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注意防范干热风

今天分享一篇【小满时节注意防范干热风】希望大家喜欢 ,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 , 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 。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 。这时我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 , 但还没有成熟 , 处于乳熟后期 , 所以叫小满 。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 , 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 。
确保小麦丰收那么什么是干热风 , 农业上应该如何预防呢?
初夏季节 , 我国一些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热、低湿的风 , 这就是干热风 , 也叫“热风”、“火风”、“干旱风”等 。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一般3天左右)的特定的天气现象 。
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 , 干热风成因也不同 。每年初夏 , 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 , 雨水稀少 , 增温强烈 , 气压迅速降低 , 形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热低压 。在这个热低压周围 , 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加大 , 于是干热的气流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 , 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 , 这就是干热风 。强烈的干热风 , 对当地小麦、棉花、瓜果可造成危害 。
【小满时节注意防范干热风】气候干燥的蒙古和我国河套以西与新疆、甘肃一带 , 是经常产生大陆热低压的地区 。热低压离开源地后 , 沿途经过干热的戈壁沙漠 , 会变得更加干热 , 干热风也变得更强盛 。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塔里木盆地 , 气候极端干旱 , 强烈冷锋越过天山、帕米尔高原后产生的“焚风” , 往往引起本地区大范围的干热风发生 。
在黄淮平原 , 干热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该区域的大气干旱为基础 。春末夏初 , 正是北半球太阳直射角最大的季节 , 同时又是我国北方雨季来临前天气晴朗、少雨的时期 。在干燥气团控制下 , 这里天晴、干燥、风多 , 地面增温快(平均最高气温可达25℃-30℃) , 凝云致雨的机会少 , 容易形成干热风 。这种干热风 , 对这一带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不利 。
在江淮流域 , 干热风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西南气流影响下产生的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 , 自地面到高空都是由暖空气组成的 。春夏之际 , 这个高气压停留在江淮流域上空 , 以后逐渐向北移动 。由于在高压区内 , 风向是顺时针方向吹的 , 所以在副热带高压的西部 , 就吹西南风 。位于副热带高压偏北部和西部地区 , 受这股西南风的影响 , 产生干热风天气 。初夏时 , 北方仍有冷高压不断南下 , 势力减弱 , 发生变性;当它与副热带高压合并时 , 势力又得到加强 , 使晴好天气继续维持 , 干热风就更加明显 。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 梅雨结束后天气晴朗干燥 , 偏南干热风往往伴随“伏旱”同时出现 , 对双季早稻(或中稻)抽穗扬花不利 。
干热风对作物的危害 , 主要由于高温、干旱、强风迫使空气和土壤的蒸发量增大 , 作物体内的水份消耗很快 , 从而破坏了叶绿素等色素 , 阻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合成过程 , 使植株很快地由下往上青干 。尤其是干热风 , 常常和干旱一起危害作物 。作物根部本来就吸不到应有的水分 , 而干热风却又从茎叶中把大量的水分攫取走了 , 因而使作物更快地萎黄枯死 。
干热风常发生的初夏时节 , 正是我国北方小麦灌浆时期 , 碰上干热风 , 麦穗会被烤得不能灌浆 , 提前“枯熟”、麦粒干瘪 , 粒重下降 , 导致严重减产 。
干热风的危害程度 , 还与干热风出现前几天的天气状况有关 。如雨后骤晴 , 紧接着出现高温低湿的燥热天气 , 危害较重 。在干热风发生前如稍有降水 , 对于减轻干热风危害是有利的 。从播种时间的早晚来看 , 晚麦容易受害 。所以 , 农谚说:“早谷晚麦 , 十年九坏” 。从农时来看 , 小满、芒种是一关 , 农谚有“小满不满 , 麦有一险”的说法 。就是说 , 小麦在小满时还没有灌浆乳熟 , 是容易受到干热风危害的 。
预防干热风 , 应尽量采用早熟品种 , 遇到于热风时要很快浇水 , 喷洒草木灰水 , 比例是1斤草木灰 , 对水5斤 , 每亩喷40-50斤 。也有喷洒石油助长剂:助长剂1两 , 对水100斤 , 喷洒后能提高叶片含水量 , 增强保水能力 , 加强光合作用 , 减弱呼吸强度 , 能防御干热风 。此外 , 提前施氮肥 , 灌浆时控制使用氮肥 , 基肥里增加磷肥 , 都有利于小麦灌浆 , 对防御干热风有一定的效益 。另外现在已经进入雷雨大风的的多发时段 , 各地应该时刻注意天气预报 , 尽量避免上述灾害性天气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