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是什么时候,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0天时间 , 再过10天 , 各地学子们将踏上考场 , 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 。
作为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 , 2023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各地如何部署高考工作?

高考时间是什么时候,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文章插图

资料图:一名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向家长挥手致意 。中新社采访人员 汤彦俊 摄
多地报名人数上涨 , 湖南、四川等地创新高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 ,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 。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 ,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 , 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
近日 , 多地都已公布打印准考证以及确切的考试时间 。
近期 , 部分地区还公布了今年高考报考情况 。可以注意到 , 多地报名人数增加 , 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 。例如 , 2023年 , 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8.4万人 , 比上年增加2.9万人 , 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另据媒体报道 , 今年 , 四川省高考报考人数超80万 , 创历史新高 。
此外 , 今年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39.93万人 , 比去年的38.83万人有所增加 。其中 , 普通高中生35.57万人 , “三校生”4.36万人;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的有3.25万人次 , 参加体育类专业考试的有1.88万人 。
今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共计247848人 , 比去年增加4600人 。其中 , 参与普通高考考场编排考生196678人 。

高考时间是什么时候,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文章插图

5月22日 ,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一中高三学生在晚自习课堂上认真复习 , 冲刺高考 。陈彬 摄
防范手机作弊 , 多地首次配备智能安检门
今年 , 各地都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 , 多地考场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
如云南省透露 , 今年所有考场均为标准化考场 , 所有考点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 所有考生经智能安检门检测无异常后方可进入考点 。同时 , 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还要进行人工安检 , 坚决把手机拦在考点之外 , 各考点均实现5G手机信号屏蔽全覆盖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公开信》中也表示 , 今年高考入场新增了安检门环节 , 考生需接受考点、考场双安检 。严禁考生携带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 。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也介绍 , 该省开展手机作弊专项治理 , 配备智能安检门 , 手机带不进、藏不住、用不了 , 实行“智能安检” , “无声入场” , 统一配备文具 , 大数据筛查核实存疑考生 , 随机编排考场 , 跨县监考 , 视频监考 , 跨市网上巡考 , 考后复查比对报名和入场照片 , 智能筛查考场视频 , 录取时向高校提供考生试卷图像和入场照片等 , 多措并施 , 全面防范考试舞弊 , 严打涉考犯罪 。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还要求 , 5月底前完成考点智能安检门建设全覆盖 , 坚决将手机等高科技作弊器材堵在考点之外 。

高考时间是什么时候,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文章插图

资料图:考生在考点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按防疫要求进行相关查验 。中新社采访人员 汤彦俊 摄
多地明确考生防疫政策
在疫情防控政策方面 , 多地有不同程度调整 。如福建省要求 , 要按照“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 , 坚持科学精准防疫 , 加强考生和家长防疫指导 。
山东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夏季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要求 , 考生要做好健康监测 。于考前3天起自主开展健康监测 , 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 , 应立即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 , 结果为阳性的 , 主动联系考点所在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备 , 按照相关要求在考点备用考场参加考试 。
考试当日或考试期间出现可疑症状的 , 现场进行抗原检测 , 检测为阳性的考生将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 。备用考场考生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
信中还表示 , 请考生考前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 做好个人防护 , 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 , 确保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
江西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公开信》也要求 , 考前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 , 尽量减少不必要聚集活动 , 减少疫情感染风险 。
【高考时间是什么时候,高考有哪些新变化】黑龙江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则提到 , 虽然新冠疫情防控施行“乙类乙管” , 但是我们还要做好个人防护 , 考前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 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