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的饮食习俗和养生原则

【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的饮食习俗和养生原则】今天分享一篇【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的饮食习俗和养生原则】希望大家喜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小暑节以后,人们的生活马上要转入热的节奏 。天气的炎热加上社会生活节奏的提升,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的糟糕 。今天小编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小暑的节气的一些民情风俗和小暑里的养生知识 。
小暑节气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至此以后,天气逐渐的转热 。小暑节气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时 。
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表示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古籍《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 。”这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 。
小暑黄鳝赛人参
每个节气都有特有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往往在这个节气里成为特定的美食 。就如同“冬至”吃饺子,“夏至”吃凉面,“小暑”这一天的美食是黄鳝 。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已把黄鳝列入食谱之中了,不少古人对黄鳝大加赞赏,如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吟咏食物中,有“杂药多剖鳝,和黍半蒸菰”之句,意思是说为吃黍米饭时,须配以莼菜与鳝鱼制作的菜肴为妙 。
清人黄家骥在《湘江竹枝词》中也留有“莼菜鳝鱼新产出,桃进春城价更高”的吟咏 。
吃黄鳝的传说
那为什么偏要在小暑这天吃黄鳝呢?相传,远在三国时期,“医圣”华佗得罪了曹操,被打入死牢,他痛惜自己的一身医术未能传人,思忖着想把医书交给自己的夫人 。看管华佗的人敬仰华佗的医术和乐善好施,便决定为他做传书人 。不料走漏了风声,传书人被杀,书也被烧成灰烬 。灰烬飞落到水田,恰被黄鳝吃了,从此黄鳝变得特别命大 。由此,人们认为黄鳝可以去除百病,免遭灾难 。
其他地区饮食习俗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
在山东的临沂地区小暑时节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伏日煮麦汤给牛喝,牛喝了能干活,有句民谣如是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
“六月六,晒红绿 。”
在小暑时节,各地还流传着不少习俗,尤其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 。农历六月初六有很多节名,如“姑姑节”,此时正值农闲季节,农村妇女得闲要回娘家看父母;如“翻经节”,据说始于唐朝,寺院藏经在这一天要翻检曝晒;如“晒衣节”,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书籍)拿出来晾晒,谓之“晒龙袍”,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 。还有天贶节,“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 。
传说故事:这一天,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此日群众有吃“炒面”之俗,即把新麦炒熟磨成面粉,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传说吃了一夏天可以不拉肚子,去暑气 。
在不少农村地区,有“吃新”的习俗 。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先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全家围坐一同吃尝新酒 。而在城市,一般会买来新米,与家中的老米同煮,辅以新上市的蔬菜 。在乡下,一般在小暑过后逢卯日“吃新” 。其实,“吃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吃辛”,时间定于小暑节后的第一个辛日 。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说法 。但是,由于“辛日”的日期不固定,所以,这个节气逐渐被淡化了 。
小暑养生
养生食谱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炎热的天气,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小暑节气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 。小暑节气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
吃“苦”尝“酸”保健康
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苣、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苔菜等 。盛夏时节吃苦味食物,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但要适量,否则伤胃 。
人们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敛汗止泻祛湿,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炎炎夏季,人们喜食生冷,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
精神养生法则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
《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 。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 。“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 。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
宜少动多静
俗话说:“热在三伏 。”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 。这里的“卫”是卫兵、保卫的意思,也就是说,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 。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 。人们在工作生活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这个时候,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最好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
小暑吃什么
1、一定要吃西瓜
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 。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
2、喝碗绿豆汤
绿豆: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
3、来根黄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 。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 。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 。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 。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 。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小暑节气到 教你如何正确使用电风扇
4、茄子也不错哦
《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 。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 。《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 。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
5、来点维生素
盛夏,气温高、湿度大,如此天气会导致人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因此科维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高级营养保健师李诺建议人们,可适当服用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族,以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症状 。
补充维生素B1、B2及烟碱酸:夏天饮水量增加,出汗多,维生素B群容易流失 。维生素B1负责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葡萄糖,葡萄糖提供脑部与神经系统运作所需的能量,少了它,体内的能量不足,人会无精打采 。维生素B2也负责转化热能,它可以帮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释放出能量 。烟碱酸又名维生素B3,和维生素B1、B2一起负责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也是为身体供能量的B家好兄弟,如果缺乏烟碱酸,人们就会焦虑、不安、易怒 。补充维生素C:炎热天气,大量汗液的排出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迅速流失,特别是维生素C——夏天的需求会多于冬天,因此,当盛夏时节感到疲乏时,应该补充维生素C,以缓解疲劳感 。
总结:关于小暑节气的一些习俗和养生方法,今天小编就大家学习到这里,在炎热的小暑节气里,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因为天气的恶劣,很容易让人中暑,再加上工作频率的加快,你也许于无暇顾及自己的身心健康 。小编祝你健康过小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