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来临 养生保健注重“7防术”

今天分享一篇【立夏来临 养生保健注重“7防术”】希望大家喜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目录:
第一章:立夏来临 养生保健注重“7防术”
第二章:5日“立夏”:天气渐热 戒燥戒怒
第三章:立夏养生 重在养“心”
明天就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夏了,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你知道立夏如何养生吗?立夏吃什么好?接下来小编给大家盘点了一些立夏养生准则,赶快到下文去看看了解下吧 。
立夏来临 养生保健注重“7防术”
很快就要立夏了,或许女性朋友早就为炎炎夏日做好了准备,雪糕冷饮、吊带衣服、迷你短裙……可也千万别忘了,炎炎夏日也是细菌滋生的季节,因此必须注意养生保健 。小编教你夏季养生7防术,助你健康美丽迎夏日 。
马上就要立夏了,立夏该如何养生呢?中医告诉你立夏养生注意事项 。
1、立夏养生之防饮食“过火”
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 。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
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
2、立夏养生之防晚睡晚起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中医养生,延年益寿 。
3、立夏养生之防精神不足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 。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
4、立夏养生之防气虚血热
立夏之后血热会给人带来很多不适,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 。因此,每顿饭不要过饱,给胃留下足够的蠕动空间 。还人以轻松自然 。今年的夏季注意凉血补气和早睡早起,是人储存阳气力求身体大获丰收的一个季节 。
5、立夏养生之“防凉”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 。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 。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
6、立夏养生之谨防外感
立夏节气,人们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 。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
7、立夏养生之防暑补水
夏天天气太过于炎热,因此,我们要做好防暑措施 。外出的话,不宜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 。运动完,大汗淋漓不宜喝冰的饮料 。上班期间,或者在家,都不宜在空调房呆太久 。应时不时的到户外呼吸下新鲜空气 。
夏天由于出汗多,很容易口干舌燥 。大部分喜欢喝一些冰的饮料 。有的人在餐馆吃饭还喜欢来一杯冰啤 。这些冰的东西不宜多喝,尤其是刚运动完 。解渴还是白开水最好,或是淡盐水 。经常呆在空调房,更应多喝水 。
5日“立夏”:天气渐热 戒燥戒怒
立夏是什么时候?5月5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 。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天气逐渐转热,公众应当舒展心情,保持安闲的心志,以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 。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开始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
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 。此时气温显着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炎暑降临,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 。
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此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 。
李艳玲提示说,立夏养生还应重视“静养” 。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此外,在饮食调节上,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
立夏养生 重在养“心”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雨水增多 。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裴智梅介绍,在这个节气里,应该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
多做安静的事情
关注心脏保养
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 。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 。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 。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
裴智梅表示,“立夏”时节要做好“精神养生”,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
根据节气变化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们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 。
13时至15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
因此,大家要根据节气变化,相对于冬春季节,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但应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要午睡 。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 。
一般来说,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
裴智梅表示,夏日午休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不宜午休 。
多食用酸性食物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对人体脏腑来说,立夏时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饮食应增酸减苦,补肾助肝 。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
立夏之后,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皮肤腠理易于开泄 。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可以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 。乌梅、山楂、木瓜均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泄泻、虚汗等病症 。
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 。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补充维生素,可多吃些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桃、李等新鲜果蔬;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 。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
运动微出汗
洗个温水澡
夏季人易多汗,体能消耗大,身体往往比较虚弱,因此运动要注意不要过量,只要出微汗就可以了,否则可能导致低血糖、抵抗力下降,轻者头晕,严重的还会出现昏厥 。夏季应以轻松运动方式为主,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时,选择适宜的运动,如太极拳、健身操、慢跑、散步、瑜伽等 。
运动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皮肤血管扩张的状态 。这时如果立即洗澡,皮肤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 。因此在夏季,运动后应适当休息饮水,过一会儿再洗澡,洗澡时最好选用温水,不要用凉水 。
【立夏来临 养生保健注重“7防术”】总结:炎热的夏季,是细菌滋生的季节,因此一定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希望以上给大家盘点的这些立夏养生方法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