活跃在“田头市场” , 年交易额高达150亿元 。
寿光农商银行董事长韩奎成介绍 , 为精准解决这一“痛点” , 不断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 寿光农商行与中国银联联合推出了银联产销服务平台 , 这一平台于2019年11月起上线 。 在银联产销服务平台上线后 , 有效提高了支付效率 , 蔬果交易再也不需要携带大量现金 , 支付更加安全 。 现在 , 在当地的蔬菜收购现场 , 一台台智能POS机具成了串联蔬菜收购交易全流程的重要载体 。 种植户依托平台配套的产销服务POS机具 , 能够随时查看蔬菜收购的种类、时间和价格 , 能把蔬菜卖个好价钱;蔬菜合作社以平台为纽带 , 关联订单和支付信息 , 实现电子对账 , 通过订单发起支付 , 24小时进行线上结算 , 资金实时到达种植户绑定的银行卡账户 , 提高了支付效率和安全性 。 收购交易结束后 , 双方还能通过“云闪付”APP实时查看每笔交易的详细情况 。
而且 , 随着智慧电子秤的上线 , 蔬果交易更加便利 。 电子秤在交易时能实现自动记录种类、重量和等级 , 待蔬菜合作社将单价补充完整后 , 订单等信息就能通过后台传送给平台 , 合作社就直接通过平台打款 , 实现蔬菜交易“零接触” 。
至此 , 一个集产销撮合、线上记账、支付结算、农村信用和融资惠农于一体的产销服务平台在“田头市场”开花结果 。 中国银联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刁云涛表示 , 以“云闪付”APP为载体 , 银联合作社产销服务平台创新开展了金融支农产品、业务、品牌和服务 , 全面推动移动支付向乡村“下沉” , 解决了辖区果蔬合作社交易结算不通畅、收购业务繁琐、资金流转不安全等诸多问题 。 尤其是2020年以来 , 中国银联与寿光农商行以党建为引领 , 银联山东分公司、银联旗下金卡生活与寿光农商行开展党建共建 , 增进了双方在业务和党建工作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 共同促进了银联农产品产销服务平台在当地的全面推广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2年7月末 , 累计有1201家蔬菜合作社、6.19万户种植户接入该平台 , 覆盖面分别达到78.39%和93.79% 。 交易笔数超过25.6万笔、金额超过51.95亿元 。
依托银联合作社产销服务平台 , 种植户、合作社等还能获得更多金融服务 。 由于不少种植户、合作社所处的地理位置偏远、涉农金融机构网点不足 , 增加了农户、收购商等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 。 据介绍 , 2020年以来 , 寿光农商行对接寿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梳理中小微企业清单 , 加大对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物流企业、个体进行网格化金融覆盖 。 同时 , 基于银联提供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数据支持 , 寿光农商行围绕果蔬产业链 , 为辖区内农户提供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和自助放款的线上助农专项小额贷款产品 。 根据农户在银联合作社产销服务平台中的历史数据 , 通过准入模型、风控模型、额度测算模型 , 对应计算、生成其授信额度上限 , 进而加大了对种植、养殖及果蔬收储、运输、供应等环节上的合作社、收购商、经纪人、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 截至目前 , 该行根据平台业务数据为合作社及农户授信4.6万户、金额55.2亿元 , 提升了农户获贷的普惠性、便捷性 , 提高了他们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