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李姓始祖李利贞
谈及李姓,自然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姓 。
在宋朝为第二大姓,在元朝、明朝则是第三大姓 。
而至2019年中国李姓人口达到1.009亿人,为全国第二大姓,仅次于1.015亿人的王姓 。
和王姓相同似,李姓来源也相当复杂 。
关于李姓的源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和王姓相同,也源出姬姓,来自于商周时期的巴国 。
巴国在夏朝时称为“巴方”,商朝时称为“巴奠” 。公元前11世纪,巴人参与了周武王伐纣,立了功 。西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姬姓宗族,子爵 。
古代巴人分布于今重庆、湘西、鄂东一带,尊奉廪君为先祖,廪君死后魂魄化为虎,因此巴人以虎为图腾,而巴语古方言读虎为“李”,廪也是“李”的音转,所以到西晋末年,廪君之后崇仰汉人之姓,也依音用李姓 。
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出了李特、李雄几位成汉皇帝 。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而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先后建立有 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本文为“咖啡随笔”原创,请尊重知识产权,违法必究,盗版必究)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春秋各国与巴国
其二源于封赏赐姓 。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李姓最多 。
如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 。
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 。
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
其三源于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
如蒙古族、满族、锡伯族中有不少人在清朝中叶改姓为李,这应该是在历史进程中民族融合的一种方式 。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契丹族唐将李光弼
其四源出嬴姓,这一源派的李姓血缘先祖为皋陶 。这一系统作为李唐王朝认可的渊源,成为李姓起源的主流观点,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颛顼、皋陶、利贞、老子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 。
谈及皋陶,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上古时期华夏部落的嬴姓首领,据说是黄帝孙子颛顼(李氏远祖)的孙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狱神”和“中国司法始祖” 。
在舜的时代,皋陶被任命为大理,即掌管刑法的官,后来就以官命族为理氏 。
到了禹时代,皋陶依然担任大理之职,便被禹选为接班人,可惜他死在了大禹的前面 。
大禹只好把大理之职交给了同为嬴姓的大业(也有人说大业就是皋陶),又把接班人改为了相对年轻的大业的儿子伯益,而伯益则是秦国开国君主嬴非的17世祖,同时也是赵国始祖赵成子(赵衰)的25世祖 。
夏商两代,皋陶的后代理氏家族世袭为理官 。
至商纣王时,商朝理官理徵因直谏触怒了纣王,全族被诛杀,只有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理利贞得以逃命,最后逃到了豫东地区的牯县(今河南鹿邑县东) 。
据说,母子俩逃到“伊侯之墟”时饥渴交侵,幸好吃了途中的李子才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也为了逃避纣王追捕,从理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李利贞就是李姓公认的得姓始祖 。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李利贞得李
李利贞之后最著名的子孙是老子李耳,老子生于鹿邑,故此鹿邑成为了李姓祖地之一 。
李耳是李利贞的多少世孙?记载比较矛盾,多为两种,其一为11世孙,其二为17世孙 。
似乎后者更可信,李利贞的父亲理徵生活在商纣王时期,被纣王赐死,约为前1010—950年 。而李耳生活在春秋时期,约西元前550—450年,时间跨度约400多年,按平均25年一代计,当有十七代左右 。
李耳是李姓公认的文化始祖 。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老子出关
而李姓的奠基之祖则是李昙 。
李昙是李耳的八世孙,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屡建奇功,被封为柏人侯,后入秦,官至御史大夫 。
李昙有四个儿子,即李崇、李辨、李昭、李玑 。
李昙长子李崇居陇西,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
李崇任秦陇西郡守,封南国公,因李崇居住在今甘肃临洮槐里,故此槐里也成为李姓著名祖地之一 。
李崇的孙子叫李信 。李信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颇为自负 。
李信年轻时,秦始皇非常看重他 。在攻打楚国时,秦始皇将20万兵马交给他统领 。一直以来,李信攻打楚国都是顺风顺水的,不过后来遇到了楚国名将项燕,被项燕打败 。
经此一役后,秦始皇变得不再信任李信,李信的结局史书并没有准确记载 。
李信的5世孙则是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 。李广的16世孙李暠在400年建立了东晋十六国之一的西凉王国 。
李暠就是西凉武昭王 。421年,西凉被北凉灭亡,历3主22年,但李暠的7世孙李渊则于618年建立了大唐王朝 。
而按照《新唐书》的记载,李白出自陇西李氏,则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 。李晟、李愬、李贺、李商隐都是出自陇西李氏 。
自唐代起,陇西李氏走向极盛 。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十六国之西凉
李昙四子李玑居赵郡,成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
李玑的次子叫李牧,李牧为当时赵国的国相,被封为武安君 。
李牧是战国末期的战神 。由他指挥的经典之战如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又将李牧杀害 。
李牧的孙子是李左车,他是秦汉之际著名谋略家,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 。秦末,李左车辅佐赵王歇,被封为广武君 。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他的名言 。
而李左车的十七世孙李楷才是赵郡李氏真正可考的第一世始祖,他在西晋先后任司农丞、治书侍御史 。后逢八王之乱,李楷带领全家徙居于赵国平棘县南,而赵郡李氏的“三祖宅巷”就在此地 。
此后,赵郡李氏逐渐发展为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李百药、李泌、李吉甫,李峤,李德裕、李阳冰、李龟年、李端等都是唐代赵郡李氏名人 。
陇西和赵郡这两个郡望是李姓最早最著名的郡望,此后天下李姓均由此分衍而出 。
其中出自陇西郡望李氏分支超过14支 。如广汉李氏,开基始祖是李广的父亲李尚;顿丘李氏,其开基始祖是李广的孙子李忠;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上杭李氏,始祖李火德,是李利贞73世孙,李渊之子李元祥的后代,被尊称为“李氏入闽始祖”,李光地、李宗仁、李光耀、李登辉、李嘉诚都是其后代子孙 。
出自赵郡郡望李氏分支超过11支 。如中山李氏,开基始祖是李玑第三子李齐;颖川李氏,开基始祖是李秉,为李牧5世孙;襄城李氏,开基始祖是李膺,为李秉8世孙 。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各大显族
李姓的播迁自先秦时期就开始了,由河南起,到战国末年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
秦汉后,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 。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并开始大批进入福建和海南 。
明朝之后,李姓进入台湾及海外,多居东南亚一带 。
明末清初,“湖广填川”,川内李姓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 。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上杭李氏大宗祠
综上所述,主流李氏有七大始祖、三大祖地、两大支派 。
七大祖即李氏远祖颛顼、血缘先祖皋陶、得姓始祖李利贞、文化始祖李耳、奠基之祖李昙、陇西始祖李崇、赵郡始祖李玑 。
三大祖地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槐里、河北平棘“三祖宅巷” 。
两大支派即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 。
以上所谈都是李氏郡望 。何为“郡望”?“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
而各郡望又有各家堂号,堂号的本意是悬挂在厅堂之上的牌匾,每逢节日便用来彰显身份和富贵 。久而久之,很多百姓在谈论某一名门望族的时候通常以堂号代替 。
“堂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其常有有三个鲜明的特征:训诫后人将祖业发扬光大;彰显家族宗亲特点;弘扬祖先丰功伟绩 。
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李氏则有陇西堂、青莲堂、太白堂、延平堂、西平堂、赵郡堂、平棘堂、玉树堂、树伦堂、忠愍堂等,再此就不一一述说了 。(本文为“咖啡随笔”原创,请尊重知识产权,违法必究,盗版必究)
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李氏族谱中的李姓

文章插图
自制李氏溯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