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真的作用

语文中‘顶真’修辞手法的易意义及其表达效果是什么?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

顶针句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前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和下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相同,就是顶真.顶针的作用是,前后连贯,语义贯通,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有哪几种修辞手法?

顶真的作用

文章插图

修辞手法共计63种:最常用的就是比喻,白描,比拟,避复,变用,层递,对比,反问,衬垫 ,呼告,互体,互文,反复,反语,倒装,借代,设问,排比,引用,夸张,衬托 。运用频率稍低的是,倒文,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对偶,翻新,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换算 。还有一些是不常用但是作用很大,回环,回文,降用,歧谬,拈连,摹绘,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须真,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跳脱,转文 。例句: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扩展资料:各类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起到强调的效果 。也能使文章整体感觉更加有气势,有感染力 。常见的比如:比喻(明喻、暗喻、借喻):生动形象 。设问:引起兴趣,启发思考 。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参考资料:修辞手法-百度百科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顶真的作用

文章插图

1、比喻比喻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将某一事物或人物情感展现给他人的一种修辞手法,原本存在的事物或情感,叫作比喻句中的本体,另一个能使它变得生动形象的事物则为喻体 。比喻是人们使用最早和最频繁的修辞手法 。2、拟人拟人就是给本来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使它更为生动形象、亲切感人 。拟人和比喻是所有修辞手法里面最古老的两个 。它们最初不称为比喻、拟人,而是称为“比”,就是《诗经》里边的赋、比、兴中的“比” 。后来演变成了比拟 。3、夸张夸张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某一特点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一手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大或缩小而实现的 。如,夸大:他的眼睛比铜铃还要大;缩小:他的眼睛看上去比芝麻粒还要小 。4、排比排比句通常用来抒情或说理,以便在抒情或说理过程中使得语言更有感染力,表述更加充分 。排比最早应用在古代的政论文上,抒发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5、对偶对偶是通过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对偶产生于汉朝,汉赋盛行的时候,对偶这种句式也慢慢流行起来 。
活顶针有什么概念特点?顶针主要由顶针、夹紧装置、壳体、固定销、轴承和芯轴组成 。顶针的一端可顶中心孔或管料的内孔,另一端可顶端面是球形或锥形的零件,顶针由夹紧装置固定 。当零件不允许或无法打中心孔时,可用夹紧装置直接夹住车削 。活动顶针的特点:1、外径小、干涉刀较少,适合于高转速,中度的切削化;2、可定期注油延长使用寿命;3、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整体性易散热;4、采用斜度长滚针轴承,三点支撑排列结构刚性加强,稳定性佳 。机床常见不同种类的回转顶针的用途:1、轻型回转顶针精密级轻型回转顶针主要用于小型车床上加工轴套类零件,借助中心孔定位,使被加工零件得到很高的尺寸精度,由于高转速回转顶针精度高,转速高,所以,是小型精密车床上作高速切削时必备的一种附件 。2、中型回转顶针中型回转顶针主要用于一般车床上加工轴套类零件,借助中心孔定位,使被加工零件得到很高的尺寸精度 。3、重型弹性回转顶针重型弹性回转顶针主要用于较大型车床上加工轴套类零件 。由于承载大,能通过自动调节来吸收工件的热变形,控制热应力,所以,最适于高数强力切削 。4、伞型回转顶针伞型回转顶针主要用于车床上加工套类和管类零件,使被加工零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适于作强力切削 。5、插入式回转顶针插入式回转顶针主要用于车床上加工各种轴套类零件,并附带5个不同形状和角度的顶针插头 。以扩大使用范围 。6、固定顶针固定顶针主要用于车床磨床和铣床上加工轴套类零件 。7、合金回转顶针硬质合金固定顶针主要用于车床磨床和铣床上加工轴套类零件 。8、带压出螺母顶针带压出螺母顶针主要用于车床磨床和铣床上加工轴套类零件 。9、半缺合金顶针硬质合金半缺顶针主要用于车床磨床和铣床上加工轴套类零件 。10、内拨顶针及外拨顶针外拨动顶针主要用于车床上,代替卡盘加工轴类零件 。它是适于作大批量生产的一种高效率不停车夹具 。

固定顶针都有什么特点?固定顶针的特点:1、前置标准型碳化钨顶心;2、碳化钨顶心材质为SK2,硬度达到75HRC±2;3、顶心及本体均需要精密研磨以达到要求 。固定顶针可对端面复杂的零件和不允许打中心孔的零件进行支承 。顶针主要由顶针、夹紧装置、壳体、固定销、轴承和芯轴组成 。顶针的一端可顶中心孔或管料的内孔,另一端可顶端面是球形或锥形的零件,顶针由夹紧装置固定 。当零件不允许或无法打中心孔时,可用夹紧装置直接夹住车削 。壳体与芯轴钻有销孔,用固定销的销入或去除,来实现顶针的死活二用 。机械工具顶针,机械加工中的机床部件,有回转顶针和固定顶针两种 。顶针可对端面复杂的零件和不允许打中心孔的零件进行支承 。顶针主要由顶针、夹紧装置、壳体、固定销、轴承和芯轴组成 。顶针的一端可顶中心孔或管料的内孔,另一端可顶端面是球形或锥形的零件,顶针由夹紧装置固定 。当零件不允许或无法打中心孔时,可用夹紧装置直接夹住车削 。壳体与芯轴钻有销孔,用固定销的销入或去除,来实现顶针的死活二用 。顶针还可用于工件的钻孔、套牙和铰孔 。

修辞手法中的顶针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前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和下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相同,就是顶真 。
如,“他很得意,得意得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了 。”但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却不是“顶真”,而是“回环” 。因为第二句不仅第一个词“我”和第一句最后一个词“我”相同,而且第二句最后一个词“人人”,又返回到第一句的第一个词“人人”上,这样就形成了回环 。所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属于“回环”而不属于“顶真” 。

不知能否帮上您?

顶真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作用: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

顶真有什么作用和特点?顶真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顶针手法运用有什么好处一用顶真表示逻辑上的先后关系,造成一种一气贯注、无懈可击的效果 。
二、 用顶真的头尾蝉联、递承紧凑优势表示事物的空间位置或位置的移动,使人一目了然 。
三、 通过顶真烘托映衬,达到以简胜繁、以少胜多的效果

什么是顶真句,什么是回环句?
顶真的作用

文章插图

在修辞中,联珠句又叫顶针(顶真)句,它的结构形式是:上一句话收尾的词语是下一句话的开头,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EFG……” 。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如果上一句的开头成为下一句话的收尾,则构成了回环句,用符号来表示就是“ABC,CDE,EFA” 。顶针句:关键时刻需要果断,果断抉择来自于智慧,智慧来自于学习和实践的积累 。(关于“果断”的话题)盛年歌盛世,盛世逢盛会,盛会振奋人心 。(关于“十六大”的话题)回环句:民族文化的进步需要文化的宽容,文化的宽容需要宽容的思想,宽容的思想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关于“宽容”的话题)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 。(关于“经济与金融”的话题)扩展资料: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顶针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这种方法,也用到影视剧及动漫的蒙太奇中,称为顶针蒙太奇 。顶针的作用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1、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2、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3、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环句
有什么顶真句?顶真的句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韩愈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查,和对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 毛泽东

实干家不如观察家,观察家不如评论家,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算的,算的不如装蒜的 。—— 《文风琐谈》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 。—— 《指南录后序》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新党 。—— 《祝福》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 项羽

脚下是苍茫的云海,云海的间隙中是缩小了的村镇 。—— 《祖国山川颂》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鲁迅

咱们做的事越多,老百姓就来的越多;老百姓来的越多,咱们的力量就越大;咱们的力量越大,往后的事也就越多!—— 欧阳山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 《记念刘和珍君》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韩愈对老师和治学的诠释,言简意赅,精辟至极,至今为世人广泛乐道 。

然而,灰暗的寒冷,寒冷的寂寞,寂寞的空旷,空旷的无聊,把你的整个生理空间、心理空间都填满了.你便灰暗,你便寒冷,你便寂寞,你便空旷,你便无聊,你便可能又缩起脖子.—— 柯云路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时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 《琵琶行》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 《想念地坛》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鲁迅,《在北京女师大的讲演》

”顶真“的修辞手法?例子怎样根据顶真修辞手法断句
顶真 修辞手法的作用“顶针”同“顶真” 。它是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它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章中 。

顶针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顶真”又叫作“顶针”现常用“顶真” 。作用:(1)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
(2)具体地说:议事说理类——准确、严谨、周密 。抒情写意类——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类——条理清晰 。

顶真的作用
顶真的作用

文章插图

总的来讲,顶真在文章中的作用为: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顶真是指:用上一句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相连,上递下接,这就叫顶真 。也叫“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能够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明快 。扩展资料:顶真的形式1、 词与词的顶真例子: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卷浪波 。2、 短语与短语的顶真例子: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 。3、 句子与句子顶真例子:咱们做的事情越多,老百姓就来得越多;老百姓来得越多,咱们的力量就越大,咱们的力量越大,往后的事情就越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顶真
顶真有什么好处【顶真的作用】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

顶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 。首尾连续两次都用上,使相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顶真”又叫作“顶针”现常用“顶真” 。

佛顶真骨舍利 意义是佛教的文化遗产
只是一个象征

顶真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让文章显得更有内涵吧 。

顶针的用途1).在塑胶模具中,将产品从模具上分离下来,也是最常用的;2).硬质合金顶针如钨钢顶针等,则可以用来通较长较细的孔;3).顶针也叫顶尖那是装配在车床或磨床上,用来支持工件并使工件围绕它转动的头部圆锥形金属圆棒,但是与塑胶模具配件的顶针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4).塑胶模具顶针也可用于模具里面,它可以起到稳固作用,被叫做镶针 。塑胶模具顶针的种类有: 、圆顶针、托针、标准顶针、非标准顶针等塑胶模具顶针的材质有SKH51、SKD61、SKD11、65Mn等SKH51顶针韧性较SKD61较优;SKD61顶针可以耐1600℃高温,SKD61顶针表面氮化处理后可以很好的提高顶针的耐磨性,65Mn的顶针因为其品质较差,品质较脆容易断,大部分塑胶模具已不装配和使用65Mn材质的顶针 。
顶针写作手法的好处顶针修辞是修辞手法的一种,

又名顶真,
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
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 。
作用: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

顶针的作用 简便一点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顶真”又叫作“顶针”现常用“顶真” 。

作用:

(1)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
(2)具体地说:议事说理类——准确、严谨、周密 。抒情写意类——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类——条理清晰 。

什么是顶真手法?举例说明! 。顶针又名顶真、联珠、蝉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以上句后分句或上句结尾的字词作为下句的前分句或开头的字词,简单说就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顶针 。
试举三例:
例1:
我们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例2: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选自《井冈翠竹》)
例3: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
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线缀

什么是顶真手法?举例说明!顶针又名顶真、联珠、蝉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以上句后分句或上句结尾的字词作为下句的前分句或开头的字词,简单说就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顶针 。


试举三例:
例1:
我们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例2: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选自《井冈翠竹》)
例3: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
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线缀

什么是顶真的修辞手法?
顶真的作用

文章插图

一种修辞方法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注意: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自《木兰辞》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译文: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扩展资料:顶真的分类:1、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 。如长沙白沙井联: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2、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 。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二十二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3、句句顶真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 。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顶真
什么是顶针手法???顶针又名顶真、联珠、蝉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以上句后分句或上句结尾的字词作为下句的前分句或开头的字词,简单说就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顶针 。
「顶针」原为刺绣或缝衣时中指所戴之金属指环,环上满是小凹点,以便推针穿布 。在修辞学上,意指后句首字用前句末字,如「顶针」之顶「针」然 。早期修辞学书,字多做「顶真」,盖假借「真」字为「针」字 。

试举三例:
例1:
我们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例2: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选自《井冈翠竹》)
例3: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
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线缀

顶针格由于词语间上递下接,首位蝉联,结构严谨,便于揭示事物间严密透彻的本质;便于抒发气势贯通的感情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酣畅淋漓地突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使说理环环相扣 。

什么是顶真手法?举例说明!.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注意: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例如: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写作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的含义基本相同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

满意望采纳

写作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谢了!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
按特征分类有: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 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新风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3、衬托,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人 们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 。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使用 。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 。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 。”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

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

写作手法反复的好处反复: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 。因此,它被运用于各种文体中 。在说理文章中能够加强论点;在记叙文中,能够分清条理;在文艺作品种,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够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

反复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强调了XXXXX,突出表达了XXXXXXXXXXX的感情(之情) 。

各种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写作手法概述(一)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
写作手法概述(二)
修辞手法(修辞格):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
写作手法概述(三)
表现手法: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

衬托: 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
写作手法概述(四)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

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

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