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勇气可嘉是什么意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勇气可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一、课文内容梳理本单元集中展示了一组“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言语,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 。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 。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有着平凡的向往与坚韧的追求,还有着自信与智慧 。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其实就是“我们”,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他们所具备的,我们也应具备 。阅读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过程,其实也是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的过程,那种虽平淡却绵长的温暖,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久久不散 。
《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作者儿时的保姆,她粗鲁、迷信,爱“切切察察”,并不善于照顾孩子;然而她质朴、善良、热心,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淳朴向往和对“我”的真诚关爱 。她的善与爱,特别是她对“我”精神需求的尽力满足,让成年后的作者充满感激,久久难忘 。
《老王》写作者自己与车夫老王的交往 。老王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眼睛又不好,生活凄凉艰难 。但他老实厚道,有良心,做小本生意从不多收钱 。老王单纯质朴,重人情,无论作者夫妇的社会地位如何,他都尊重他们,临死还惦记着他们 。这个纯朴的好人,让善良的作者都产生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台阶》是一篇小说,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
《卖油翁》讲述了发生在善射箭的官员与善酌油的平民之间的一段有趣故事 。文章以对话描写为主,情节并不复杂,其中的“手熟”二字,既是卖油翁的经验之谈,又富有人生哲理,值得学生仔细领会,用心琢磨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勇气可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二、单元字词汇总9.阿长与《山海经》
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
诘jié问:追问,责问 。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 。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
孤gū孀shuāng:寡妇 。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
倘tǎng使shǐ:假如,如果 。
惧jù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
憎zēng恶wù:憎恨,厌恶 。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
掳lǔ:俘获,抓获 。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 。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名,说出 。
10.老王
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 。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
惶huáng恐kǒng:惶惧,惊恐 。
荒huāng僻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
塌tā败:塌陷破败 。
骷kū髅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
镶xiāng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
愧kuì怍zuò:惭愧 。
滞zhì笨:呆滞笨拙 。
伛yǔ:弯(腰)曲(背) 。
肿zhǒng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
11.台阶
凹āo凼dàng:周围高中间低的水坑 。
晌shǎng午:中午 。
尴gān尬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
烦fán躁zào:烦闷焦躁 。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 。形容心神不定 。
涎xián水:口水 。
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勇气可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一)课文字词详解
卖油翁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 。⑥尝射⑦于
①善:擅长,善于 。②射:射箭 。③亦:也 。④以:凭借 。⑤自矜:自夸 。⑥尝:曾经 。⑦于:在 。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 。见其发⑦矢(shǐ)
①圃:园子 。②释:放下 。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 。④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⑤之:指代陈尧咨射箭 。⑥去:离开 。⑦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
十中八九,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
①但:只 。②颔:点头 。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③但手熟(shú)④尔 。”
①汝:你 。②吾:我 。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 。④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 。”⑥乃取一葫芦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 。然,表示“……的样子” 。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生气地说” 。②尔:你 。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 。③安:怎么 。④轻:作动词用,轻视 。⑤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⑥乃:于是 。
①置②于地,③以钱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⑥之,⑦自钱孔入,⑧而钱不湿 。
①置:放置 。②于:在 。③以:用 。④其:代词,指代葫芦 。⑤徐:慢慢地 。⑥之:指油 。⑦自:从 。⑧而: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 。
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 。”康肃笑③而遣(qiǎn)④之 。
①因:于是 。②惟:只是 。③而: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着” 。④之:代词,指卖油翁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
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 。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
(三)揣摩语言
1.“尔安敢轻吾射!”
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
2.“手熟”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以为意的态度 。
3.“以我酌油知之 。”
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
4.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
5.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是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 。
(四)课文分析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 。__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 。__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勇气可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四、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
赏析: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 。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这是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 。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笔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至 。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是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 。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 。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境静 。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相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有匠心运用其间 。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 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情 。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就是高亢的,又正当夜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的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所以写到第三句时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
(三)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
赏析: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之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意思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 。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诗中一方面有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漫(曼)
(四)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解漫天雪飞 。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荚,没有艳丽的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色,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动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 。这勇气非常可嘉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
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 。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 。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 。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 。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 。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 。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惟(唯) 作(做)
【练习巩固】
1.《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3.《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4.《晚春》一诗中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相关内容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注 附练习题(精编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勇气可嘉是什么意思】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原文、课文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