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里的关键词

今天分享一篇【立秋节气里的关键词】希望大家喜欢 ,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 , 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 。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 , 持续日数约7-15天 。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 , 但又向北抬 , 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 , 日射强烈 , 气温回升 。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 , 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 “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 , 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 , 一般推迟2-4个节令 。另外 , 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 , 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 , 去了又回头 。“秋老虎”天气 , 虽然气温较高 , 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 , 阳光充足 , 早晚不是很热 , 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
“雷打秋 , 冬半收” , “立秋晴一日 , 农夫不用力” 。
大暑之后 , 时序到了立秋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 , 有农谚说:“雷打秋 , 冬半收” , “立秋晴一日 , 农夫不用力” 。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 , 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 , 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 , 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 , 可以坐等丰收 。此外 , 还有“七月秋样样收 , 六月秋样样丢” ,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
也就是说 , 农历七月立秋 , 五谷可望丰收 , 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 , 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 , 立秋后必会下雨 , 如果立秋后刮北风 , 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
“秋后一伏热死人” , 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 , 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 , 中稻开花结实 , 单晚圆秆 , 大豆结荚 , 玉米抽雄吐丝 , 棉花结铃 , 甘薯薯块迅速膨大 , 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 , 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 。所以有“立秋三场雨 , 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 , 遍地是黄金”之说 。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 , 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 , 追肥耘田 , 加强管理 。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 , “棉花立了秋 , 高矮一齐揪” , 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 , 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 , 以减少烂铃、落铃 , 促进正常成熟吐絮 。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 , 农谚说:“七挖金 , 八挖银” , 秋挖可以消灭杂草 , 疏松土壤 , 提高保水蓄水能力 , 若再结合施肥 , 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
立秋前后 , 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 , 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 , 争取高产优质 。播种过迟 , 生长期缩短 , 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 。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 , 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 , 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 。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 , 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
“气象过敏症”
立秋时节 , 乍热乍冷 , 地气萧杀;有时高温闷热 , 有时又连续秋雨 , 阴霾闷湿 。尤其是碰到连日昼夜温差大 , 中午天气烈日炎炎 , 早晚感觉有点冷 。在如此剧烈的温度变化中 , 人们极易患上“秋季气象过敏症” , 通常表现为 ,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困倦乏力、腹胀腹痛、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血压增高易激动焦虑 , 并伴有旧伤痛发作等 。俗话说“春困秋乏” , 其实也是气象过敏症的表现 。气象变化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 , 就会导致身体不适 , 现代医疗气象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气象过敏症” 。据调查 ,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气象过敏症” 。
专家认为 , 当气象变化时 , 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反映给下丘脑 , 下丘脑又支配脑垂体来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 , 以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的生理平衡 , 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
当天气变化剧烈时 , 人体需要适应的时间不能满足 , 则会导致“气象过敏症”的发生 。而秋季是这种气象条件变化显着的季节 , 一方面 , 秋季的气温与湿度有所降低 , 气压则有所升高 , 这势必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 , 抑郁、失眠、头痛等 , 就是机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
另一方面 , 秋季是天气比较活跃的季节 , 冷暖空气常交替入侵 , 气象要素变化比较剧烈频繁 , 最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气象过敏症” , 所以要特别注意防范 。
【立秋节气里的关键词】气象专家提示说 , 人们要注意天气预报 , 及时增减衣服 , 同时要注意增加营养和进行体育锻炼 , 增强体质 , 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生理平衡的能力 , 尽可能地避免“气象过敏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