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糖婆婆”腿脚麻木像冰块,医生这波操作助她恢复知觉

炎炎夏日 , 71岁高奶奶左脚却冷得像冰块一样 , 这种感觉让她很受折磨 。
2月前 , 高奶奶开始出现左下肢麻木不适、感觉减退 , 后来逐渐出现左小腿及左足疼痛、冰凉 , 脚趾活动受限 , 走路跛行 , 每天夜间都会疼醒过来 , 非常难受 。
为解决苦恼 , 高奶奶多处咨询偏方 , 采取了泡脚、按摩、外涂姜汁等方法都不见效 , 遂到石门县人民医院老年病内分泌科向李剑主任寻求帮助 。
高奶奶有糖尿病史20余年 , 还有高血压病、冠心病 。
科主任李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医师文琼为高奶奶进行足部检查 , 发现双侧足部肤色苍白 , 皮肤温凉 , 左侧尤为明显 , 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 左侧温度觉减退等 。
完成下肢血管CT造影检查后 , 经介入科刘倩主任与李剑主任共同分析 , 明确诊断:糖尿病并发症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可能是糖尿病足前兆 。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以前我们介绍过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腿梗” , 因为和脑梗、心梗的病理基础一样 , 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 , 只是病变部位不一样 。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最终患者往往会面临坏死截肢的风险 , 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 因此这种疾病也被称为隐匿的“下肢杀手” 。
71岁“糖婆婆”腿脚麻木像冰块,医生这波操作助她恢复知觉
文章图片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 , 并出现溃烂、感染症状 , 严重者可影响肌肉及骨骼、导致组织坏死甚至截肢 。
致死率高 , 病程长、难治愈 。
据统计全球每3秒就有一个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 。
71岁“糖婆婆”腿脚麻木像冰块,医生这波操作助她恢复知觉
文章图片
应该怎样处理呢?
1、早期:仅表现为下肢发冷、发凉时 , 可通过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减肥、戒烟戒酒、平衡饮食、规律活动来促进形成下肢侧支循环 , 从而使病情得到缓解;
2、间歇性跛行期:此时需高度重视 , 定期至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 按时随访复查 , 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生活习惯;
3、静息痛期:此时仅依靠药物治疗通常难以缓解患者症状 , 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微创介入血管腔内治疗疏通病变部位;
4、坏疽期:需微创介入或手术干预 , 如病情较重且疏通血管病情无法缓解时 , 需截肢治疗 。 进行截肢前行介入疏通血管 , 能尽最大可能降低截肢平面、促进创面愈合 。
经介入科与糖尿病老年内分泌科讨论分析 , 共同确立了药物与微创介入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 高奶奶和老伴也非常同意我们的方案 , 并说“我们周边有人就是这种情况 , 因为没有及时手术 , 后来截肢了!”
手术过程
刘倩主任带领袁佳嘉医师、侯长安医师熟练有序的为高奶奶进行下肢血管腔内成形术 。
71岁“糖婆婆”腿脚麻木像冰块,医生这波操作助她恢复知觉
文章图片
当下肢血流通过闭塞病变的瞬间 , 高奶奶突然感到左足的冰山开始慢慢复苏了、温暖了、有感觉了、脚趾能动了 , 几个月的不适感顿时消失 , 高奶奶感到高兴不已 。
71岁“糖婆婆”腿脚麻木像冰块,医生这波操作助她恢复知觉
文章图片
健康提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 ,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 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 。
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炎性指标等均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计算机断层动脉造影(CTA)是常用无创诊断方式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