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妙的方剂,可用于大补元气和挽救生命垂危,却只有一味主药

一个奇妙的方剂,可用于大补元气和挽救生命垂危,却只有一味主药

文章图片

一个奇妙的方剂,可用于大补元气和挽救生命垂危,却只有一味主药

在很多影视剧中 , 一颗百年老山参不仅是药店的镇店之宝 , 而且其价值更是价值连城 。 实际上 , 这个还并不是影视剧无端渲染 , 即便是放在现代 , 一颗百年老山参的确十分珍贵 。 然而老山参自然是比较稀少的 , 但是人工栽培的园参 , 却在现代比较多见 。 无论是老山参 , 还是园参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 那就是——人参 。

【一个奇妙的方剂,可用于大补元气和挽救生命垂危,却只有一味主药】人参为什么在古时候特别珍贵?最主要的是它奇妙的作用 , 尤其是大补元气和固脱续命的作用 , 更是被历代医家珍视 。 关于人参的“神奇”作用 , 还得从一个经典名方说起 , 而这个方剂全方仅一味中药 , 而这味中药就是大名鼎鼎的人参 , 正是因为全方只有人参一味药 , 因此它又叫独参汤 。

在《汤头歌诀续集》中对独参汤大加赞赏 , 并称它“血脱脉微可返生” , 也就是说 , 独参汤是可用于挽救生命垂危的 。 经历代医家验证 , 独参汤可用于元气大亏 , 阳气暴脱的病症 , 在临床上 , 常以面色苍白 , 肢冷汗多 , 呼吸衰弱 , 脉微欲绝等症状为主 。
独参汤的来源 , 至今存在争议 , 一说来源于《伤寒大全》 , 一说来源于《十药神书》 , 但我们更倾向于出自《十药神书》 。 原方使用人参二两 , 浓煎取汁 , 顿服或频频服用 。 由于《十药神书》是元代医学典籍 , 因此这个剂量就不像汉代的剂量那样难以换算 。 按照古制一斤等于十六两来换算 , 二两人参 , 大约60克 。 当然 , 对于独参汤人参的剂量 , 大多医家建议剂量为30克左右为佳 。

为什么独参汤一味人参的剂量需要那么大剂量呢?这其实就是中医方剂的独特之处 , 正所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用量达不到 , 就犹如杯水车薪 , 剂量太过了 , 就犹如狂风骤雨 。 对此 , 清代名医柯韵伯感叹道“世之用参者 , 或以些少姑试之 , 或加他味监制之 , 其权不重 , 其力不专 , 奈何活人” 。 足见 , 倘若剂量达不到 , 终究是隔靴搔痒 , 难以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的 。
对于独参汤的原方 , 其实并不只人参一味药 , 因为在方后注里提到 , 加大枣五枚 。 而大枣这味中药 , 如果熟悉医圣张仲景的用药套路的话 , 便知道张仲景尤其爱用大枣这味中药 。 清代名医黄元御对此表示 , “味浓而质厚 , 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 , 并赞叹大枣是“天下之佳果 , 人间之良药” , 你说奇妙不奇妙?

假如独参汤里加入了大枣 , 那还是真的独参汤吗?对此 , 清代名医黄元御指出 , “人参之补土 , 补气以生血也;大枣之补土 , 补血以化气也” 。 也就是说 , 人参与大枣同用 , 主要是起到滋补人体后天之本 。 中医认为 , 脾胃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而所谓的血脱脉微 , 不就是气血的式微吗?而人参、大枣同用 , 使人体气血得生、化缘源得滋 , 那还愁气血衰微吗?
独参汤其实不仅仅可以用于元气欲脱、诸虚垂危的危急重症 , 如果是寒性体质的人 , 经常出现面色苍白、面无血色、手脚冰凉、有气无力、痰喘气促等症状 , 可以小剂量坚持服用一段时间 , 有助于寒性体质的改善 。 但是对于实证、实热、火热病症的 , 不宜使用独参汤 。 另外 , 煎煮独参汤的时候 , 不要使用铁器煎煮和盛放 , 在服药期间 , 也不宜饮茶和食用萝卜等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